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虎,总是会给孩子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考试中马虎,孩子会因此丢了分数,考不到理想的成绩,在写作业中马虎,会因为简单的错题而受到老师或者家长的批评,在收拾东西中马虎,总是会丢三落四,找不到自己的物品……那么我们就聊一下,改掉孩子马虎的小妙招有哪些呢?
改掉孩子马虎的小妙招
1.家长放手让孩子成长
家长应该及早开始逐步减少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东西,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整理自己的书桌,收拾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衣物,减少对父母的依赖。时间一长,孩子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2.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责,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
3.拒绝标签,给孩子细心的心理暗示
很多孩子只要丢三落四父母就会小题大做,一再强调孩子马虎粗心,这是在给孩子贴标签孩子,慢慢地就会认为自己真的很粗心,什么事情都做不好。如果父母用心地观察到孩子细心之处加以表扬,孩子在心里会有一种暗示认为自己很细心。同时,家长应该让孩子看到细心的好处,让孩子认为细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4.让孩子自食苦果
在必要的时候,家长可以采取“后果惩罚法”让孩子自己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比如孩子的作业本或者卷子没有带,落在家里,不要给孩子送过去,让他因此吃些苦头。一旦孩子发现丢三落四的后果是很痛苦的,他自然就会珍惜身边的事物,每次都会管理好自己的物品,这样就会慢慢地改掉粗心的毛病。
5.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改掉孩子马虎的小妙招,改善家庭环境,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给孩子贴标签,增强孩子的责任感等等,都对改善孩子马虎的问题有所帮助。
孩子做事总是毛毛躁躁,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一开始宁愿慢,也要讲究质量,让孩子有一种认识,就像炒菜一样,如果很快就炒了很多菜,但是菜都是不熟的,根本没法吃,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学会认真。那么,到底如何改掉孩子马虎的毛病呢?
如何改掉孩子马虎的毛病
第一,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要学会再做任何事情上掌握好有始有終,在孩子做他喜欢的事情时,不要制造外界因素来干扰他的注意力,以免分散精力,慢慢培养孩子的集中力,将他的三心二意变为一心一意。
第二,培养孩子有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做到高标准,做事有条有理。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自己的玩具,书本玩完用完都要放回原位,摆放整齐。一个好习惯,坚持下来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三,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环境中,没有稳定秩序的作息习惯,孩子也会随之养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家中要有一种有条有序的生活环境,使孩子的思维情绪不易受到干扰,从而克服分心现象,避免粗心大意的形成。
第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一个人有了责任心,就自然会小心谨慎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可以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引导他对所做的事该负的责任。比如,教孩子洗碗,要小心不要碰碎了碗,以防伤到手,碗要洗干净。这样能让孩子懂得做事的目的。
第五,要注意调整好情绪:
当孩子在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家长不要强行打断她的兴趣,去做别的事情,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激情,使孩子无法安静的做事。
孩子马虎的原因
1.平时学习就不太认真,对自己要求不高。比如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只想着快速完成,并不管作业的质量,往往字体潦草、错误百出,时间长了,就不自觉地马虎成自然了。
2.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时除了掌握个别的知识点外,还应将知识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这样才算扎实地掌握了知识。孩子存在的问题往往在知识系统化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方面欠缺一些,所以,往往会在这方面显得马虎。
3.跟沉思型认知风格的孩子相比,冲动型认知风格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粗心马虎。
如何改掉孩子马虎的毛病,家长要客观分析孩子马虎的原因,对症下药,多给孩子正面的激励,因为激励是对孩子思想行为的认可。在被肯定被信任的状态中,能较好的调动孩子的主动性,从而巩固孩子的行为,时间长了,孩子容易树立起自信。孩子认为自己能行,即使遇到困难,孩子也会容易主动去尝试。
很多家长反映,孩子的注意力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做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小孩子做事情专注的话,家长们会感到非常欣慰,会觉得孩子很棒,但是小孩的专注力,是需要后天培养的,这就离不开家长的正确引导。
孩子马虎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以下方法供家长们参考:
1.要善于调动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我们干一件事的动力源泉。兴趣浓厚,做起事情来就会干劲十足;没有兴趣,做事就吊儿郎当,很难搞好。所以,家长要提高孩子对某事某物的注意力,最好的一个办法就是,寻找孩子对这件事或这个物品的兴趣点,找准了兴趣点,沿着这个兴趣点走下去,相信孩子的注意力肯定会提高。
2.要培养孩子对某事或某物的感情
我们应该知道,如果我们做的这件事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是一段时期内不得不做的,那么,为了提高做事的效率,我们就得设法培养自己对这件事的感情。人是感性的,所以,我们对某事某物接触的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感情,不论这感情是浓还是淡。如果再加上我们有意识地去培养,那么,我相信,你对你正在做的这件事肯定会产生感情。
感情同兴趣一样,也是人行动的动力因素,因此,只要孩子对这件事或这件物品的感情产生了,相信注意力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3.要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
有些事情,没有意志的参与,注意力很难集中,事情自然也很难完成,或做好。因此,在面对一些比较复杂、困难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集中注意力去做,首先就得重视磨练自己的意志。意志变得坚强了,注意力自然就很容易被自己控制。
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学会独立,在生活中多磨练孩子的意志。
4.注意培养孩子做事的好习惯
做事的好习惯不外乎就是:干脆利落,有板有眼,不拖拉,不磨蹭,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等。这些好习惯养成了,做事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得到集中。
5.消除干扰
环境对孩子的注意力有明显的影响,如果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突然被其他声音或色彩打扰,极易分散孩子注意,所以家长最好帮助孩子消除干扰,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1、家长首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专注力时长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专注力的时长并非一样,比如2岁以下的宝宝是以被动注意为主,2-3岁的宝宝是7-9分钟,4-6岁的孩子是15-30分钟,7岁以上的孩子是35分钟以上。
所以,家长在掌握了孩子注意力的特征后,要合理判断孩子的专注力发展,不可以盲目对孩子施加压力,造成孩子内心恐慌。同时,孩子在表现不同情绪时,专注力的时长也会不同。此时,训练孩子专注力的第一件事,是安抚孩子情绪,在平静祥和的状态下进行,效果最佳。
2、为孩子创设一个安静而相对独立的环境
孩子们的注意力是极易被转移的,一个小小的飞虫,一点点光斑,一小段音乐或者一股飘来的食物的香味,都会让孩子瞬间兴奋而转头离开。所以,家长在给孩子布置一些任务的时候,最好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而独立的环境,让孩子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孩子的专注力也会慢慢得到训练。
3、家长要做好旁观者和引路人
对于一些孩子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家长不要随意出声或出手指导。尽管孩子在完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步骤上的错误,或者把自己搞的很狼狈,家里也搞的很脏,但是家长要有充足的耐心,从训练的初心出发,不要急于干预。家长的贸然干预不仅对孩子的专注力有害,还会影响到他的专注力的养成。
4、家长要积极引导,态度温和
在孩子遇到困难或者他感到枯燥无聊的时候,家长就要适时做一些督促或者引导之类的工作了。表扬他之前的任务完成的不错,亲一亲他,摸一摸他,都可以让他迅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被认可的快乐。如果孩子陷入了困境,家长就要给他一些经验范围之类的引导。
比如踢球,孩子可能踢几脚就累了,或者是追不到球就放弃了。家长可以示范头顶球、脚颠球或者绕球跑,让孩子觉得一个小小的球能有这么多花样,激发他探索的兴趣,并培养他持续关注的能力。
孩子专注力差的表现
1.丢三落四;2.马虎大意;3.容易分心,易被干扰;4.上课爱讲话,爱打断他人;5.多动,注意力不集中;6.做事拖拉,做作业时磨蹭;7.记忆力差,逻辑性不强;8.胆小,缺乏自信;9.冲动任性,情绪不稳定。等等还有很多,家长们平时可以多细心观察孩子有没有其他的表现。
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方法
1、约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一件事,包括学习或者是玩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并让他休息5-10分钟。再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后面的学习。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让孩子相信自己“我能专注精力做好一件事”。
2、多给孩子适当的鼓励,不打扰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家长尽量不要打扰孩子的玩耍或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很难专注做事,这也是造成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个原因,所以家长记得当孩子专注做某一件事的时候,让他专注就好了。
3、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学会分配时间
让孩子学会自己调节时间,找到成功的感觉,孩子做其它事的时候也会更加自信。而且他完成功课只需要花费较少的时间即可,他可以利用额外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4、大声朗诵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让孩子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小文章大声朗读,可以使孩子多感官协调。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尽量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注意力会高度集中,长期训练,孩子的专注力会有明显的改善。
5、营造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氛围
当孩子在学习时,家长不要在旁边玩手机、看电视、和朋友大声交流等等。有时,我们对孩子说教再多,都不如我们努力去做,做好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更好的示范。有时,我们去责怪孩子,是因为我们自己同样也做得不好。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也要不断地成长。
有部分孩子做事急躁,只求速度不求质量,做事显得毛毛躁躁的,写作业听课也不认真,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方式。孩子的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正,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也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性格和日常的习惯。
粗心马虎的孩子该如何纠正
1.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说如果没有责任心,对什么事情都敷衍了事,必然做不好。有了责任心以后,才会谨慎从事,细致认真,不敢有半点儿懈怠。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要求让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先问问自己能不能做到。
2.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人从小就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那么这个孩子必然会有粗心、马虎、无序等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未来他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整齐有序的家庭生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从小做什么事情都有规律,有原则,不要打破规律,既培养了孩子的秩序感和纪律性,又让孩子养成了细心的好习惯。
3.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这些做法都会造成对孩子的干扰,使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去学习。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喜欢打开电视,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一心二用的不良习惯。这样的习惯,无论是对孩子的生活,还是学习来说,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并且效率也不高。
导致孩子粗心马虎的原因
1.父母不够重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粗心大意、做事马虎只是个小毛病,没必要太在意。所以在孩子因为粗心大意做错事后,他们只会随口说一句“下次注意点”就算了,没有其它纠正措施。
2.孩子生活习惯差
有的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经常一心二用。例如,经常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其实这样是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的。另外,有的父母经常让孩子在嘈杂的环境里玩玩具,看绘本,这也有可能让孩子养成粗心马虎的坏毛病的。
3.孩子的发育不完全
孩子年龄还小,他的各项发育还不够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全面,所以他对事物的判断,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这也是孩子平时做事粗心大意的重要原因。
孩子粗心马虎,四种方法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1.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
想让孩子做事细致、负责,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态度。例如,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就让他习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整齐;写作业的时候,尽量把每个字都写清楚……父母不要小看这些行为,因为这些小行为,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2.让孩子自己找差错
孩子做错事之后,很多父母都会第一时间指出孩子出错的地方。例如,如果孩子画画时,把大海画成了绿色,父母会马上指出来让孩子纠正。这种做法,对帮助孩子克服马虎的坏毛病是没有好处的,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的心理。
父母的正确做法,是告诉孩子画里有地方出错了,然后让孩子自己去检查;当然如果孩子检查不出来,父母可以给他一点小提示,直至他检查出来为止。
3.让孩子做一些需要“细心”的事情
平时,父母可以刻意训练一下孩子,多让孩子做一些不细心、不认真就做不好的事情。例如,父母可以把一小把红豆混进黄豆里,再让孩子把红豆挑出来;或者让孩子缝一缝衣服的小扣子等等。父母经常让孩子做这些“细活”,可以帮助孩子养成细心、专注的好习惯。
4.树立孩子的责任心
有没有责任心,是我们能不能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孩子也不例外。如果孩子有责任心,那么他做起来事情来,自然会认真细致,不敢有半点马虎;如果孩子没有责任心,那他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敷衍了事的。因此,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平时父母可以给孩子安排一项孩子能胜任的工作,要求他每天负责,像扔垃圾、摆碗筷等等,让他明白这就是他的责任。孩子做好了,父母可以鼓励他,如果做不好,父母也要让他自己承担后果,比如让他重新做一次。这样,可以慢慢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让他做事的时候,不再马马虎虎,敷衍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