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有些孩子喜欢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家长看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脑子里首先闪现的就是孩子偷了别人的东西,于是家长就大喊大叫的教育孩子,把孩子吓得也是嗷嗷叫的哭。但是,这样做是正确的吗,家长该怎么做呢?

小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1、理解孩子。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或者是喜欢的东西,肯定会有十足的兴趣。当成人见到心仪的物品时都想买回家,更何况孩子,只是孩子不懂得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正确方式得到,是买还是借。他没有这个意识,他只知道我喜欢就要拿回来,不管别人是否同意。所以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行为,属于正常的心理范围。

2、让孩子归还物品和钱。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别处拿的,事发后家长必须监督孩子或者陪他一起归还物品并道歉,而且必须是当面还,不能偷偷地放回去,这样能让孩子认识到这一行为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

3、留意孩子的物品。家长要经常检查孩子的物品,如果是“来路不明”的,即使怀疑孩子说谎,也不要当场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长核查,家长不要轻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对孩子拿别人东西视而不见。

4、一如既往地信任孩子。“偷东西”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小朋友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5、平时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随便送人。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权认识不清。建议家长在送人前,都要先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就知道赠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别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小孩子偷东西的原因

1、物权意识不清晰。很多孩子并不能分辨出“拿”和“偷”的区别,孩子没有清晰的物权意识,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不属于自己的,做出“偷”的行为时,孩子的心里想的是,我想要用我要拿来用一下。

2、出于开玩笑的心理。很多时候孩子是出于好玩的心理,他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危害,只是觉得看着大人们找来找去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想太多,我想这样我们也不忍心把他定义为小偷吧!

3、孩子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自己的零用钱不够用了,而家长给的零用钱都是固定,这时又有必须要买的东西,小孩子难免会想到去爸爸妈妈的口袋里去拿点钱,我想很多人小时候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4、孩子缺乏关爱。我们没有慢下来研究孩子缺什么的习惯,因为慢下来已经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孩子去偷东偷东西有可能是要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让自己的爸爸妈妈关心自己,这就是爸爸妈妈们的悲哀了。

小孩子偷东西,家长不要做的事情

1、不要给孩子贴上“偷”的标签。有的家长一看到孩子拿回东西,就马上把孩子的行为定义为“偷”,骂孩子是小偷,加以指责,甚至打骂,似乎孩子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你这些过激的反应很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孩子会感到特别的羞耻。给自己贴上“小偷”的标签,甚至自尊心都得到了极大的打击。

2、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或者他人讨论。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当着孩子的面和老师讨论孩子拿回东西的事情,孩子会感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失去了自尊,会感到羞耻,很容易让孩子在老师同学面前抬不起头,唯唯诺诺。

3、不要打骂孩子。你的打骂和过于激烈的反应,只会激发他们的对抗和报复心理,还会让孩子对自身产生深深的厌恶。

老话讲“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生动地描述了一个盗窃犯的成长之路,也正是受这句话的深刻影响,很多家长最怕孩子偷东西,生怕孩子一旦偷顺了手最后走上歪路。一个怕字,便暴露出家长管教孩子的软肋,即当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后,不知道该如何正确施教,而是盲目地用简单粗暴来惩罚孩子,试图让孩子改掉坏毛病,可结果却发现根本没用,孩子照偷不误。那么,当家长发现小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这就是一个大问题。

发现小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

1、帮助孩孩子建立物品意识,第一没有经过别人同意不能随便拿本人的东西,第二、别人没有经过孩子同意不能随便拿孩子的东西,否则家长有权干涉。家长要对孩子这个行为进行约束,不然到了外面的世界,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约束力,自然会随心所欲,想“拿”什么就“拿”什么。

2、陪伴孩子,正所谓最长情的告白是陪伴,对自家孩子亦是如此,家长在陪伴的时候,我们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受重视,也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找到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寻求解决途径,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它既需要父母多加关注孩子,找到偷窃行为的根源,也需要孩子的配合,考验父母的实践能力。

3、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有的父母经常把孩子的衣服,玩具随便送人。这样会导致孩子对物权认识不清。建议家长在送人前,都要先问一下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就知道赠予或索取都是需要别人的同意的。而不是任意拿走的。

4、信任孩子,“偷窃”事件不能表明孩子品质不好或行为不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满足家人对他们的期望。如果家长把孩子看成喜欢小偷小摸、行为不端或经常撒谎的人,孩子极有可能如其所愿,变成家长所形容的这种人。

5、转化教育,当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家长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股脑儿的对孩子骂个不停,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偷窃的危害,偷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纠正,我们可以定期检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

最后,当孩子遇到错误时,父母的反应或许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发现小孩子偷东西怎么教育,首先单独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再鼓励他自己去弥补错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偷东西,就是一个坏孩子,其实并不是的,孩子偷东西并不代表孩子就是坏的,有些时候,孩子可能并不明白自身行为带来的含义,身为家长,就是要好好引导孩子。

小孩子偷拿东西怎么教育

1、要转化教育。当孩子有偷拿行为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拿,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股脑儿的对孩子骂个不停,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偷拿的危害,偷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纠正,我们可以定期检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

2、要加强管理。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拿习惯的孩子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3、想要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平时就要告诉孩子,拿东西,就通过大人的同意,这样当孩子想要拿别人的东西,及时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自己的,也会先征询大人的意见,这样就不会发生孩子老师乱拿别人东西的事了。

4、孩子控制能力差,孩子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还是会拿别人的东西。这就是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时就需要孩子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

5、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对于孩子的偷东西行为,切忌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因为孩子可能没意识到自己行为有多么错误时,大人已经给自己贴上了不道德的标签,无疑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可能会导致孩子“破罐子破摔”。对孩子的教育不应该建立在伤害孩子自尊的基础上。

孩子偷东西的原因有什么

1、对物品的占有欲过强。在生活中,孩子会有很多想要的东西,如果他们不能够管住自身的占有欲,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偷拿东西的行为举动。另外,如果家长们在平时对孩子“有求必应”的话,那么也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内心的占有欲过度滋生。

2、受到他人错误行为的误导。如果孩子看到他人有偷拿东西的行为,并且没有为此付出代价后,孩子们就很有可能会误以为,偷东西只要不被发现就不必承担后果。于是在这种他人错误行为的误导之下,孩子很有可能会产生偷东西的念头,并且付诸行动。

3、内心的基本需求没有满足。如果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孩子过于“小气”,尤其是在孩子有了社交之后,那么这种过于苛扣的生活状态,会使得孩子内心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这也会使得孩子会想一些其他的办法来满足这些基本需求,于是偷东西的行为便成了孩子的无奈之举。

面对孩子的偷东西,家长要怎么制止

1、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告诉孩子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但这个做法一定是不对的,这是原则问题,不被允许,但自己对孩子的爱和关注不会减少。

2、不要给孩子随便贴标签,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也许只是无意识的“拿”,如果父母反应过于激烈,对孩子大喊大叫“你这是偷”,肯定会在孩子心里种下一颗不好的种子,不利于孩子的改正。

3、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孩子们也会发现钱可以买到很多他们想要的东西,慢慢的对金钱产生渴望。就像妈妈喜欢漂亮衣服,爸爸喜欢酷酷的汽车道理是一样的。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花钱大手大脚,不要经常用钱当做给孩子的奖励。

如果孩子出现偷东西甚至撒谎,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不管不问,父母的无视只会让孩子更加变本加厉,甚至成为习惯;但是也不能只使用暴力解决问题,应该多和孩子沟通,让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孩子才能有效的约束自己,避免这种问题再次发生。那么小孩子偷东西撒谎怎么教育呢?

小孩子偷东西撒谎怎么教育

1.反思和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说谎的行为,要主动反思和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偷东西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严厉地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孩子在犯错后说谎则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所以,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做出适当的改变。一方面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要求,而且要尽快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即便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家长也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服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而是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孩子寻找改正的方法,这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再次犯错。

2.家长要先改掉无效的打骂和贴标签的习惯:如果孩子出现了坏习惯的苗头,家长很紧张地提醒孩子,孩子就可能发现,这种方式能引起家长的强烈注意。如果孩子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个坏习惯会给自己带来哪些坏处,那么,他就还会反复地做这件事。通过这种反复,孩子会体验到某种成就感,并乐在其中。在这个过程里,孩子的坏习惯会越来越顽固。

3.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时,不管是有心的还是无意的,父母都不能一味包庇自己的孩子,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每一个行为负责,犯错了就要勇于承担错误,积极地认错并改正。

4.平和的沟通交流: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非打即骂,而这种教育方法对于孩子而言,只能起到一时的震慑作用,治标不治本,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要先保持冷静,然后平和地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再对孩子循循善诱。

以上就是小孩子偷东西撒谎怎么教育的解决方法,各位家长可以参考一下,希望可以为您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