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平时不够自律,这对孩子生活和学习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孩子做事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条理性,但是,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都有哪些呢?
让孩子自律的教育方法
1、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管理时间、高效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2、延迟满足
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给他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来交换,这是一个意志力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抵御诱惑的能力。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教会孩子先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
3、限定规则底线,其他方面自由散养
教育问题非常复杂,专家教授也没有能够找到一条对所有孩子教育有效的规律或公式。个人只能谈谈对孩子教育的看法,婴幼儿时期,对孩子教育限定安全底线:水、电、火,不能随便碰触。小学阶段限定底线,不能欺负小朋友,受人欺负敢于反抗,“能打就打,不能打先跑,然后,通知老师家长”。经济方面,每天给孩子零花钱,让孩子学会积累财富,购买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物品。
4、树立榜样,做好引导
家长要做好榜样,将事情都弄得井井有条,生活有规律,孩子也会随之学习,自律性也不会太差;从小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比如从小就培养及时整理玩具、衣物的好习惯,家长先要准备适合孩子收纳的收纳箱,位置摆放要适合孩子身高的高度,可以方便孩子收纳。洗手的水池也应符合孩子的高度,孩子更易养成自己洗手、关水龙头的习惯。大人以身作则!让孩子学习从小养成自律的习惯,平时再多加引导,让孩子更加自律。
自律就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自己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格力量。生活中有些孩子极度自律,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学习,有很好的的时间观念,这种孩子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自律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能够自我管理:自律的孩子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计划和任务,并且能够按照计划执行。
2.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自律的孩子通常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并且不会拖延。
3.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律的孩子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容易被情绪所左右,能够冷静地面对问题。
4.始终不放弃学习:始终不忘学习的人,他的智慧就会越多,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对自己的认识也会越清醒,知道自己的短板以及缺陷。
5.懂得享受孤独:自律的人,越容易享受生活,享受孤独,他们不害怕孤独,反而更享受独处的自由,能让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去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
自律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1.延迟满足
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首先要从延迟对孩子需要的满足开始。心理学实验已经表明,自我控制能力最早出现在宝宝6~12个月,而4岁则是自我控制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2.时间管理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离不开对时间的管理,当孩子对时间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家长就要逐渐培养孩子在时间上的自律意识。
3.模范行为
作为父母或监护人,用自己的行为示范良好的自律能力。孩子会学习并效仿你的行为。
4.设定目标和规划
帮助孩子设定清晰的目标,并一起规划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制定计划和坚持执行的能力。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这3个方法很有效
1.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举个妈妈们都深有体会的例子。我们都曾有过买衣服的冲动,很多当妈的人说,以前怎么克制自己都不行,有了孩子,怪了,这种冲动下降了很多。这其实很能说明人的忍耐力是有限的,动机才是自律的关键。有了爱仔之心,知道要省钱养仔,动机强大了,自控就不难做到了。
2.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时间、高效地利用时间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
3.奖励和惩罚机制
建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以鼓励孩子积极的自律行为,并帮助他们意识到不自律行为的后果。
孩子自律性太差,家长要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们知道孩子是很难管教的,教育孩子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有些家长常常忙于自己的事情,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又一茬没一茬的,怎么可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呢?
孩子自律性太差怎么办
1、不要过度包办溺爱孩子。经常有这样一个画面:“赶紧起床了,上学要迟到了。”“不要看电视了,快点吃饭。”“别玩了,作业做完了吗?”“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天不得反了。”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做不好,不给孩子留自我探索机会,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父母过度包办任何事情,当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帮助和监督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变得自甘堕落。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事情要独立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
2、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想要教好孩子学会自律,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孩子的自律,很大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自律性很强的家庭里,那么他在生活中也会很自律,反之,则使孩子学到不自律的不良习惯。
有些父母还会经常对孩子说:“我知道妈妈做事很拖延,但你不可以学妈妈。”,父母如果自己不遵守自律,那么是教不了好孩子的。还有一些父母经常生活邋遢不自律,却强迫自己的孩子要学会自律生活,这样的做法,结果往往可想而知。
3、通过游戏,训练孩子做到自律。孩子天性爱玩,游戏是他最喜欢的活动,而且游戏本身都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遵守游戏规则是参与者的基本条件。
如果我们经常和孩子玩游戏,就可以让他懂得游戏的规则,并且遵守规则,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提升自律性。
孩子该睡觉了,却还在看电视,怎么劝
1、与其控制,不如疏导。人在看电视时的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须主动去反应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2、家长先要以身作则。少看电视的行动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做起,实现起来则容易得多。而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纵容他无度地看电视,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制造一个大麻烦。
3、多和孩子沟通。在忙于工作的同时,父母也一定要抽出尽量多的时间来了解孩子,与孩子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父母也能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而不是靠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孩子无论多小,父母都应平等地对待他们。
孩子喜欢熬夜,怎么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
1、创造舒适睡眠环境。要让孩子早睡,首先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睡眠环境。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如灯光、声音等的影响,所以家长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舒适、温馨、安静的睡眠空间。同时,家长可以陪伴孩子,抱抱他,等孩子睡着之后再离开。睡眠过程中尽量避免灯光、声音等干扰。
2、父母以身作则早睡。很多孩子晚睡,有很大一部分是受父母的影响。家里客厅灯火通明,声音嘈杂,使得孩子难以入睡。同时,父母的行为也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晚睡的习惯也是会影响孩子的。所以父母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给孩子营造睡觉的气氛,陪伴孩子一起睡觉,给孩子做榜样。
自律性不好的孩子,家长要想办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入手,一步步训练孩子的自律性,孩子做得好了给孩子肯定和奖励,我们大人也要能说到做到,在家里制定家规,让孩子懂得遵守家规,加强监督。
自律性不好的孩子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有效的办法是制定一个适合孩子的的作息时间表,并适当做出调整和改进。我家大侄子今年10岁,由于学习差的原因,每天在家上网课,(他父母不在身边,从小由奶奶带着),我会给他规定网课时间,下课以后,适当让孩子放松。
10岁的小孩子正是玩游戏的痴迷的年龄段,管的太严了也不行,适当给他玩游戏时间,到了必须放下手机,完成作业。
2、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从小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3、不要过度包办溺爱孩子。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不给孩子留自我探索机会,也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父母过度包办任何事情,当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帮助和监督的时候,就会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没有办法独立完成,变得自甘堕落。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孩子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自己的事情要独立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学会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
4、父母的榜样作用。孩子总会在无意识模仿父母的行为,毫无疑问,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么首先自己要成为那样的人。所以作为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处事态度,在生活中为孩子树立较好的学习榜样。
比如,父母想要孩子成为自律的人,平时少玩游戏多学习,那么潜意识中父母也应该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自律影响到孩子。
孩子懒,不起床怎么办
1、你要告诉孩子一定要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而且晚上九点左右到凌晨两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早睡还能长个子,这些你要告诉你的孩子。然后和孩子一起讨论睡觉、起床时间,也问问孩子喜欢爸妈用什么方式叫他起床。让孩子自己决定作息时间,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叫他起床,可以降低彼此的不愉快。
2、身教胜于言教,这句话大家都知道,那么在起床这件事上,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如果家长自己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告诉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不要赖床,你觉得会有效果吗?所以不想将来你的孩子成为起床钉子户的话,家长平时就要严格自律,给孩子树立好榜样,可以大大降低孩子长大以后赖床的概率。
孩子爱逃避困难怎么办
1、用既往经历肯定孩子的能力。孩子遇到困难时,往往不确定自己能行,所以才会畏难。我们要帮他找到“我能行”的证据,描述曾经由害怕到成功的经历,让孩子确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让过去的自己给自己力量。
2、传递给孩子的是一种坚定、自信的态度,孩子感觉很舒服,就能够和自己的情绪和解,虽然也会害怕,也敢于去尝试。
做完这一步,孩子如释重负,不再害怕问题本身,也不会害怕父母施加的压力,轻松上阵,就能敢于直面困难。积累很多成功经验之后,孩子也能够自我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