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事情,但是很多家长并不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失手打了孩子,相信各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比较的后悔,那么在哪之后应该如何去补救、安慰孩子呢?
失手打了孩子怎么补救
1、很多的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扰,那就是自己失手打了孩子之后,孩子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和你交流沟通,其实,这是因为心里对家长有意见,而家长这个时候要及时的跟孩子道歉。等孩子原谅家长,心情也平静下来之后,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坦诚沟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
2、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父母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让孩子从心底认同你的说法,这才可以保证在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3、和孩子道歉,既可以加强我们的自我约束,也是在为孩子做出榜样:在我们家,谁都需要管理自己的言行,父母也不例外。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学会“致歉”,并真心爱我们敬我们,并发现我们会互相生气,但我们也彼此相爱。
4、父母发现孩子犯错时,最先做的是先静下心来,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不要不问缘由就对孩子发脾气,应该静下心来听孩子解释。孩子敢于在父母面前表达自己,孩子喜欢会倾听自己尊重自己的父母,这样的父母会给孩子更大的安全感,会让孩子更有勇气面对外面的世界,把家里当成温暖的避风港。
5、。孩子已经是有非常强的负能量,家长这时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内心,多安慰他。除了精神上的交流,适当的肢体接触也是可以帮助孩子远离负面情绪,而拥抱是可以化解孩子的伤心和委屈的有效方法。
经常打骂孩子的危害
1、常挨打的孩子还会变得孤僻,容易带来自闭倾向。父母的打骂,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的保障,孤立无援,久而久之,孩子会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孤僻、沉默。
2、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
3、家长打骂小孩,打骂得次数多了,小孩习以为常,成为老油条,脸不红心不跳,丧失自尊心,破罐子破摔,采取无所谓的态度,不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父母没控制住情绪打了孩子,父母要知道打骂以后一定要进行补救。要自己平复下来,该和孩子道歉就道歉,这样孩子也能学会道歉没什么丢人的。道歉后跟孩子好好沟通,切记不要变成讲道理、说教。
父母打了孩子后如何沟通
1、对孩子道歉安抚
当父母打完孩子后,一定要学会道歉。孩子固然犯错了,但是家长的暴力行为同样也是错误的,我们没有做到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要敢于对孩子说“对不起”,不要碍于面子觉得不好意思。我们要让孩子明白,我们打孩子也是不得已的,而暴力这种行为是错误的,做错事就要承认错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同时在给孩子道歉时,要轻轻安抚自己打孩子的部位,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家长其实是爱着她的,而且可以使孩子的情绪慢慢恢复正常。
2、让孩子记住教训
虽然家长打孩子是错的,要给孩子道歉,但毕竟最开始的错是在孩子身上,这时候家长可以边道歉边语气温和的给孩子讲清楚,孩子到底错在哪了,让孩子明白因为自己的错误才使爸爸妈妈生气,这种行为是不招人喜欢的。这样孩子才能记住教训,记在脑子里,下次就不会再犯了。
3、适当性弥补孩子
当打完孩子后,我们也可以许诺孩子一些好处,孩子小时候是很好哄得,只要给一点点的小礼物或者小奖励孩子就能高兴起来,这样孩子很快就能转移注意力,做到最快安抚好情绪,还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
上面这三招教给家长可不是让你有理由打孩子了,而是在我们已经做错事且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出的挽救措施。其实不论怎样,只要父母打了孩子,不管爸爸妈妈用再温柔的方式去安抚孩子,还是会让孩子记住。
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呢
1、容易自卑
家长打骂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听从了家长的“教导”,实际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2、容易脾气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
3、容易撒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开始说谎欺骗家长,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皮肉之苦。可是孩子说的谎话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容易性格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长了,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5、容易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不但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还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无声的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故意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有的孩子则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孩子犯错怎么处理最有效
1、讲究方法,千万不要让孩子自尊心受到过于大的伤害家长要明白,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为的就是让孩子不再错下去。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中,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因为简简单单惩罚孩子,只能治标不治本。尤其是在周围有很多人的时候,如果这时候家长不管别人的目光立即对孩子进行打骂,那在孩子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即使他犯了错误也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这种感觉不到自己被尊重的教育,孩听话也往往只是表面的服从。
2、价值观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真正的错误我们首先要当场立即制止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有损害到别人的利益,那一定要要求孩子立即对人家道歉认错。如果孩子损害了别人的利益需要赔偿,那家长也不要推辞。此时也是教给孩子怎样才是负担起自己的责任的机会。然后再给孩子自尊的条件下,指出孩子刚刚孩子哪里做错了,让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别人带来的危害。
3、奖罚分明,让孩子深刻意识到这次的教训当然,这场教育的重点并不是让孩子变错就结束了,适当的惩罚会让孩子深刻铭记这次发生的错误,只有孩子真正知道自己错在哪,并且保证以后不敢再犯,孩子才能在这场错误中受到教训。但是在所有的惩罚过程中,如果父母选择打骂孩子,那只能说这种教育是最低级,最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了。因为一味的打骂不能让孩子信服,只能让孩子受到伤害或者是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惩罚的方式非常多,比如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做家务活做公益等等。
4、父母要以榜样的力量教育孩子真正的做事标准其实家长说的多少骂的多少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方式是在一点一滴中孩子受到父母熏陶得来的。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孩子的视线里,他们会模仿我们的做法和行为处事,所以家长要学会一榜样的力量,教育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做事指向标。
经常被父母打骂的孩子,自我价值方面会比较低,表现为缺乏自信,内心脆弱敏感。要改善这个情况,父母需要多去肯定孩子,鼓励他多去做和看到他行为中值得表扬的一面,关注点在优点而不是缺点。在必要的时候也可给予真诚的道歉和关爱,让亲子关系达成和解。
打了孩子以后怎么补救孩子的心理
1、多在给孩子感情上的支持
孩子之所以会变得胆小、孤僻,绝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孩子遭受了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只要家长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这样就能够让孩子慢慢的打开自己的心扉,变得愿意和家长或是他人进行交流,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进一步增加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除此之外,要多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当孩子作出一些小改变时应该告诉孩子“你很棒”“加油”而不是选择忽视自己孩子所作出的一些小改变。同时在孩子遇见困难时,家长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温暖和支持,告诉孩子,自己的家永远是他们最坚强的后盾,让孩子拥有安全感,逐渐变得自信起来。
2、多给孩子一点鼓励
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会选择“批判式教育”,在面对孩子做错一些事情时,会下意识的批评孩子。而在孩子做对了一些事情后却不给予相应的鼓励。小时候孩子的是非观念大多是是由他们自己靠着家长的判断所获得的,如果这样久而久之,孩子会逐渐丧失想要去完成一些事情的欲望,胆子也会逐渐变小。
当然在平时多鼓励孩子的同时,面对孩子所犯的一些错误,需要及时的进行相应的指出。在批评孩子时尽量要保持语气的温和,如果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味的大吼大叫,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出现恐惧的心里。孩子下一次完成事情前内心只会想到做错之后的批评,而不是鼓励,孩子也会变得懦弱起来。
3、多给孩子一点尊严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有尊严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应该学会适度,不应该在外人面前对孩子大吼大叫,大声打骂。更不应该在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或是想法时,第一时间否定孩子。应该学会多聆听孩子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
绝大对数家长都认为孩子的自身意愿是不重要的,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家长往往会把自己的意愿或是愿望强加于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年轻时或者是年少时所没有完成的。然而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母用来实现他们梦想的工具,会丧失自身对外界的兴趣,因此要给予孩子相应的尊重和尊严。
孩子被打骂后的心理疏导
1、拥抱是化解孩子委屈的方式
很多父母在冷静下来后会看到孩子受委屈和受伤,并感到后悔。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用拥抱来化解孩子的委屈。拥抱可以给予孩子安慰和爱,也能让他们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2、打骂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
很多父母错误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地对待。然而,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对父母的言行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互相尊重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3、常常表达爱意
对孩子表达爱意非常重要,这包括经常拥抱、接纳和包容他们。通过这些行为,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虽然我们可能无法完全避免发脾气,但我们可以成为那些不会拥抱孩子的父母。
妈妈长期打骂孩子,现在该如何改变?
1、抛弃传统教育观念
很多家长都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打不成才,或者会觉得棍棒下出孝子,详相信这些观念一定是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父母的心理,所以才会每当孩子出现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就会动用武力,而实际上这样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极其不利。
作为家长应该抛弃这样的传统观念,要知道现在的和谐社会,应该跟孩子当朋友相处,这样才能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益处。
2、赏罚分明
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太过于严厉但是也不能太过于宽松,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理,孩子也是。当你的孩子做得好的时候记得奖励,但是当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也应该注意管理。
奖励以口头奖励和替代性奖励为主,孩子表现好,可以夸一夸孩子,你真棒、你这件事做的不错哦等,但是当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也记得及时管理,而不是动怒。
3、打骂后的补救措施
如果是已经打骂了孩子那就要及时的补救了,首先要能够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家长打骂孩子都是在气头上,有时候真的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孩子和父母的观念没有差生一致的效果,那么作为大人就会有强制性的心理。
打骂孩子后要知道自己的“错误”,首先打骂肯定是不对的,要及时向孩子说明,但是道歉是没有必要的,毕竟父母管理孩子都是为了孩子好。
带孩子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孩子犯错误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有些家长脾气比较的暴躁,很容易就会因为孩子的错误大发雷霆,失去理智而打了孩子耳光。虽然孩子年纪还小,但是也有尊严,家长的行为无疑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给他们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
一生气打了孩子耳光怎么办
1、父母道歉是要做的事情,孩子虽然有错,但是父母也有错,错在管控不住自己的情绪,情绪失控打孩子很容易就把亲子关系打碎,父母要学会跟孩子讲“对不起”三个字,在道歉的同时可以轻轻揉一下刚刚打孩子的部位,孩子能感受到到父母的真诚歉意,减轻心里面对父母的敌意。
2、其实有时候孩子很有可能是处于一种不知道什么情况下的懵逼状态,他根本不明白父母为什么打他,或者是心里明明是有委屈的,却还是被揍了,所以家长事后等双方都冷静下来的时候跟孩子解释自己为什么打了他,这样不仅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且如果真是孩子有委屈也能及时化解误会了。
3、等到双方都情绪稳定下来了,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进行沟通,简单明了的告诉孩子该如何纠正错误。毕竟孩子犯错误有时只是无心之举,作为家长应该清晰的看清事物的本质,教育孩子在之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家长如何控制情绪避免生气
第一、在不伤害孩子的情况下找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如果家长在自己没有注意的情况下,伤害了孩子,一定要及时想办法去补救。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真诚地为自己之前的行为进行道歉,引导孩子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同时通过自己正确的行为来一点一点地纠正孩子的想法。
第二、宣泄是管理情绪一种很好的方法。宣泄情绪不是让你大喊大叫或者让你冲其他人发脾气,而是通过一些柔和的方式让自己的情绪慢慢的平静下来,让自己压抑的心情能得到释放。比如说:和自己亲近的人去倾诉或者独自在安静的角落写写画画等。
家长生气打孩子的危害
一生气打了孩子耳光,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造成胆小、自卑、孤僻等不良心理问题,还会引起孩子严重的抵触和叛逆,不仅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反而适得其反。打孩子会让孩子认为家长在发泄愤怒,同时也会让他们觉得暴力可以解决问题,从而滋生弱肉强食的想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有的孩子对父母平时相当信任,但是由于经常受到挨打,开始对父母越来越不信任,很多时候也不再对父母讲实话。让你孩子在长大后很难做到坦诚相待,对任何人都会存在着戒备心理,因此和别人交心难度非常大,性格也会相当孤僻。
打骂教育中成长的孩子,相比普通孩子会更加成熟独立,但这些都是靠着内心的伤痛换来的。家庭本应是孩子的避风港,父母本应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但是错误的教育方法会让他们失去安全感,被迫坚强、被迫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