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令家长们手足无措,其中说谎就是最令家长头疼的现象之一,其实孩子学会说谎是成长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责备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
孩子说谎屡教不改家长如何处理
1、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孩子面对一件事情说谎话,甚至是无理取闹时,家长应该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从整个事情来看,孩子“说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最好一次性能够了解清楚。
2、认真和孩子交谈。在得知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家长可以认真地和孩子进行交谈沟通。找出孩子内心的需求点,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和结果,让孩子明白原来说出事情真实的一面,才算是对家长的尊重。
3、多陪伴孩子。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然后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要给孩子定规矩,不能说谎,严格要求孩子和自己,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4、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当问题发生以后,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给孩子,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5、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设立一套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哪些行为会受到奖励,哪些会受到惩罚。
15岁孩子总是喜欢撒谎是怎么回事
趋利避害。有些中学生说谎是因为想逃避责任、自我保护。比如,有的孩子不想上学,就会逃课,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说谎来逃避老师的追究,以实现自我保护。还有的孩子考得不好,为了躲避父母处罚,就会偷偷改分数,这些都是中学生常见的行为。
叛逆心理。孩子一到了中学,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导致极易发生撒谎行为。
虚荣心理。中学生特别好面子,自尊心会比以前强很多,尤其是有的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他们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满足自己的想象力。有些孩子说谎,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力,他们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想象自己成为了一个公主,或者是一位侠客,甚至是一个受虐待的小孩儿。
逃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像上面所说的,有的孩子为了不去上学,撒谎自己身体不舒服,其实他只不过是想逃避上学,并没有恶意的欺骗。
孩子撒谎要当面揭穿吗,如何解决孩子撒谎问题
不要!因为比起孩子心理成长里的自尊自信自辨自立,真相的价值小得可怜。只不过,这种“不要”是要看年龄看情况的。
说谎其实是孩子不同年龄的不同特征,这不是品质问题。它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甚至于学会说谎标志着他们的思维正在逐渐形成。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大人不要第一时间指责或惩罚。如果父母们第一时间情绪消极,就会错失了了解孩子的机会,也会关上了亲子沟通的“大门”。未来,可能需要你更多的努力才能“开启”,甚至有些父母与孩子间的“屏障”永远也没能消失。
针对他说谎的动机给予耐心引导,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
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所以,父母“正人先正己”,亲子教育中,要持之以恒,反反复复地对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的行为之后,有的家长会严厉训斥他们,甚至还会打骂孩子,让孩子长记性,改掉这种坏习惯;而有的家长则会对孩子讲解各种大道理,企图感化孩子。但是等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依旧存在着这行为,甚至还会编织各种谎言。那么,孩子说谎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孩子说谎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保持冷静,了解原因。当发现孩子偷东西或者偷钱时,应该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了,不要强调“偷”这个字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或者打骂孩子,甚至还把孩子赶出家门。应该调查清楚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掌握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为什么私自拿钱,根据原因再做处理。
2、跟孩子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孩子出现了偷东西说谎的问题,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满足愿望的有效途径,进而屡屡犯错,甚至会形成坏习惯,直至彻底堕落。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以后就要立即跟孩子进行沟通,尤其要跟孩子强调偷东西说谎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严重后果。其实,所有孩子都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孩子偷东西说谎的目的也是要掩盖自己犯错的事实。只要家长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孩子就会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承担责任,积极认错。孩子拿人家的东西,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自己犯的错,自己去面对。拿什么东西,还回去。如果已经用了,那就照价赔偿。这是最基本的。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是需要承担后果的。在孩子未成年的时候,我们家长也要负责。孩子之所以拿别人的东西,是孩子自己喜欢也想拥有,而撒谎就是怕家长让还回去。拿东西本身就不对,还撒谎就错上加错。要让孩子知错就改,以后不要撒谎。
4、我们家长自我反思。孩子为什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是我们对孩子的关怀不够,是不是我们太忙,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太少呢?孩子为什么会撒谎呢?是不是孩子很想要某个东西,而我们没有及时满足?孩子多次想要某个玩具,我们一再拒绝呢?孩子怕自己偷拿东西,如实告知我们后,要受责罚,才会撒谎呢?我们反思下,是不是我们平时对孩子太严厉了,适当地延迟满足孩子,也要及时满足孩子。通过孩子的错误,我们也及时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
孩子说谎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家长可以采取以上方法,多多引导孩子,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彻底改掉这种不良行为。
诚实是最好的美德,作为父母我们也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坦诚的孩子,也就是不要存在撒谎问题,但小孩子有小孩子的想法,有时候会因为一些逼不得已的原因,就会选择撒谎。其实孩子撒谎也是非常正常的,但如果说谎屡教不改,家长就要注意了。那么,孩子说谎屡教不改怎么办呢?
孩子说谎屡教不改怎么办
1.父母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父母一味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自然会加剧孩子的紧张感和恐惧心理。为了逃避责打,很多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撒谎。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所以孩子逐渐养成了撒谎的习惯。
2.和孩子共情
其实孩子知道自己撒谎是不对的,考试考了69分,心里已经很难受,在学校同学的眼光,老师的批评,已经让他很沮丧很挫败很没面子了,已经受到了惩罚。父母的责任不是再次惩罚,而是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尽快走出来。你可以试试这么说:妈妈知道你考试考得不理想,担心妈妈会批评你所以才改分的是吧?你也想考好的,考不好自己心里也很难受。当妈妈这样说的时候,是看到了孩子内心的难受和恐惧,并把孩子的感受用语言描述出来孩子此刻的感受就是被妈妈理解、尊重和包容了,他觉得在妈妈这里是被爱的、是安全的;孩子把防御和戒备放下了,也就敢把自己内心的沮丧、挫败和恐惧说出来了。
3.父母要坚持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
在孩子做人做事十分诚恳时,我们要注重奖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诚实之处并及时加以表扬,让孩子体会到诚实的人更受欢迎,爱撒谎则遭人厌恶。
4.父母要以身作则
孩子撒谎,父母要进行自我反省,看一看是不是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好,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父母不撒谎,才能教育出诚实的好孩子,要知道“身教重于言教”。
孩子说谎屡教不改的原因
1.趋利避害的本能
有时候孩子犯了错,当他意识到自己如果承认就会面对父母的教训,他就会不自觉的撒谎以逃脱惩罚,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
2.想要满足自己的欲望
不过同成年人不一样的是,由于他们并没有工作能力,唯一可支配的钱就是来自于家长给予的零花钱。所以,当他们碰到某样东西,自己的零花钱却无法支撑,又或者这样东西明显是家长不同意买的时候,他就会通过撒谎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为了取悦家长,博得喜欢
很多孩子撒谎的动机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单纯的想让家长高兴或是得到家长的称赞,无论是小孩子还是大人,都希望得到在乎的人的称赞,而家长的称赞对孩子而言尤为重要。
孩子说谎屡教不改怎么办,家长一定要冷静下来找出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把问题从根源解决掉。
孩子的成长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犯各种错误,如撒谎、偷钱等,其中有些孩子撒谎成性,屡教不改,家长们十分生气,对孩子进行粗暴管理,其实孩子撒谎背后是有一定原因的,家长一定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屡教不改的孩子如何管教
首先,关注错误背后未说出的话。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只是表象。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
其次,批评要有理有据。重点在于引导纠正,不要聚焦在错误上,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爆粗口。有些家长一急一生气,不由分说直接教训一顿,孩子这时候是抗拒的,心理层面并不接受这样的批评。
然后,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能全盘否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从思想上觉得我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在心里形成一个我不行,我很差,很糟糕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孩子敢于从自身找问题,找出不足,做出改变,从而向你预期的目标靠近。
还有,认可孩子。家长要认可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因为拥有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同时,也要委婉地向孩子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家长的担忧。
另外,拒绝打骂。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打骂显然是最不好的那一种。打骂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多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保有父母的教育威严。
最后,找到屡教不改的根源,对症下药。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自制力差、习惯不好、对外界的某些诱惑抵抗力差等。家长需要找到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然后沿着这个路子坚持引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毛病会逐渐好转。
孩子屡教不改什么心理
1、社交问题:小孩可能受到同伴间的影响,压力和诱惑使他们难以遵守规则,比如在校园欺凌中,小孩很难遵守规则。
2、缺乏信任感:小孩可能没有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缺乏对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感,导致他们不听从他们的建议和指导。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工作压力等都可能是小孩无法改变不良习惯的原因之一。
4、想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小孩的年龄还小,思想很单纯,有的时候总犯同样的错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他们想要更多的是家长的陪伴。
5、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只会一味的指责,他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6、形成了心理依赖:当孩子犯错以后,一旦没有被及时地纠正,那么这种错误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孩子非常自然地重复,这些重复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
孩子反复教育不听话,一定是父母没有做到这几点
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是每天都在成长的,所以孩子每天也会接触很多新事物,他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咱们这里说的需求,不仅仅是平时生活温饱的需求,同时还有心理上的需求。
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现在很多父母还依然使用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所以往往会使用家长特权去逼迫孩子做一些他们认为好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会缺少对孩子的尊重,咱们应该在看到孩子的需求,同时也给予他话语权,让孩子在生活中过得更有尊严。
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很多思想比较保守的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而聪明的父母应当学会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在生活中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且在生活中愿意放下姿态陪他一起成长。
树立规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谈论一些事,并且树立规则。例如大人发现导致孩子在洗碗的时候淋湿地面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喜欢用湿手去拿别的东西。可以就此立下规则,以后不要这样做等。
让孩子承担后果。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服软,家长就心软了,怕孩子受委屈,来替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一认错,家长就原谅自己了,怕自己划伤还帮自己清理。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犯错了有父母兜着,自己什么事也没有,而不长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