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叛逆、厌学的不良情绪,多半是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习惯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所以当孩子叛逆厌学时,家长应了解其中的原因,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孩子这些不良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不好好学怎么教育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让孩子拥有有一个安静的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吃过饭就打开电视机,或者叫着许多好友在家中开茶话会,这样一来家里就十分嘈杂,孰不知孩子在这种环境下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专心读书。
所以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家里设置一个专门供给孩子学习的小书房,这个空间不用太大,但是需要有一定隔音效果,书房内的装修设计尽量简洁,过于复杂会分散孩子注意力。
2、经常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学会检查孩子完成作业的情况,就比如说看看老师批改的情况,打多少分,如果错误多,分数差,就要帮助孩子分析问题出在哪里了,然后根据孩子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找方法来帮助孩子提升。
3、在交流中要保持冷静。用硬碰硬来教育反叛孩子最失败的方法,因此,在与孩子交流前,急躁的家长,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镇静,不要生气一急就开始打骂孩子,将原本要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
4、交流时多观察。交流的方式很多,家长如果一直沉迷于作为父母而焦虑的角色,沟通有多少会偏离理智的方式,所以不妨先观察一下自己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存在什么问题,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孩子的叛逆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和孩子做沟通。
5、以协商的方式解决。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即使协商不成,但是情感气氛也会加强,有助于日后问题的沟通。父母常犯的错误是,目前的题目没有解决,还破坏了情绪气氛,阻碍了情感交流,失去了将来解决问题的机会。
孩子叛逆厌学的原因
1、学习跟不上。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及时跟上老师的进度,加之课后不好意思向老师请教,久而久之就会跟不上,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作业不会做,学的吃力,从而产生了厌学的心理甚至放弃的念头。
2、家长期望太高。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成绩看的过于重要,认为分数、排名就是一切,却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和感受,少了关心和倾听。同时又总爱说辛苦赚钱供学不易,这些压力在孩子的内心日积月累,孩子的焦虑和无助会随之加重。当这些在孩子的内心积压太久太多时,孩子的自我怀疑和叛逆厌学就会随之发生。
孩子厌学有哪些表现
1、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听讲。孩子一上课就犯困,再不然就是上课时间总想出去玩,看似认真听课,实则“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早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有时候甚至会搞小动作说悄悄话,老师在上面讲,孩子在下面讲。
2、不爱写作业。有些孩子一写作业就开始揉眼搓脸,哈欠连天,再不就光喊累,就算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坚持下来,也会磨磨蹭蹭,半天写不完作业。即使孩子勉强写完作业,也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有时干脆说自己不会,不想写。
3、不想上学。讨厌上学,对上学有抵触行为。每天找理由不去上学,例如 “我肚子疼”、“我发烧了”,有些孩子甚至还会出现迟到、早退等违反纪律的行为出现。
孩子不好好学习,自然学习成绩就上不去,学习成绩上不去,他们自然就不会对学习感兴趣,对学习不感兴趣,自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效率就不高,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那么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教育?
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教育
1、父母自己先对学习感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2、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3、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原因
1、过度控制
父母和老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总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对孩子进行教育行为,过度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而忽略和抹杀了孩子天生具有的主动性。孩子只是一味的被动的接受被教育,从而,孩子对学习就会产生消极抵抗的心理。
2、语言教育
很多的父母或老师,总是习惯性的执着于用语言教育孩子,而忽略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和引导另一颗心灵。这就导致很多的父母和老师,虽然在苦口婆心去教育孩子,虽然说的是对的,却永远也进不到孩子的耳朵里,更走不到孩子的心里去。
3、崇尚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的技术与模式层出不穷,而父母和老师们总是过于迷信先进的模式和技术手段,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不是从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激发孩子天生的潜能;而是盲目的将希望与教育,寄托于为利益而生的技术上。
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教育,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不好好学习的原因,然后才能想出对应的方法,引导孩子专心学习,提高成绩。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智会走向成熟,想法会逐渐变多甚至会出现不好好学的情况,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那么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发展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那么孩子不好好学怎么教育才会比较好呢?
孩子不好好学怎么教育
第一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孩子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一旦孩子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就会每天继续学习,花更多的时间学习。就像我们每天吃一样,如果我们不吃一顿饭,我们就会觉得饿。同样,让孩子养成每天吃饭这样主动学习的好习惯,那么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得到巩固和加深。
第二我们需要对孩子的细微进步进行激励表扬。
孩子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要使孩子喜欢学习,有充分的学习动力,就必须不断地激励和鼓励。激励避免空洞,表扬忘记无聊。奖励和表扬必须放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不能夸大或减少。
只有给予孩子真诚而真诚的鼓励和表扬才是有效的。只要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了进步,一定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充满信心和动力。
第三对于孩子的某种想法,我们也要适当的表示理解。
就像上班一样,成年人偶尔也会有不用上班的想法,更不用说孩子了。此外,现在大部分的学习任务都很重,所以父母应该更加了解他们的孩子,在和他们说话的时候尽量站在平等的立场上。
从这个角度来说,不要一味的指责孩子,而是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告诉他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习不是为了谁,而是为了孩子自己将来更容易、更好。
第四诚实地和你的孩子交流。
在交谈时,家长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孩子,表达自己的理解,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家长也可以谈谈自己过去学习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给孩子必要的信心和勇气。
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三个方面了解孩子的情况:
1、你尽力学习了吗?
2、你认为你学习不好吗?
3、需要帮忙吗?
孩子的学习一直是我们家长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很多家长比较着急的问题。但是学习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所以家长无需着急,给孩子多一些耐心,给孩子多留一些时间。
拥有一个乖巧懂事听话的好孩子是大多数父母的心愿,但是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所以经常会做出一些不听父母指令的行为。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来慢慢引导他们。
孩子不听话家长怎么教育
1、细心观察,对症下药。孩子不听话,一方面是因为天性贪玩,心里装不下其他想法,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年龄稍长,所以心里的主意也越来越多,当父母的安排与孩子想要的完全相悖,自然就不会听话。因此,身为家长,理应细心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并及时做出反应,对症下药,否则,不仅会导致孩子“目无王法”,亲子关系也会越来越疏远。
2、用其他形式代替打骂。虽说很多家长都知道打骂孩子是不好的行为,但仍然有些家长遵循“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观念,每次对孩子不满意,就会批评、责骂,甚至在气头上的时候还会直接动手。
可其实这种教育方式,不仅会压抑孩子的天性,还会增长孩子的逆反心理,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但如果能用其他形式代替打骂,比如孩子弄乱房间时,可以选择让孩子打扫卫生,让孩子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转移注意力。当宝宝不听话的时候,就换另一种方式,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当他们能接受一种方式的时候,再提前面的要求,他们就能接受了。这是因为,他们情感上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
4、跟孩子好好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孩子不听话时,家长要先跟他进行心平气和的沟通,跟孩子换位思考,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另外,有些孩子平时调皮是因为想引起父母的注意力,所以家长要对给娃更多的关爱,不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视。
5、父母懂得示弱。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转变思路、改变立场。自己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宝宝,并且请求宝宝的帮忙。这个时候,宝宝的心理会发生转变,反抗意识也会消失。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孩子没有选择权。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渐渐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趣等。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总希望孩子能够成材,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要求孩子照着办。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从而令孩子产生挫折感,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
2、求关注。缺乏父母关注的孩子,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总是表现得特别乖,做什么事情都要取悦大人,另一个就是总是调皮捣蛋的样子,故意搞出一点动作让大人关注自己,后者的孩子会多一点。虽然他们调皮捣蛋后会被训斥,但内心却会暗爽,他们认为:宁可被人修理,不能没有人理。
家长应该避免的教育方式
过分苛刻严厉。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应该无条件听从自己的安排,否则会让孩子养成无法无天的个性,但其实,家长过分苛刻严厉的话,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每对父母最大的期望,所以从小的时候起,他们就给孩子规划好了人生路线,学音乐、学绘画,或者是学网球等等,各种兴趣班接连不断,就算孩子现在不理解,日后也会谅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娇惯孩子。成长期间,很多家长都会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理由,尽全力帮助孩子摆平一切困境,希望孩子的每一天都是轻松且愉悦的,没有任何不满。
但是,这种“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教育方式,其实很容易让孩子变得骄纵,将来的人生中,遇到困难也会习惯性地寻求父母帮助,难以成为那种独立自主的人,终究会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