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上学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都难免会牵肠挂肚,若能了解孩子详细情况,和老师打好配合,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学校生活。事实上,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可能和每个人都做到非常细致的沟通。但是,我们可以注重方法和效率,达成比较好的沟通效果。那么,当孩子不想上学时该怎么跟老师沟通呢?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跟老师沟通:
1.询问具体问题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要谈及孩子,都有很多话可以说。如果父母想真正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具体表现,一定要问具体明确的问题,不要有太多拖沓的话语。
2.对老师要有足够的尊重和信任
家长要冷静平和地看待一些小问题、小摩擦,不要将其放大化,要让孩子学会如何避免和化解冲突,而且要相信老师可以合理地把矛盾和冲突进行引导和化解,正所谓尊其师才会信其教,这样孩子才会信任学校,他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就会变得更好。
3.减少对学校和老师的抱怨
家长若是对老师和学校有一些想法或建议,可以和老师单独沟通,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师和学校进行抱怨,这会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感,无所适从。
4.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
每一位父母都特别爱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受委屈,很可能控制不住情绪,与老师产生冲突与争吵,给孩子留下用争吵甚至是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印象,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相反,如果家长就事论事,冷静平和地去化解冲突、解决问题,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就会具有良好的教育和示范作用。
5.客观坦诚地看待自己的孩子
因此,当家长在和老师的沟通中出现了疑惑或分歧时,要以理性的态度看待,不要着急,也不可夸大其词,更不必过于担忧,要注意反映情况的真实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方式难免存在不同,我们要和老师相互探讨,平和地接受建议。只有良性的沟通,才能碰撞出火花,从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助力孩子成长。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即使自认为是教育专家,也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毕竟老师相对了解孩子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的表现,往往会给出比较合适的教育方法。
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和老师沟通
第一,家长要真正认识到孩子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责任全在家长,与学校无关。相信只有家长的改变才能够改变孩子,并且也一定会改变孩子。让老师放下自己可能承担责任的恐惧。
第二,孩子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家长过去的指责和控制造成的,孩子出现厌学后,学习成绩一定会下降,学习成绩下降,老师就会给压力。这样就造成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都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不想上学,通过打游戏来填补自己内心缺失的存在感,或者通过逃避来减轻自己内心的负罪感。
第三,家长要通过学习真正了解只有改变我们自己才能改变孩子。把家里过去给孩子的控制和指责产生的压力减下来。但学校的压力怎么办呢?这就需要家长与老师沟通,这种沟通既要让老师放下心中的担心,还要让老师真心的认可家长和孩子。
很多孩子的成绩开始还算不错的,但慢慢的在学校或者家里就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开始在学校学习不用功,考试成绩很差。那么孩子厌学应该跟老师怎么沟通呢?
孩子厌学应该跟老师怎么沟通
告诉老师,孩子的现状都是因为家长过去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可以说得具体一些,让老师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会厌学,从而去心疼孩子,其实孩子是想上学的,但他没有力量,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帮到孩子,让老师放下那份恐惧和担心。
告诉老师,我们家长现在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也找到了帮助孩子的办法,但这需要有个较长的时间,并且告诉老师,我们只要这样做下去,孩子就不会出问题,即使出问题,责任也是我们家长的,与老师无关。
我们只需要请老师配合我们做一件事就好,那就是请老师暂时放下对孩子成绩的期待和要求,无限的包容孩子,不管孩子上不上学,都请老师相信孩子一定是想上学的,请老师告诉孩子,你现在暂时不想上学不要紧,我们班一直等着你,随时都可以回来,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随时告诉老师,我们都会帮你。
在第一次和老师的沟通交谈中,家长主要把孩子大概的生活状况,生活背景,性格特点,优势劣势都简单的跟老师沟通下就可以。当然,如果孩子是特殊体质患有疾病,需要老师特别关照就跟要说清楚。
而通常老师谈到孩子的缺点,总是有一定根据的,家长如果认真听下去,可能有助于孩子改正。大可不必因为怕老师对孩子印象不好,就去硬夸孩子怎么样,因为一般的孩子在家里和在学校里的表现是有差别的。
家长和老师沟通的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即使自认为是教育专家,也应该虚心向老师请教,毕竟老师相对了解孩子在班级这个集体中的表现,往往会给出比较合适的教育方法。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身为家长看到孩子不想上学,必然会感到生气,但是用有效的方式解开孩子的心结更为重要。当孩子不想上学时,家长要有技巧的一步一步去引导孩子学习。
孩子不想上学该怎么引导
第一步
先让自己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跟自己说,孩子只是产生了有些让他感到糟糕的感觉而已,并不是要放弃学习。把自己平复好了,再去找孩子说话。
第二步
真诚询问孩子的感受,然后去接纳他的感受。这一点很重要,直接决定了你和孩子的谈话是否真正进入第三步。
千万不可以说的话是:“那有什么好难受的,咱们再努力呗!”这样的话,就是不接纳感受的经典例举。
一旦孩子感到他的感受不被接纳,就会在心里说,你不懂我。要知道,有了糟糕感受的孩子是没有那么大的精神头向你做出解释的。
第三步
和孩子讨论哪些想法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具体的问话是:关于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第四步
不要评价孩子的想法,更不可以否定这个想法。“你怎么能这么想呢”“这么想可不对呀”这样的话都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
孩子们要的不是被评价和否定,而是我们引领他们向不同的方向去张望。
第五步
把问题缩小化。有些孩子说我讨厌数学,我们就要问他讨厌数学的什么。他可能说讨厌做题,我们就问,讨厌做哪一类的题。
他可能说讨厌做大题。我们再问,哪类大题……我们越有耐心深入的问,孩子越会清晰看到自己到底感到有困难的是什么了。
于是,他会跟自己,我不是整个数学都不行,只是其中某一部分需要提高。这样,原来他以为是西瓜那么大的问题,结果不过就是小芝麻而已,糟糕的感觉就会降低级别了。
第六步
把问题抽离化。孩子遇到学习中的问题或者学校生活中的问题,往往容易把自己和问题混在一起。
第七步
看到问题的功能。例如,当孩子出现人际交往的困境不愿意去学校时,我们要引导孩子意识到,这个困境提醒我们这门功课很重要,我们可以趁还没走进社会,努力提高能力。
家长在看问题时做到了视角的转变,孩子便看到一个新的世界,问题的功能就呈现了。
第八步
帮助孩子产生成功体验,成功体验可以让孩子产生自我效能感。会让他建立起来积极自我信念——我是可以做成这件事儿的。这句内心独白非常具有力量,足可以抵挡一切退缩和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