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偷东西正确处理方法

孩子偷东西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父母一旦发现要马上制止,并对孩子进行引导,但是父母引导孩子不能对孩子进行打骂,要了解孩子偷东西背后的原因,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孩偷东西正确处理方法

1.不贴标签

不管孩子做了怎样的事情,都请不要给他们随意贴上不好的标签,尤其是“小偷”这样的字眼。要知道,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经常这样说,会给孩子的身心,带来很多伤害。

2.认识“偷拿”的行为

一定要教会孩子基本的物品所有权,让他知道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未经过他人允许,坚决不允许拿。只有清楚认识“偷拿”的行为,孩子才能知道错在哪里,并且慢慢改正。哪怕他是无意识的,父母也要态度温和的教育,加深孩子的印象。

3.妈妈主动帮孩子道歉

不管孩子是有意为之,还是故意为之,家长的态度非常关键。妈妈主动向店员道歉,不但可以让矛盾变小,还可以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发生了,错了就是错了,我们要勇于所以在事情发生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替孩子道歉,而且态度必须要足够诚恳才可以。

4.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之处

当家长把这整件事情都处理明白后就可以和孩子细细地讲明道理了。在这个时候,您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小偷,而小偷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贼”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有多肮脏,只有让他明白这一点,日后他才能不再犯,您的整个处理才能行之有道。

孩子偷东西的心理原因

1.孩子的规则感和边界意识还没发展成熟

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孩子已经明白“偷东西”是不对的,道德感已经建立起来,但是自控力差。这个阶段的孩子偷东西多半是物欲太强,又不能控制自己导致的。

2.孩子偷东西源于内心的匮乏感

心理学上有一个“匮乏感”的概念:如果内心有种不满足,往往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补偿。偷就是匮乏感引发的行为,包括物质匮乏和心理匮乏,后者尤重。越得不到,就越想要。

3.为了引起父母的关注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说,孩子的问题行为,常是在向父母表达什么。偷,也是如此。表面看,它是孩子一种错误的行为,实际上都藏着孩子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为好奇好玩,还有的孩子是因为得手的成就感……4.表示反抗

一方面是家里给的零用钱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通过偷获得了财物,同时又没有被发现,由此产生侥幸心理;另一方面是父母管教太严,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又对父母敢怒而不敢言。这样就只有做出父母不希望的行为来满足自己自由自主的愿望,同时也是对父母无声的反抗。

5.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

有的孩子知道随意拿别人东西不对,但见到别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总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给买,于是就只好来个既满足愿望又不被人发现的“偷”行为。

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聪明的家长都这样做

1.帮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虽说“自我中心期”是成长轨迹,但身为父母,我们不能对孩子的“贪得无厌”视而不见,要开动脑筋尽早帮孩子建立起“所有权”的观念,即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的所有权。

2.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控制冲动的能力。例如,买回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可以不马上给孩子,而是告诉孩子,当他有好的表现时才能得到。如果孩子没有乱碰商场里的东西,家长一定要表扬孩子的自制力。

3.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手偶游戏、编故事等方式,例如:给孩子讲“拾金不昧”的故事等,让宝宝辨别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要他体会丢了东西会是多么着急,并鼓励他及时归还物品。

4.正面教育

教育的方式不可拘泥于传统的说教,而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先从分析孩子偷的原因人手,进而对其进行教育,帮助孩子从内心认识错误和后果的严重性,激发其改正错误的决心。有些父母发现孩子偷后,不进行必要的教育,企图以物质上的满足使之改正,殊不知欲壑难填,最终往往后悔莫及。

5.防微杜渐

当孩子的偷行为得到改善时,父母还应该多注意孩子的行为,及时地加以提醒和指导,以免孩子因自制力不够而重犯。另外就是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贪小便宜或者小偷小摸的行为时要及时教育,否则孩子胆子会越来越大,最终由量变到质变,产生严重的后果。

虽然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挺好的,每一个孩子的物质生活都会得到最基本的满足,但是还会有一些孩子存在偷拿东西的行为,他们可能知道这样做不好,但还是管不住自己的行为。那么,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家长该怎么办呢?

发现小孩偷东西正确处理方法

1、先冷静,不要反应过度。虽然孩子发生了“偷东西”行为,但并不意味着他就变成了小偷。父母应该保持冷静,思考下是什么原因让他这样做?孩子想要什么?是零用钱不够,还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与关心?

比如,如果孩子没有零花钱,或者感觉自身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可能会选择自己动手“自取所需”;孩子如果觉得没有人关心他、爱他,“偷东西”可能惠成为他们表达不满以及需求满足的方式。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这一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可以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

2、让孩子归还物品。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别处拿的,事发后家长必须监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归还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须是当面还,不能偷偷地放回去,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

3、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4、留意孩子的物品。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物品,如果是“来路不明”的,即使怀疑孩子说谎,也不要当场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长核查,家长不要轻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对孩子拿别人东西视而不见。

5、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东西”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不良榜样的影响。有些有偷东西行为的孩子,要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惯偷唆使。在很多时候,一些孩子为了在同龄的孩子当中表现自己的勇敢,而去尝试这种偷的冒险行为。

另一方面,孩子偷拿家长钱,好多也是因为受周围同伴行为的影响。看到同伴能够悄悄地拿到钱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因此也就产生了模仿的行为。

2、需要更多关爱。孩子觉得生活里缺乏情感和关爱—这可能是儿童偷东西行为更加普遍的诱因。如果小朋友的情感需求无人问津,他们内心深处会觉得空虚,就有可能通过偷来填补这份空白。

有偷东西习惯的儿童通常比较孤独,在学校人缘一般,与朋友相处也会有问题。他们缺乏表现自身感受的渠道和机会。

孩子偷东西行为的危害

1、养成坏习惯,酿造大祸。孩子第1次偷东西,父母没有对其进行很好的对应,那么会使得孩子偷东西上瘾,慢慢形成了习惯,孩子会在以后的成长当中会经常出现一些偷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原因,只要看到自己想要拿的东西,孩子都不会去问过主人的意见,或者去用钱买,而是通过偷窃的行为来获取。

2、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孩子想要拥有一件东西,都是要通过偷去拥有,认为那样子自己才不用花费更多的钱,不用付出很大的代价就能够拥有想要的东西,这样子的行为会使得孩子慢慢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念。孩子在成长当中,三观不正和三观不正的孩子将会被社会的人所淘汰,这样子的人是不被社会所包容。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有偷东西的习惯,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要保持冷静,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打骂,要根据情况采取正确的措施,不要任由孩子发展,否则孩子的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小孩偷东西怎么处理

1、帮助孩子改正行为。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找到改正偷东西行为的方法,如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道德教育课程等,让孩子明白偷东西的后果,并逐渐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强调道德观念。家长可以向孩子强调偷东西是不道德的行为,需要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告诉孩子偷东西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3、和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他为什么要偷东西。在沟通中要保持耐心,不要表现出激动或者责备的态度,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得到帮助。

先冷静下来,不要惊慌失措或者过于严厉地惩罚孩子。要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问题,理性地分析孩子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4、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向孩子传达偷东西的行为是错误和不道德的,并让他们知道偷东西的后果和影响。同时,家长还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导他们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5、谈话交流。家长应该采取耐心、温和的态度与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和想法,并了解他们为什么要偷东西。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偷东西的问题所涉及到的法律、道德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并引导他们理性地反思自己的行为。

青春期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1、针对偷东西的原因,家长应该也孩子一起分析。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家长可以适当多给孩子点零花钱,也可以通过帮忙做家务或者认真读书考取好成绩,得到父母和孩子共同协商好的钱作为奖励。但同时要孩子合理的支配这些钱,花钱要有计划和记录。

2、相信孩子,给孩子重新做人的机会。最后让孩子放心,爸爸妈妈一定会保护她的隐私的。任何人都会犯错的,只要能改正就是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以后一定可以做好!经过这样几步,孩子会有所收敛,偷东西的习惯逐渐就改正了。

3、要强调所有权。帮助孩子认识生活中的所有权问题,比如使用孩子的物品,要经过孩子的同意,这样孩子也会学习父母的样子,进而学会尊重别人的东西。

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很多家长会说:做父母可真难。不给孩子零花钱吧,当看着别人都在消费的时候,孩子又心痒痒。给孩子零花钱吧,孩子又拿去买垃圾食品吃,对身体的伤害性更大。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很重要。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是什么

1、有些孩子偷东西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有些孩子家庭条件相对差一些或是家长对孩子的这些物质需求不太重视,所以他们的一些物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选择去偷东西自己进行弥补,例如有的小孩子经常会把别人买的的新铅笔偷走。

2、缺少家长的关爱。一些家长会觉得奇怪,自己家里条件很好,在孩子物质生活上都会尽量满足,为什么孩子还是会偷东西呢?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情感和关爱上的缺失,是造成孩子偷窃行为的普遍诱因。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填补自己内心的孤独。

14岁小孩偷东西,家长应该妥善处理,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进行教育,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孩子到底有没有偷东西,这很重要,不能随意就冤枉孩子,不能太随便地就给孩子贴上不好的标签,我们还是要多信任自己的孩子。

14岁小孩偷东西怎么处理

1、首先要让其正确认识到孩子偷别人物品是不对的行为。家长和教师不能嫌弃他,而是要用心开导,用行为去爱他们,引导他们走上正路。

2、如果是在处理小偷现象时,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维护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受到伤害,不能一味的在别人面前说他是“贼”,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重新做人。

3、学校和家长要配合起来教育效果更好,不要体罚孩子,引导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而不是一味的用武力征服。

4、事后还要对其偷的行为进行谈心及教育工作,要及时关注他,及时给予监督和帮助,给他分配一些事情去做,让孩子觉得家长还是相信他的,从而促使他改好。

5、去深究孩子的心理。孩子为什么要去偷东西,这是值得家长重视的问题。是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还是孩子有这种癖好,父母必须了解清楚。

6、认真警告孩子。批评教育孩子后,还要认真的警告孩子,警告孩子如果再发生偷这种事情,就要进行严厉的惩罚,孩子因害怕就会不敢再犯了。

7、帮助孩子改过自新。无论哪种原因引起孩子偷东西,都需要父母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去正面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改掉偷这种坏毛病。

8、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调查取证重事实。面对偷东西的孩子,应该保持头脑冷静,认真做好整个事情的调查取证工作,做到人证、物证齐全,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绝对不能凭空想象,主观臆断,也不能听别人的片面之词,要相信孩子。

初中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引起他人关注。家庭不完整、父母爱玩、打麻将,或对子女照管不周,孩子为了弥补心中的爱,为了引起父母与他人注意,往往采取偷的形式。

2、叛逆的反抗。还有些孩子对父母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不满,产生报复心态,故意做一些让父母难过的事情,这是一种叛逆的反抗。

3、占有欲望强烈。他对没有吃过、玩过的东西,有想获得、占有的强烈愿望,而又不能很容易地获得,在私欲的驱使下,他便悄悄地将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产生了偷的行为。

4、强烈的冒险心理。他们认为偷拿东西是一种冒险刺激的事情,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只有自己知道,多神秘。

5、不能控制自己的占有欲。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占有欲,很可能会偷东西。另外,如果父母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很可能会过度滋生孩子内心的占有欲。

初中的小孩很叛逆,该怎么管

1、做好自己心态的调整,原本孩子不叛逆,或者很听话,突然的叛逆会让做家长的心里不舒服,心态上也需要调整一下,做好自己的心理辅导,才能正确引导孩子。

2、尊重孩子,不管孩子如何叛逆,还是要有最起码的尊重,生气归生气,该说道理的时候还是要说道理的。当然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一些想法,虽然叛逆,但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面一定要保持尊重。

3、在生活中,父母不要溺爱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应该建立奖励机制。比如你考得好,可以买一个喜欢的礼物。例如,如果你帮助做家务,你可以得到一些零花钱。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这种通过努力获得礼物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