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受到很多的影响,有好的也会有坏的,好的影响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坏的影响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撒谎的情况,家长要严格制止这种行为,及时帮助孩子改正过来,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

1、获取认同。获取他人认同与社会认同,这不管是对于大人与孩子都是一种心理需要。有很多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并不会真实的描述,而常常掺杂着自己想象的场景、人物,说得绘声绘色,炫耀自己。

2、逆反心理。很多孩子说谎,其实跟父母干涉过多有关,比如孩子做作业时,一会叫他喝水,一会叫他吃点心,孩子很不耐烦,随口说“不渴、不饿”,以表示对抗。这种情况下,需从改善亲子关系入手,既不过度溺爱,也不过于纵容。

3、分不清是非。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说谎,并不要过于担心,因为他们对时间、空间、数量、人物关系等概念比较模糊,经常说了“假话”自己不知道,比如他们可能把以前统称“昨天”。这种情况不必过于担忧,问明情况后,耐心教育即可。

4、虚荣心理。在孩子能力不足,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或者艳羡的情况下,他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以获得短暂的满足。例如他考了60分,偏偏要说90分,花2元买了一支笔,就说花了10元。所以是虚荣心理作祟,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艳羡。

5、模仿心理。如果爸妈是经常说谎的人,那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也会说谎,模仿爸妈说谎。例如你明明在家,这时有人邀请你打牌,然而你对朋友撒谎说不在家,有事出去了,孩子听到你这话时,就学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时,也采取跟你一样的方式。

6、逃避责任。如果家长的惩罚教育很严厉,那孩子会为了逃避惩罚而选择说谎,这就是大人的问题了。我们常见的是孩子打破杯子了,往往会将责任推给比他小的人,或者干脆不承认是自己打破的。孩子内心是惶恐不安的,目的很单纯就为了逃避责任。

如何避免孩子养成撒谎的习惯

1、孩子无意犯的错要宽容。孩子不小心打破的杯子,首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提示他下次小心,而不是一上来就骂孩子“谁叫你动杯子的”。即使不是无意犯的错,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就雷声大雨点小,不要真惩罚或者打骂。

2、家长以身作则。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所以家长首先要戒掉不好的习惯,给孩子做榜样。所以,孩子说谎不是天性,背后有着各种各样可理解的原因,家长需要找出并且对症下药,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

3、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孩子想要买零食吃,只要是正常范围内的都可以满足,以防孩子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金钱来买。同时告诫他,什么是正当需求,什么是不正当需求。

撒谎会对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孩子会认为撒谎可以获得成就感。愚人节“说谎”让孩子觉得好玩,充满乐趣。特别是当孩子的“谎言”让别人信以为真地“上了当”,他就充满成就感,从此乐此不彼。便养成了说谎的习惯,以后他就很容易通过说谎来摆平一些麻烦,孩子也逐渐成为说谎好手。

2、孩子会认为撒谎可以以假混真。孩子尝试说谎,可以让别人信以为真,他心中就产生了新概念“以假混真”,反正即便自己说的是假的别人也相信,自然在以后他也会尝试这种方式,尝到了“甜头”自然习惯性“以假混真”。

孩子撒谎的行为,可能是害怕惩罚或是虚荣心作祟,这其实是种不健康的心理。孩子幼时学的“狼来了”的寓言故事,讲的就是用谎言愚弄他人的人,最终造成的严重后果,可见撒谎的行为并不好。撒谎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习惯,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去观察孩子,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初中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

1、趋利避害:有些中学生说谎是因为想逃避责任、自我保护。比如,有的孩子不想上学,就会逃课,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说谎来逃避老师的追究,以实现自我保护。还有的孩子考得不好,为了躲避父母处罚,就会偷偷改分数,这些都是中学生常见的行为。

2、叛逆心理:孩子一到了中学,就会突破儿童时期的思维方式,他们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行为和生活,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导致极易发生撒谎行为。

3、虚荣心理:中学生特别好面子,自尊心会比以前强很多,尤其是有的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他们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4、哥们儿义气:这类说谎者大多是自己并没有犯错误,但如果犯错误的是自己的好朋友,自己又非常清楚这一事件的过程,为了保护自己的好友,或者为了使自己不被同学嘲笑和孤立,他们会撒谎为朋友掩护。

5、渴望引人注意:长期得不到父母关心和重视的孩子,会让孩子故意说谎渴望能引起父母的注意。还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际,但为了排除自己的孤独、证明自己的存在,有时也会说谎。

初中孩子爱撒谎该怎么引导改正

1、多沟通交流: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对于孩子遇到的困难要帮助孩子去克服,这样自然会减少孩子说谎的机会了。

2、不打骂孩子:对于孩子说谎,有的父母非常生气,会打骂孩子,他们认为通过粗暴的方式,可以让孩子长记性,其实这样是不正确的,打骂只会助长孩子的说谎行为。

3、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在家里要制定好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能够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这样孩子在心里就有了一个标准,自然就不会去犯错了。

4、多表扬和鼓励:对于孩子有诚实方面的行为,父母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让孩子有成就感,让孩子养成不说谎的习惯。

5、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爱说谎的孩子大多与家长平时说话不算数、对孩子的承诺不能兑现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想孩子诚实守信不说谎,家长就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注意自己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为孩子做个表率。

初中孩子撒谎需要戳穿他的谎言吗?戳穿并非最终目的

当孩子撒谎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戳穿,即便一看就是个谎言。父母可以等一等,因为,戳穿不是目的,不再撒谎才是我们想要的,对孩子而言,尊严比真相重要。

初中孩子属于青春期,思想和心理都在发生着变化,心智还不成熟,这时候的情绪不太稳定,而且比较叛逆。他撒谎家长不直接当面揭穿,既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也不给他与家长对着干的机会。

撒谎要分情况,如果小孩是撒善意的谎言,这时就得选择只有他一个人的时候,告诉他撒谎是不对的,以后最好别参与其中。如果小孩撒的不是善意的谎言,要选择一个适合的时机、适合的场合对此狠狠的教育一下,教育的程度以孩子撒谎的程度来定夺。在以后的生活中找一些关于诚实的事例、典故给孩子讲或者让孩子看,给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

孩子撒谎通常是为了达到目的,或者逃避处罚。9岁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小孩在某种程度的说谎,有的时候是希望得到家长的关注,所以具体的情况还是要进行分析,跟孩子沟通。

9岁孩子撒谎背后的心理

1、虚荣心理在孩子能力不足,不能达到别人的期望或者艳羡的情况下,他会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以获得短暂的满足。例如他考了60分,偏偏要说90分;花2元买了一支笔,就说花了10元。所以是虚荣心理作祟,渴望别人的肯定和艳羡。

2、家长过于专制,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民主,有的放纵。但是在专制家庭教育影响下的孩子,父母一般都是控制型的,他们喜欢事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孩子不遵循父母的方式,迎来的就是批评和打骂,甚至是冷暴力。

他们也很少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认为自己是父母,对孩子管教是“理所当然”的责任。孩子小的时候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不够成熟和稳定,也没有反抗的力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智力的发育,当他们进入明事理的阶段之后,就会通过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与父母进行对抗,其中,撒谎就是一种孩子反抗的方式。

3、逃避惩罚多数情况下,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惩罚,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淘气惹祸了怕家长责罚。一旦发现这种情况,需讲明利害关系,果断制止健康。若一次达到目的,不良行为就可能得到强化。

4、希望获得重视和奖励,有些9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吹牛皮”,明明家里没有买什么高级游戏机,到学校里跟同学们人说,自己有最高级的游戏装备。同学们纷纷要到家里来玩一下,他一个劲得说,拿去修了,搞得家长该怎么给孩子们解释。

9岁孩子撒谎的危害

1、影响孩子未来的人际关系,当孩子学会撒谎并且认为撒谎给他们带来好处时,他们就会撒谎成瘾。对于撒谎成瘾的人来说,他们可能随时随地就能撒谎,每一天都会被谎言包围着,十分不利于他们在外的人际交往,很多人发现他爱撒谎时就会对他产生看法,很多孩子就是因为撒谎成瘾,从而被同学孤立。

2、环境的影响大人,身边的小孩。场景,或是遇到什么事,所影响,习惯,或是在哪里学的,感觉撒谎对自己有好处。有糖吃。改正方法简单,毕竟还小。下次再撒谎。说严重一点不要他了,不要打,小孩叛逆期太强。

3、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撒谎成瘾对身体健康也有极大的危害,当一个人说谎时,脑中的交感神经中枢会传递出不良的神经递质,影响神经兴奋,从而对身体产生危害。很多身体上的疾病都是由不良习惯造成的,当孩子撒谎成瘾后,我们会发现他们的身体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怎么避免孩子说谎

孩子无意犯的错要宽容孩子不小心打破的杯子,首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然后提示他下次小心,而不是一上来就骂孩子“谁叫你动杯子的”。即使不是无意犯的错,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就雷声大雨点小,不要真惩罚或者打骂。

家长以身作则,孩子的很多坏习惯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所以家长首先要戒掉不好的习惯,给孩子做榜样。孩子说谎不是天性,背后有着各种各样可理解的原因,我们需要找出并且对症下药,用温和的方式来解决。

孩子说谎是一种很常见的行为,反映了孩子成长环境中可能遇到困难和适应不良。所以,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说谎行为时,不能忽视,也不能武断,需要耐心的沟通。

10岁孩子撒谎背后是什么心理原因

(1)、欲望引起的谎言。当孩子想要某种东西,而购买它又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孩子就会通过撒谎,从父母那骗来金钱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2)、孩子表达不准确。因为孩子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于发生的事情表达不清楚,说不出来,孩子着急可能就会产生“说慌”的假象。家长们这个时候不要着急,让孩子慢慢说,在平时也要多和孩子说话,给孩子锻炼说话能力的机会。

(3)、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严苛的, 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为警戒孩子下次再出现此类错误,便会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与责骂,甚至是出手打孩子;因为父母过于严格的教育方式,使得孩子在犯错误时不敢和父母说真话,于是孩子便选择用谎言来掩饰错误。

(4)、有些孩子说谎可能有年龄有关。当孩子到了一定阶段时,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十分强烈,更是十分“好面子”,当自己做了一件“丢人”的事情是,为了不让他人嘲笑或责备他们便会说自己没做;又或者,当有一件特别优秀的事情发生时,明明与自己无关,不是自己做的,孩子们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与称赞便会说:“是我自己做。”通过谎言来为自己赢得“面子。

(5)、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以及重视。如果家长长期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关注孩子,孩子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想得到大人的关注以及重视,比如撒谎、偷东西、哭闹等,可以每天适当的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做游戏,或陪孩子写作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撒谎的情况会慢慢得到改善。

(6)、希望引起家长的关注以及重视。如果家长长期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关注孩子,孩子会通过一些其他的方式,想得到大人的关注以及重视,比如撒谎、偷东西、哭闹等,可以每天适当的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做游戏,或陪孩子写作业,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撒谎的情况会慢慢得到改善。

孩子的”谎言“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无意识地模仿成人;

2、成人有意的”教唆“;

3、为了逃避批评、打骂,而又未被发觉,就等于”奖励“了谎言;

4、为讨别人喜欢而说谎;

5、将向往的事当做已发生的事来说;

6、由于对他人的不信任,而有意编造谎言。

其实孩子爱撒谎,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每次犯错,父母的责骂,让孩子感到害怕。其实家长应该多跟孩子沟通交流,而且说话前应该斟酌一下,明明是为孩子感到担心,却因为严厉的语言让孩子会错意,从而使孩子开始对父母撒谎,来避免被责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