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有些家长就会发现,他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了,开始学会反抗父母,跟父母顶嘴了,让家长十分无奈。但要想要引导孩子收敛这种行为,家长最需要的就是保持冷静,等稳定好情绪之后,再做出下一步引导。
孩子一说就发脾气顶嘴怎么教育
1、给孩子冷静的时间。当面对孩子顶嘴的行为时,作为爸爸妈妈,不妨这样说:“我们知道你现在非常生气,不过没关系,我们现在谁都不要发脾气,先冷静一下,一会儿再和爸爸妈妈沟通好吗?”
这是一种“暂时矛盾冲突回避法”,既然孩子在气头上,何必非要“针尖对麦芒”呢?让孩子冷静冷静,我们再去劝说,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他们气头过了,也会更容易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2、允许孩子申辩。在亲子关系中,最忌讳的就是,父母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既然孩子顶嘴了,肯定代表着孩子有自己不一样的意见,父母要真诚的去倾听孩子的理由,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下结论,即使化解孩子的委屈。不要怕这样做父母会没有威信,其实越是这样做,孩子越会认同你。反之,如果父母只会“以大压小”,长期下去,反而会导致孩子形成逆反或是逃避心理。
我们不鼓励孩子们无礼的顶嘴,但是我们的目的也从来不是打击孩子,让孩子委屈的度过童年,教育跟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作为家长,不能一味用身份来压制孩子,迫使他们“听话”。
3、用童话故事引导。孩子虽然顶嘴了,但也许并不明白自己这样做的原因和后果。家长可利用孩子喜欢的童话里的人物来引导他。如孩子最喜欢的童话人物是小王子,可以编一个小王子顶嘴的故事来教育他。
4、做个好榜样。如果你自己时常跟爱人顶嘴,跟老人冲突,那管教孩子的难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多以身作则,平日处事平和,不急不躁,遇到长辈言行尊重,孩子自然会听从你的教导,不再顶嘴了。
孩子跟父母对着干,到底有哪些潜台词呢?
1、“爸爸妈妈,你们要以身作则!”。也许你会经历这样的事情:晚上跟孩子看电视的时候,突然把孩子赶走:“已经9点了,快去睡觉!”但是孩子就会不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可以看电视,我就要去睡觉?”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顶嘴了。
2、“你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孩子想要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会采取哭闹、顶嘴的方式和爸爸妈妈僵持。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要了解,这是孩子在测试你的底线。
3、“我长大了!”。当孩子频繁抗拒爸妈的要求时,爸妈就应该要感到欣慰。为什么?因为这恰恰是孩子证明自己成长的方式。
在教育顶嘴的孩子时,家长千万不要做什么呢?
不翻旧账。孩子如果犯了错,批评过了就该“结案”了,不要老翻孩子旧账,让孩子觉得他在父母面前永远无法翻身。父母只有不纠结孩子以往的过错,这样的批评才容易收到好效果。
不要说“你翅膀硬了”。父母说这句话,往往是希望孩子可以心系父母,但却适得其反,这句话可以引发孩子的罪恶感,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不安,让孩子产生深深的自责,从而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使他对自我产生怀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脾气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家长在面对孩子不良情绪的时候,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不要批评责骂孩子,避免激发孩子更多的不良情绪。只有家长耐心的引导,就能很快的帮助孩子缓解不良情绪。
小孩子发脾气怎么教育
1、理解、接纳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出现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父母可以采用同理心和倾听的技巧,渐渐的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当孩子知道您能够理解他,孩子的心情就会慢慢沉淀下来。
同理孩子的情绪并不等于孩子的行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绪表现当成是一种工具,对父母予取予求。要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觉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但是不当的行为必须被规范。
2、协助孩子察觉、表达情绪,并理清原因。接下来,父母要运用言语能够更加清晰的反应出孩子的具体感受,协助孩子觉察以及认清自己的情绪。例如“看你哭得这么伤心,一定很难过,对不对?”响应孩子的感受,能够让孩子们比较明确的体会到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采用开放性的提问方式,例如“今天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协助孩子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进一步理清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够更好的找出情绪反应的真正原因,更加具体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进一步对症下药。
3、引导调整认知,思考解决方案。等孩子情绪开始慢慢缓和下来之后,能够更好的引导他调整认知,从另一种角度能够清楚的看出他所面临的困扰,例如“玩具被同学不小心弄坏了,你就会觉得非常的生气,但是你打人没办法让玩具恢复原状,我们一起想想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4、坚守原则,不让胡闹达到目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守原则并且坚持到底,不能因为有人在场,孩子哭闹得厉害就满足孩子了事。父母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孩子为什么总是发脾气
1、孩子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控制,可以说是每个人终生都需要学习的。那么很多孩子频繁的发脾气,其实和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关。因为孩子对于情绪的控制力,不如家长强大。所以在自己出现各种情绪的时候,就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处理,因此只能通过宣泄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出来。
2、孩子被家长过度宠溺。现在很多孩子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宠爱度很高,甚至认为家里就这一个孩子,所以孩子想要什么,都应该满足他们。那么孩子在家长的过度宠溺下,就很容易出现乱发脾气的情况。所以当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表达,以此逼迫家长答应自己。
3、孩子受到了不好的示范影响。有些孩子之所以喜欢乱发脾气,其实和家长的日常教育脱不了干系。因为有些家长自己,对于自己本身的情绪就难以控制,所以他们会在孩子面前,经常发脾气。那么当孩子看到家长的这种行为后,就很容易会误将家长的这种举动,当成日常可以做的,因此就会出现各种乱发脾气的行为。
面对孩子发脾气,家长要避免进入以下误区
误区一、对孩子进行指责。大多数家长在看到孩子发脾气后,会感到非常生气,特别是在公共场合乱发脾气的时候,往往会让家长感到没有面子,因此会当众对孩子进行指责。那么家长的这个做法,就是非常不恰当的。因为对孩子进行各种指责,并不一定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会激起孩子的叛逆情绪。
误区二、对孩子的要求无条件满足。有的家长在看到孩子发脾气后,并不会对孩子进行指责,相反,他们会为了不让孩子再发脾气,所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因此是另一个极端。但是家长的这种做法,会给孩子传递出一个错误的信息,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只要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发脾气进行要挟。
时间长了,孩子甚至会在任何场合,在任何人面前,都采取这种方式。那么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好的,甚至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乱发脾气,要尽可能的学会拒绝,千万不要轻易答应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把孩子乱发脾气的行为放在心上,觉得等孩子发完脾气,事情就过去了。但是这个时候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如果家长不及时管教孩子,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十分重要。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教育
1、等待情绪平复。如果孩子发脾气大哭大闹时,一定要等孩子情绪平静,保持冷静后,在与他去沟通,千万不可在孩子情绪激动的时候讲道理。在这个时候,他的情绪在主导,理智早已经退居二线,在这个时候讲道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而且作为家长,在这个时候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千万不可在孩子大哭大闹时,你还去责骂他或者是打他。等待情绪平复后再与孩子进行沟通,得到的效果会大大不同。
2、保持中立的态度。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作为大人一定不要用宣泄的方法来与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是要解决问题,尝试改变自己的语气,只讲事实,不要带有个人情绪。
3、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榜样,你是怎样表达情绪的,孩子就会学到怎样的表达方式。想一想你生气的时候有什么表现?摔门而去?大发雷霆?还是不迁怒于人,温和而坚定地告诉对方“我现在非常生气,我可能需要一个人静一下”。时刻提醒自己“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发挥好榜样的作用,帮助孩子成为一个情绪管理小达人。
4、坚守原则,不让胡闹达到目的。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要坚守原则并且坚持到底,不能因为有人在场,孩子哭闹得厉害就满足孩子了事。父母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发脾气、哭闹是达不到目的的”。
孩子乱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
1、孩子脾气大,是内心脆弱的表现。研究发现,暴脾气的孩子相对于一般的孩子,缺乏对挫败的忍耐力和面对问题的能力,所以会用哭闹来表达。当父母拒绝孩子,或者孩子想要得到的东西得不到、想要做成的事做不到时,内心脆弱的孩子,就容易用发脾气来表达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2、孩子脾气大,是想要父母的关心和爱。孩子缺乏表达需求的能力,所以有时父母过于忙工作忽视了自己,或者父母夸了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可能孩子就会立马赌气用冷暴力和疏离的方式,想让父母也看到、在意自己。
孩子暴躁时期的时候有哪些表现
1、爱和家长唱反调。相信许多妈妈都会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不爱听家长话的现象。这应该就是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第一个成长叛逆时期啦。一般这个时间,孩子经常会发脾气,情绪的起伏也大。
2、会因为一些小事发脾气。这段暴躁时期,孩子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生气。家长们可能会觉得十分的抓狂,认为孩子怎么那么听话。这个时候家长一定不能与孩子硬碰硬,避免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3、不爱听取父母都是意见。孩子们也经常做事不会去听取父母的建议了,和之前每件事都要询问爸爸妈妈不一样了。他们会自主的去做一些事,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不爱受家长的约束了。家长们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不听话了,这些都是长大所必须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面对脾气暴躁的孩子时,总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要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才能帮助孩子纠正这个不好的行为。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采取暴力手段制止孩子。
脾气暴躁的小孩子怎么教育
1、在孩子面前要保持冷静。首先在面对孩子发脾气时你要尽可能的平静。孩子很聪明,会知道自己表达不满的行为要被大人看到,你可以离开房间,做自己的事,假装不去注意他,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无济于事时,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候你可以和他沟通,或者给他一些玩具让他玩。
2、不要在公众场合教育孩子。逛街、超市,孩子在公共场合发脾气可能会让你觉得难堪、生气,但是你要尽可能的让自己看起来很平静。不要说对孩子说,你哭吧,我不要你了,然后独自向前走去,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不被接纳。
3、平时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4、做事要学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当你让孩子做某事时,征求他们的意见。父母不应该强硬要求孩子这样做。长期这样,孩子自然会有逆反心理的抵抗力。
5、多关心孩子。多关注孩子情况。孩子叛逆的背后,父母要知道孩子叛逆背后的原因。多问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你想和朋友交流,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6、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有的时候,孩子打人是发泄个人情绪。家长一定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错误态度,坚决制止孩子,这样才能对孩子产生矫正作用,不会让孩子肆无忌惮发脾气。
7、教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双方在交流意见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对方是否能接受,这样也可以避免大动肝火。
孩子发脾气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
1、放任孩子。孩子脾气太暴躁,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只是年龄小,不懂事,等长大了自然就会好了;或者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脾气实在是太暴躁,已经不想管了,可知这些都会让孩子的脾气一天天滋长,形成恶性循环。
2、哄骗孩子。好好好,你不哭了,我就答应你…家长用哄骗的方式向耍脾气的孩子投降,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只要发脾气,家长就会满足自己。
3、对孩子采取暴力手段制止。打骂、惩罚是常见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虽然一时起效,但是容易反弹,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叛逆心理。
孩子脾气暴躁是安全感缺失的表现吗
孩子有“熊孩子”的倾向,脾气暴躁,喜欢经常通过发脾气的方式来处理问题的话,家长就需要在纠正孩子行为的同时,也要多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了。因为孩子喜欢暴力,有可能不是孩子的本质坏,而是孩子的内心缺乏足够的安全感。
因为缺乏陪伴,或者是曾经受到某些惊吓,孩子的内心会逐步形成阴影。在心理阴影的影响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暴躁,甚至喜欢打架、爱发脾气。
面对孩子的“尚武精神”,父母需要追根溯源,找到孩子内心缺乏安全感的真正原因,找到形成那份心理阴影的根结所在,对症下药,才会真正给予孩子所需的关爱,才能让孩子真正健康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