过度沉迷于网络小说会造成孩子认知障碍,凡事都以小说中的情节来衡量。会羡慕书中的各种主角的奇遇,心心念念希望自己是主角,也能有奇遇,天天都想做守株待兔的那个人。从而荒废自己的学业。丢弃自己的进取心。那么,孩子沉迷斗罗大陆怎么办呢?
孩子沉迷斗罗大陆怎么办
孩子沉迷网络小说要指导,不要打倒。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就是强。流行的东西就是好的,是他们信奉的信条。如果一味地堵,孩子在这里失去的东西必定会在其他地方找回来。比如,他们不看网络小说,却会看网络微电影,玩一些很暴力的游戏,失之东隅收之桑隅,有什么区别呢?关键还是要引导孩子如何辨别真艺术和假文学。这才是做家长的所应该下大力气去做的。
限制孩子观看的时间
切记,对于这样的孩子,想让他马上戒掉,是很难的。跟孩子约定,可以看,但是应当适量,比如说,每天四十分钟,或最多一个小时,达到这个标准后,就马上睡觉,或做别的事情。
发展孩子的兴趣
如果孩子有别的兴趣,一定要鼓励孩子去尝试。如果说没有兴趣,那么就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去寻找兴趣。你要记住,孩子做了这件事情,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网络小说。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能够找到更加让自己热衷的事情,进尔也就忘记了网络小说。
孩子沉迷斗罗大陆的危害
1、分散了孩子的学习精力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时间,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严重者还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业。
2、对孩子的身心带来影响。孩子利用手机和电脑沉迷于网络小说之中,眼睛在长时间的受到手机光线照射以及电脑辐射,容易也导致眼睛胀痛、充血、近视,长时间坐在电脑旁导致手脚麻木、肩膀僵硬,容易出现颈椎病。另外,长期沉迷于网络小说之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冲击,影响到孩子的思想健康。
假期期间完全拒绝孩子玩手机是不可能的,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家长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
放假期间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第一:最小行动法,拒绝拖延。
孩子跟我们其实差不多,想着已经玩了很久的手机了,该放下了。可是手机中刚刚看到了一半的东西对他们的吸引力还很强,所以在拖延症的作用下,他们就会告诉自己:好的,看完这个我就放下手机。
但是看完了这部分的内容之后,孩子又会被其他部分的内容吸引走,循环往复,等他们真正放下手机,已经好几个小时过去,也已经到了你容忍的边缘了。
拒绝手机,要让孩子掌握最小行动法。什么是最小行动法?顾名思义,就是用最小的行动换取最大的成果。问问孩子,将屏幕按黑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能做到?
好,我们不要要求孩子马上摆脱手机,可以跟他约法三章。到了规定不玩手机的时间之后,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将屏幕关掉,维持三秒钟。别小看了这么小小的一个动作,这其实是将孩子之前的沉迷打断了。有一个打断的动作之后,孩子没法习惯拖延,而是会转换思维:那就先看到这里吧。
第二:注意力转移法,从兴趣出发。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在某些特定的场景下,我们是想不起来要玩手机的。比如跟朋友聊得很开心的时候,比如在外面逛街的时候等等。
为什么?因为很明显,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你内心的意愿是比玩手机更强烈的。
甚至在孩子这个群体中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家长越是不爱管的孩子越喜欢看手机,可是周末、假期之类的时候会带孩子出去玩,享受亲子时光的孩子,他们对手机的兴趣会小很多,因为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收获了足够的快乐。
要在现实世界里帮助孩子建立起他的兴趣爱好,平时也应该多带他出去转转,看看展览、学学风物人情。既能够学到新知识,也是难得的亲子时光,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建立更融洽的关系。
让孩子明白,除了手机之外,外面的世界也很精彩。有了这个前提认知之后,当孩子再捧着手机很难放下的时候,提醒他:想想看你的那些兴趣爱好。与那些东西相比,手机是不是让人意兴阑珊了呢?如果做完了作业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会更主动?
同时,也要培养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不要将学习作为一种“玩手机玩过头了”的惩罚,这样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只会更重,下意识地觉得“我不想学了”。
第三:强制远离法,形成习惯。
我说的强制远离,不是一刀切地没收掉孩子的手机。因为这个时候,孩子总是越不给他玩,他越是想玩,就会跟你上演“三十六计”,就是要想方设法地玩手机。
可以给孩子留出一定的玩手机时间。但是手机不能让孩子二十四小时携带,在孩子专注地做某件事,不管是写作业、阅读,还是磨炼某种技能,都要收走孩子的手机。
否则孩子不管做点什么,都容易被手机影响:一会儿来了一条推送,一会儿有个朋友找他一起玩游戏。哪怕没有消息过来,孩子也会放出一部分注意力在手机上面,就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消息。
没有重要消息,说到底就是习惯问题。要将孩子的习惯从“有一条消息看一条”转变为“消息可以集中看,做别的事情时远离手机”。这需要家长长期的监督,让孩子逐渐适应没有手机的学习过程。如果孩子做得好,可以适当地给予奖励,增加孩子的自律成就感。
平时孩子学习,也尽量少向手机求助,多使用纸质工具书。在家上网课的时候,注意要把其他应用的后台关掉,专注于学习。
为什么手机、游戏、平板、电脑、电视,对孩子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趋利避害是本能
人天生有着“趋利避害”的本能,总是喜欢轻松、愉悦的事情,尽量躲避压力、困难,孩子更不例外。一个学期的辛苦学习之后,能放松享受简单、舒适、无压力的东西,绝对是很舒服的事情。
每天在学校里,老师讲的永远是学习呀、做题呀、考试呀、分数呀等等;回到家,父母张口闭口就是分数、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
你一定不知道,这些窒息的语言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负担,增添了很重的心理压力。而手机也好、平板也罢,或者游戏,都恰好可是释放压力,给自己一个独立自我的空间,从而来发泄自己的不满和压力。
游戏刺激充满乐趣
游戏的刺激和等级机制,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好胜心理给孩子增添了很多乐趣,让孩子孩子爱不释手。
手机强大,我们离不开
智能手机功能强大,非常方便生活。现在购物常见的就是拿着手机微信购物。当然还可以抢红包、K歌、自拍,购物、看电视,读书等等。
面对孩子玩手机,家长应该怎么做
一种是强硬的家长。将手机没收,或将游戏卸载。如果孩子偷偷玩,就打骂一通。
一种是软弱的家长。父母奈何不了孩子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只好举白旗投降,听之任之。
第一种家长看似赢了,但付出的代价很大。首先,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怨恨;其次,孩子没有发展出自律精神的机会,他很可能会偷偷借同学的手机玩游戏,不会从根本上对自己负责任。凡是爹妈说过“不许玩游戏”的,孩子一定摸了游戏就不肯放手,只要有个机会就赶快玩。再次,家长监督的成本很高,一不留神,手机、平板电脑就被孩子找到了,孩子也容易学会欺骗父母。
第二种家长,会让孩子为所欲为,并学会怎样用发脾气来控制父母,怎样让父母感到内疚,怎样对父母表示抗议。这些孩子常常冲动、任性,无法控制,无法管教,并成为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合作的人。
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人们也逐渐习惯于线上平台购物、出行等,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烦恼,比如有一部分人总是沉迷网络无法自拔。
孩子沉迷网络怎么办
1、注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当代社会压力大,节奏快。所以很多家长忙着挣钱,忙着工作从而疏忽了对孩子与孩子的沟通和关注。可是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或者挫折。年幼的他们不知所措也不知道主动开口与父母沟通,长期压在心里才会采取网络等方式来排解,殊不知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身为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发展问题及时引导孩子说出来,善于倾听,及时引导他们解决问题或者心理障碍。
2、注重使亲子关系融洽
融洽的亲子关系会让孩子的幸福感倍增,而生活在幸福家庭的人就会更加自信,很少去沾染一些不良习惯。同时,亲子关系融洽,父母与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代沟减少,孩子也会乐于跟父母沟通自己最近的内心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活动。
3、学会丰富孩子的生活
大多数家长会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反而会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厌恶,转而通过上网娱乐来排解这种苦恼,这样只会适得其反。也不是说家长就无作为,帮孩子报薄弱科目的补习班即可,最重要的是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给孩子报一门兴趣班。
孩子沉迷网络的原因
1、环境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吧更是随处可见,网上的东西良莠不齐,有的网吧经营者为了追求赢利的欲望,为那些还没有完全具备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大开方便之门,这样很容易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在虚拟世界中迷失自己。
2、亲子关系疏离
很大一部分少年沉迷于网络,与现实中亲子关系疏离也有关系。有些父母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缺乏关心,没有情感上的联结,他们会更愿意到网络这一虚拟世界去寻找,去弥补,导致许多孩子最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3、学习成绩不好
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视频是逃避现实的最佳场所。他们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可以获得现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成功体验,得到充分的心理满足。网络提供了一个最廉价的找回成就感的途径,于是很多孩子迷上了网游。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喜欢玩游戏,不过这也不能怪孩子,毕竟连很多大人都沉迷其中,不可以自拔,更何况本来就自制力不强的孩子呢。
对于沉迷游戏的孩子怎么办
1.做好表率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爱读书看报,孩子的成绩也会很优秀。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以父母为榜样学习。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玩游戏,孩子也会跟着效仿;强制性规定也会遭到孩子的驳斥:为什么你可以玩,我就不可以?因此,想要孩子理性对待网络游戏,家长要做好表率,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帮助孩子制定计划
人都有惰性,大人和孩子都不例外。但相较于认知不足、自律能力差的孩子,大人更具逻辑和理性。所以家长要辅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玩游戏的计划,如果孩子认真执行要有所奖励。也可以像主持人董卿学习,不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能防止孩子睡前玩游戏损害视力、影响睡眠,也能利用在这个时间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促进亲子关系。
3.增加亲子互动和陪伴,转移孩子注意力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少父母陪伴、感到无聊”是很关键的一点。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趣事和烦恼;带孩子做一些亲子运动,如跑步、打乒乓球等;假期组织家人户外旅游或者野炊,引导孩子走出游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
该如何帮孩子走出对游戏的沉迷
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地点,让孩子认同、不反感。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没有理想,敌视父母,不爱学习”。一旦与他们交谈,最好不要直接和孩子谈上网、游戏的话题,而是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逐渐过渡到中心问题。但是每个孩子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步,在确定了孩子自己认同后,要把这种认同感转移到孩子的父母身上。常常会以“你觉得父母这样做错了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爱你还是为了害你?“等问题来让孩子自我反省自己对于家长的态度的对错。
第三步,将孩子对父母的这种认同感再转移到对学习重要性的认同上来,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对自己有意义的书。
最后,孩子们会自我认识到上网成瘾的坏处而自觉地将其或除。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不仅在于孩子的决心,还在于家长的配合。许多家长需要改变教育方法,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不要过多地去干预孩子,否则会让孩子反感。更多的是要理解、关爱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情关系。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1.家长为了省心,主动让孩子玩手机
有的家长就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玩,家长就可以安心做自己要做的事。这样的做法不但助长了孩子玩手机成瘾,还潜移默化的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因为要忙所以才给我手机玩,那下次他们再忙我就有理由要手机玩了。
2.孩子缺乏自控力
对于玩自己感兴趣的事,每个成年人都很难自控,何况一个孩子,当他们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家长喊停止,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痛苦的。所以停止你的催促,用亲子约定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时间,增强时间观念。
3.父母在家频繁使用手机
我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你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你经常在家里打电话、发短信、玩微信、或者打游戏、看电影,那么多半孩子也会对手机产生兴趣并希望从手机中获得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