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升,孩子从小接触的玩具也越来越多,其中最受青少年欢迎就是——乐高。但很多家长都认为,乐高对孩子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所以就不想让孩子浪费更多精力在这方面。
孩子沉迷乐高究竟好不好
其实乐高对孩子的好处有很多,不仅会对孩子的自身发展有好处,对孩子今后的学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学习乐高有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对于孩子自身的发展来说,学习乐高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对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孩子的智力、理工科思维、创造能力、以及专注力都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乐高的学习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这些问题。在学习乐高的过程中,有别的小朋友和老师的陪伴,孩子的注意力会一直被吸引。同时,每完成一件作品,孩子们会相应的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也能辅助性的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支持着他们一直学下去。
培养逻辑能力与动手能力。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不断的拼插、拆装,反复试验,最终做出自己满意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顺序、空间等方面,对于孩子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
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放暑假了,很多孩子没事干的时候就会想起电视和各种电子产品,家里有了乐高之后,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乐高上面,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啦。玩完之后,妈妈还可以督促几句让孩子自己收拾,这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意志力锻炼。在乐高拼搭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当孩子失败时,家长老师在一旁的鼓励,一起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方法,同时教会了孩子当遇到困难时不放弃的精神,没有问题是解决不了的,也锻炼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磨炼了自己的意志力与耐心。
乐高给孩子带来什么
1、思维方式的培养。比如让孩子搭建小车,在同等条件下滑看谁跑得远。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看法、答案。他们动脑筋动手去尝试,可能是改变车身重量、车轮大小,甚至车身整体结构等。这个过程就是逻辑、创造力等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观察力和专注力的培养。比如孩子搭车,原来可能只知道车轮是圆的,但是当自己动手搭建的时候,会发现轮子是由轮毂和轮胎组成。在这样对照,再探究的过程,观察力和专注力自然地发展了。
3、性格培养。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缺乏对困难的承受力。乐高拼接的过程,不断动手、调整、解决问题,都是在锻炼孩子的忍耐力、抗挫折能力。
对孩子玩乐高的几个建议
玩乐高是一个游戏,一种兴趣,如果家长把它当成一种能力的学习,反而会给孩子很大压力,这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很多改变也是隐性的,不会带来突如其来的改变,这是我们提倡孩子玩乐高的初衷。
孩子对玩乐高都有一个过程:好奇—腻烦—重新喜欢—深入学习。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特别排斥乐高,那不妨换个游戏或者游戏方式。
对孩子的成果,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引导他继续探索,增加他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不爱学习都感到苦恼,孩子都14岁了,却还沉迷乐高,就是不爱背课文,家长就非常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注重引导孩子,适当游玩乐高对孩子是有好处的。
孩子今年14岁沉迷乐高好吗
不好,14岁孩子已经到初中阶段,要重视学习。
初中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是可以玩的,娱乐一下缓解学习压力,但是不能沉醉其中,学生还是以学习为主,乐高虽然开发智力,但是还是得已学习为主。
若是孩子长时间沉迷其中,就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产生影响,也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我们需要认真对待,也就可以考虑多增加一些兴趣爱好。
乐高对于孩子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乐高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还可以让小孩子获得的信心。并且得到了很好的专注力,这样让小朋友感觉到越来越自信,只要是孩子都比较适合玩乐高积木这一块,家长都可以让孩子去试一试,尤其是男孩子,他的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
这个阶段的孩子还可能出现叛逆期,家长如果刻意干预和强制性要求,会让孩子产生压力,甚至反感排斥叛逆,应该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往学习方面提高思维能力。
孩子玩乐高有哪些好处
1、游戏与玩相结合。“玩中学”“做中学”是乐高的教育理念。这个教育非常符合孩子们的性格特点。相信通过动手实践孩子会有一种满足感和自信心,即使失败至少尝试过。这样她会更好奇、渴望掌握书本上的或课外的知识。
2、更好的发挥自我的个性。孩子的个性可以从他们的日常行为观察出来,也可以通过他们的作品呈现出来。积木的搭建可以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逻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沟通协作意识,帮助孩子构建富有竞争力的未来。
3、轻松学习枯燥的初、高中理科知识。在搭建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运行的过程中有许多要进行调整。首先是作品的结构,这里你可能需要用到物理结构以及机械相关的知识,从这些方面对所搭建的进行优化改造。假如让孩子们在玩机器人的过程中去学习这些理论知识,他们就会特别感兴趣,因为只有掌握的这些知识,他们才会搭建跟多有创意的作品。
孩子不爱学习家长如何引导
1、建立奖励和正反馈机制,这个包括我们的言语以及实际的奖励。具体来说就是我们在陪伴小孩做作业的时候,要充分地给予小孩鼓励和赞赏。
家长可以将孩子的作业和学业分割成一个个小任务和目标,把多和难的东西拆成较少和一步步的活动,这样子就能让孩子也有一种打怪升级的感觉,他会一步步完成小任务从而完成最终的大任务。
2、家长尽量以身作则陪伴孩子做作业,家长可以手里看一本书,或者就做自己的工作都可以,这样子让孩子和家长在一起的学习过程中有一种不是孤军奋战的感觉。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永远要使用正面引导,千万不要用负面的评价,比如怎么还不做作业,不要玩了这种,要做陪伴孩子的家长,不要做监督孩子的家长。
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玩乐中学习,让游戏与学习相结合,但事实上家长想要将游戏与学习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不容易实现的,看到别人推荐乐高玩具给孩子玩,孩子果然一玩就上瘾,家长不禁有些担心孩子沉迷乐高好吗?
孩子沉迷乐高好吗
小孩子很喜欢拼乐高,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孩子已经十几岁,到了以学业为重的年纪,长期玩乐高玩具,则就会耽误她的学习或生活。
拼乐高是对孩子的大脑开发起到很好的作用,能锻炼智力,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手部的灵巧性,长期拼乐高对孩子的思维拓展起到很好的作用,拼乐高的孩子观察力相应的也会更强,所以喜欢拼乐高对年纪较小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因为乐高一般都是由200块往上的小零件组成,想要把她们组装在一起。肯定需要孩子安静的坐下来认真的组装,并且还需要她们看懂图纸。所以,乐高可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记忆力。
小孩子本身专注力是比较差的,能集中精力10-15分钟来做一件事情就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家有孩子拼过乐高的家长都知道,很多孩子拼这个能专注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来做这件事。所以乐高在锻炼孩子的专注力方面还是好处很大的。
孩子玩乐高有哪些好处
1、培养逻辑能力与动手能力。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不断的拼插、拆装,反复试验,最终做出自己满意的成品。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接触到顺序、空间等方面,对于孩子逻辑能力和动手能力有着很好的培养作用。
2、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以前,孩子经常会要求我帮助穿衣服、穿鞋子,然而面对乐高,她几乎不会让我插手,孩子总是说:妈妈,这个小车我会拼。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孩子慢慢地喜欢上了独立做事的成就感,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独立做事的习惯养成了。
3、让孩子不再沉迷于电视或手机。很多孩子没事干的时候就会想起电视和各种电子产品,家里有了乐高之后,孩子的关注点转移到了乐高上面,父母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看电视、玩手机啦。玩完之后,妈妈还可以督促几句让孩子自己收拾,这在无形之中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
乐高和普通积木的区别
1、适应人群广。不管是男孩、女孩,青少年还是中老年,都可以在乐高的世界找到自已喜欢的一款。
2、产品与时俱进。乐高的产品真正做到了应有尽有,小到鲜花、各种车辆,公主宫殿场景、恐龙丛林探险场景,甚至还有各国的著名建筑、影视剧IP产品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等。
3、无限可能的乐高机器人。乐高不仅仅是搭建好,摆放着的玩具,它还能动起来!上过乐高机器人课程的都知道,乐高与电子电路、编程等联系起来的乐高机器人,才是玩乐高的精髓所在。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家长都会比较唠叨,重复的问题一遍又一遍的说,但是这样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教育孩子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更是“下下策”,我们要试着引导他。
孩子怎么教育就是不听怎么办
家长要用恰当的方式指出错误
当家长要给孩子建立健康耻感的时候,那么如何正确的指出孩子错误所在,其实也是较为重要的。因为健康耻感的建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首先,家长需要告诉孩子他们所做的事情,存在着哪些误区。之后再告诉他们,怎样去做才是正确的,这样才能让孩子为健康耻感的建立打好基础。
因此,家长如何用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就显得特别重要了。例如孩子犯错了,家长可以先运用一些小事来进行提醒,先不提孩子所做下的错误,当孩子能够逐渐理解了,之后再把问题带到孩子所犯的错误上面。
这样也能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他们所做的事情为什么存在着问题,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着一个判断标准,这就意味着孩子健康耻感已经建立了起来。
家长要就事论事的指出错误
当孩子犯错之后,很多家长在给孩子指出错误的时候,往往会把孩子所做的错误越说越多,可能很难会做到就事论事。那么这种做法,家长其实是没有把握好健康耻感的尺度,反而过度的利用了孩子的羞耻感。
这样做的话,会让孩子对自己错误,不能很好的进行把握,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不管做得好还是不好,家长都会对他们进行责骂。
天天跟孩子讲道理,孩子还是不听话怎么办
换位思考
教育孩子堵不如疏,也就是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要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孩子不会写作业而急得大哭,父母不要一味的说“这有什么好哭的,努力学习就好了,你肯定是上课没好好地听讲……”
这种就是典型的父母思维,此时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你会发现孩子是对的,那么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让孩子适当的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这对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适当引导
在遇到问题时,父母不但要理解孩子,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孩子进行正向的引导,而且这种引导更多的是用行为引导。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父母想让孩子做什么,那么自己就要做一个好榜样。
肯定孩子
没有人喜欢听否定自己的话,孩子更是这样。父母天天说孩子笨,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就真的能学习好吗?是不是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学习会越来越差。事实上,信任是叛逆心的天敌,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学习好,一定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适当的鼓励孩子,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正能量的循环圈里健康成长!
面对孩子不听话,父母要学会哪些妙招
1、教会孩子独立和有主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孩子广博见闻,增长阅历,遇事有主见,碰到问题知道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寻找正确的解决途径。
父母不可能时刻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拥有独自乘风破浪的勇气和能力,有自己生存的技能,在跌打中前进成长,这样父母就会较少担心挂念孩子,相信孩子能很好地照顾自己。
2、点到为止
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通,说一遍就知道父母的意思了,说多了起反作用,唠唠叨叨的,孩子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干脆逆反不听了。
孩子有自我判断能力,也是有自尊心的,老被父母说,感觉很没面子,父母说了之后留给孩子一定的时间,慢慢消化这些道理,孩子会给你一个惊喜,看孩子的改变就好了。
3、适当让孩子发泄情绪
孩子不开心时需要向人倾诉,这比压在心里要强很多,允许孩子发泄情绪,这是一种宣泄和出口。不良的情绪排出之后,孩子会趋于平静,更能心平气和地倾听父母的建议。
父母要理解孩子的行为,不随意指责,和孩子沟通时切忌居高临下,拿出说一不二的威严,很难让孩子服气,温柔比强硬更能让孩子的内心软化,乐于倾听和改变。
4、父母教育意见统一
父母有的一方唱白脸,一方唱红脸,比如妈妈教育批评孩子,爸爸在一旁就护着孩子,弄得孩子不知所措,于是就偷懒钻父母空子,这样孩子就很难采纳正确的意见。
父母教育意见要统一,灌输正确的为人处事方法和做事理念,先成人,再成才,给孩子做出示范,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模仿的最好榜样。父母优秀,再懂得科学的教育方法,走进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会有更大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