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认为,孩子的叛逆期一般出现在青春期阶段,因为这个阶段的他们,认知能力以及独立意识比较强,很容易出现一些逆反心理。其实不然,孩子一生中一共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叛逆期,而每个阶段孩子的表现都是不同的。
孩子叛逆期几个阶段
孩子的叛逆期一共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叛逆期是在孩子2~3岁的时候,俗称“宝宝叛逆期”。只要是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情,孩子都会对着干。比如不愿意让爸爸妈妈抱自己的玩偶、吃自己的饼干等等。
这是因为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知道了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家长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这个阶段对孩子成长是好的,家长可以淡定一些,更多的时候不会被激怒,转而寻找多种应对的策略。最好的方法是引开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走向正确的路线上。
第二个叛逆期是7~10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因为已经进入学校,学习到了知识,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更加的有自我意识。他们急于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一个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因此开始要求独立,行为上想要脱离爸爸妈妈的控制,很多事情喜欢跟家长对着干,大人说这样做,他偏不这样做,另一方面,他们又非常依赖大人。
最后的叛逆期就是青春叛逆期,这个时候是称为青春期,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是年少那样的懵懂,在青春期中,孩子已经慢慢的接触了许多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也有自己的朋友圈和人际交往关系,自我意识基本已经觉醒,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意,并且有着非常强烈的行动力和反抗力,也特别容易与家长产生极大的分歧,这个时候表现出来的叛逆性心理是最强的。
家长怎么处理和叛逆期孩子的关系
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应尽量给予表扬。
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子女理解父母。父母需要受到孩子的尊重,他们大都视子女的幸福为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忠告,往往是自己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子女应经常向父母谈谈自己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自己的选择与父母的愿望相违时,要通过商量来解决,要摆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想要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想要孩子顺利度过这三个阶段,首先要相信孩子,然后和孩子保持亲密的亲情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他们是一个个个体,需要家长平等的对待,支持孩子对于独立的尝试,在孩子失败时给予鼓励、安慰,在孩子成功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最后要给孩子一定的隐私。
孩子问题较多的叛逆期指的是孩子的青春叛逆期,通常孩子会在12岁到18岁之间进入到青春叛逆期阶段,进入叛逆期的孩子会变得和以前有很大的区别,此时的孩子更渴望独立自主。对于叛逆期孩子的特点,家长要保持理解,并对这样的孩子保持尊重,以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小孩子叛逆期有几个阶段
孩子叛逆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宝宝叛逆期,第二阶段是儿童叛逆期,第三阶段是青春期叛逆期。
宝宝叛逆期是2-3岁的时候出现叛逆行为,这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表现。儿童叛逆期是7-9岁左右,这时人生第二个叛逆期。青春期叛叛逆期是12-18岁,也就是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以及心理、生理的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叛逆期孩子有哪些特征
1、情绪易暴躁,不听取他人意见:孩子在叛逆期常常情绪不稳,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不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
2、反抗心理强烈:叛逆期孩子会出现反抗行为,例如反对父母和老师的观点。
3、以自我为中心:在叛逆期孩子眼里,自己做什么事都是正确的,完全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在乎自己。
4、挑战规则案例:故意破坏之前定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
5、独立性增强: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希望自己做决定,不愿意听从家长的意见。
6、反抗行为: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家长、老师或其他权威人士的反抗行为,如顶嘴、不服从等。
孩子叛逆期家长怎么做才能和平共处?叛逆期孩子相处的方式技巧
1、与孩子处于平等的关系:与这个时期的孩子相处,要注意与孩子保持平等,让孩子感觉被尊重,在表达上语气不可强硬,要用和孩子商量的语气,征求孩子意见的态度来进行交流,这样孩子不会在心理上产生排斥,才能进行友好交流。
2、懂得尊重孩子:在没有征得孩子同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私自翻看孩子的日记或者个人隐私的东西,被孩子发现,孩子会觉得及其不被尊重,自尊心受伤害,情绪非常不稳定,而且在心里上会反感家长。也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这样会觉得非常没有面子,影响自己对外的形象,孩子心里还会怪罪家长。
3、不干涉、不勉强、多鼓励、多肯定:要与孩子多沟通很重要,家长要和孩子交朋友,取得孩子的信任,对于孩子的事,给出建议而不是替孩子做决定。多关心孩子,但不要每天对孩子唠唠叨叨的,这会使孩子觉得很烦。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插手去管,只要不违背原则,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好了。
4、学会赞美和鼓励孩子:只要在孩子进步与成功的时候,赞美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及时出现在孩子的身后,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家长一直站在他的背后。
孩子叛逆是必须经历的,这个时候家长要学会引导,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增强。就会很容易出现对父母、老师等权威,有很强烈的对抗、排斥、叛逆之类的心理。
孩子的叛逆期有几个阶段
1、在孩子两岁左右,能够独立接触社会的时候,会出现第一个叛逆期。
2、在孩子到了幼儿园的时候,更多地跟小伙伴进行沟通和交流,第二个叛逆期就常常会出现。
3、第三个叛逆期,常常是孩子上学之后,遵照学校老师的教导方式和同学的交往方式,他会形成独立的行为方式,这时候有可能跟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指挥方式产生冲突,父母的期望值和孩子的行为有差异,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4、青春期的孩子是第四阶段叛逆期,孩子从以父母为中心,转移到挣脱父母,独立成长的时期。他有他的世界观、行为方式,他的行为方式常常受到环境因素、伙伴交往、学校的影响,所以这些影响因素跟父母可能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候最激烈的矛盾冲突就会爆发,所以这时候是家长最担心的时间,也是最焦虑的时候,是家庭矛盾一个比较集中的时期。
小孩叛逆期主要是在初二和高二阶段。初中阶段小孩思想模糊,对外界信息不能过滤处理,容易冲动,更对家长的管束有逆反心理,往往容易起冲突。
高中阶段的孩子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也有了自己的判断与思想,同时开时对父母的人生观点进行审视,如果交流不当,也容易冲突。
孩子叛逆期,这3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
1、不要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
青春期的孩子逐渐地想要去独立,不愿意再事事都去听从父母的安排。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如果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去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事,这就很容易导致青春期的孩子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如果想要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话,那首先我们就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尽量不要过多地去干涉孩子们的生活,可以在一些事情上给予他们一定的建议。
2、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
家长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倾听,只有当孩子愿意和家长说出自己的心声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到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孩子还没有真正长大的时候,他们需要一个倾诉的对象,只有当他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全部说出来之后,才能够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到自己。
所以,父母在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沟通时,要学会倾听,当他们把心里所有的事情都告诉你后,父母也可以提出自己对他们所说事情的看法和建议。这样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自己是有尊重和理解的。
3、尊重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时,家长要学会尊重他们,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这个家庭中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自己在这个家庭中有多重要。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会有具体哪些表现
1、反抗权威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地希望摆脱家长的管控,独立自主的生活。于是,就可能会表现出对权威的反抗。面对家长的决定和观点,他们根本听不进去,有时候还会发出质疑,甚至和家长顶嘴、争吵。
2、情绪不稳定
叛逆期的孩子大脑正在经历大量的变化,因此可能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他们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气,会突然变得很烦躁、生气、或悲伤。有时候一件小事也会点燃孩子的引线,让孩子情绪爆发,而且一时半会儿也冷静不下来。在他们情绪波动时,他们往往不会考虑自己的言行举止会不会伤害到谁,也不会考虑后果。
3、以自我为中心
当孩子进入叛逆期后,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关注与引导,孩子很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因为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所以什么事都应该自己说了算,家长别想再管束他了。
孩子到了叛逆期之后,仿佛就像变了一个人,十分的不听话,家长为此十分焦虑,此时来自父母的爱、理解和引导,才会更好的帮助孩子在渡过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是真正能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的有效法宝。
孩子有几个叛逆期年龄阶段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有3个叛逆期。
第一个叛逆期:2-3岁。2-3岁这个时间段是孩子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的这个阶段,这个时候的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不再愿意对父母言听计从,反而父母越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偏偏不干什么,而且自己有很多的鬼灵精的小主意,并且还会想方设法地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第二个叛逆期:7-9岁。孩子处于7-9岁的年龄段,将会迎来他们的第二个叛逆期,此时不管是他们的思想还是行为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永远是孩子,因此在没有及时切换角色,也就是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变得有主见了,变得感情细腻了,变得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了等等。
因此,此时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更要试着去聆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样才能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帮助孩子度过难关。
第三个叛逆期:12-18岁。这一时期的孩子本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并且此时他们的三观也初步形成,而且在荷尔蒙激素的影响下,性格也会比较特立独行一些,所以此时就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从而各种对立,各种唱反调。
因此此时,父母可以试着先理解孩子,与孩子站在统一战线上去讨论,去探索,去帮孩子建立正确的爱情观。比如父母可以从自身历经开始说起,这样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切记不可一句否认,这样就直接失去了与孩子交谈的机会。
如何帮孩子度过叛逆期
1、尊重孩子的想法。这三个年龄段孩子叛逆的一个共同因素,都是有了自我。因此家长不能总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一些关于他个人或家庭的重要决策,也让孩子参与进来。这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当做独立的个体,也被平等对待了,就不会想用更多极端的方式来展现自我。
2、不要过于溺爱孩子。尊重和关爱孩子,不代表要满足他们所有要求,无条件的纵容,对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家长要学会说“不”,并表明原因。让他们明白世界不是围绕一个人转的,也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3、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在这个时候,家长需要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语气,地位,态度都应该事平等的,若太过于强势,孩子一定会无法接受,进而产生强烈的逆反行为。
导致孩子叛逆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太唠叨。中国家长总是给孩子立下许多规矩,一旦孩子触碰到自己的底线,就会无穷无尽地数落孩子,一次两次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唠叨成为常态之后,孩子也会产生疲倦。最终这样的唠叨只会毫无效果,因为孩子已经对父母的唠叨产生了免疫力,而且还出现了厌烦情绪,导致他们越来越不听话。
2、家长过于强势。有些家长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总是会认为自己比孩子高人一等,凭借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证明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所以总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他们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3、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是循环渐进的,不管是心智还是身体,他们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面对困难,而父母担心他们无法完成任务,总是在一旁叮嘱。这种叮嘱看起来是好心,但是让孩子觉得是不信任自己的感觉,总觉得父母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就开始和父母对着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