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总是“搞破坏”?经过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两岁到九岁的孩子,特别热衷于撕、摔、砸、拆这些被家长称为“搞破坏”的行为。专家认为,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存在“搞破坏”的行为,并且会随时发生,而区别只是在“搞破坏”的频率与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2-9岁阶段的孩子,是“搞破坏”行为的高发期。
孩子爱搞破坏不听话怎么办
1、给孩子设置奖惩制度
俗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当孩子总爱破坏东西时,家长不应听之任之,应该给孩子设定一定的规矩制度,当孩子触碰这个规矩时,家长就要给予他一定的惩罚。当然,这个惩罚必须是合情合理的,不能太过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明白爱破坏东西的后果是什么,孩子自然也会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
2、家长应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爱破坏东西,更多的,是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以求内心的平衡。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究竟发生了哪些的变化。只有通过沟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才会越来越近,同样,也能够更加快捷的解决孩子内心的诸多问题。
要注意!这个沟通必须得是心平气和的沟通,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源源不断的感受到爱,从而让他在这种爱的包围下逐渐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
3、家长要进行自我反思
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爱破坏东西多半是因为受到了父母的不良影响。在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做到自我反思。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家长只有经常反思,才能看见自身的不足并为之改正。在这个时候,孩子才能努力改变自己,并朝好的方向看齐。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己能力判断的落差,导致孩子跟父母或者监护人的权力之争,孩子坚持认为“我可以自己做”或“我想要,我能玩,给我。” 然后在遭到拒绝的时候,发现他们无法获得、或者根本做不到他自己想要做到的程度时,孩子蒙了,就又开始乱发脾气,那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孩子不听话乱发脾气怎么办
1.在孩子发脾气时优先处理孩子的情绪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还是需要跟孩子做一个很好的情绪处理。我们可以先跟孩子有身体上的接触,给他一个情绪上的共情,让他知道我们理解他为什么发脾气。
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去跟孩子商量,要如何满足他的需要,是要全部满足,还是部分满足,还是延时满足。不同的满足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孩子建立规则的过程。
2.在孩子下一次发脾气前建立规则
对于脾气大的孩子,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能够预计到孩子会在某种情况下发脾气,并要在这种情况发生之前跟他建立规则,一起对他的需求预先做出规划。
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发脾气的机会,更好地帮助孩子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3.整理物品
把引起冲突的东西搁置 眼不见为净,极大降低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当然,这招不总是灵,尤其是出门在外。
带着小小孩出门父母需要提前准备耍赖必杀技,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软肋和命门,你要安抚他缺乏把握,就少带孩子参加聚会,或者找人帮忙让孩子留在家。
4.提供备用选项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提供备用选项,代替他们得不到的,充分利用3岁以下孩子注意力相对短暂的缺陷,爸爸妈妈马上很起劲儿的关注其他新的事情,以取代刚刚令人沮丧的选择,或禁止孩子做的事情。
要不就带着孩子尽快离开事发现场,换个环境,比如从屋里去院子里,或者从一个房间换去另一个房间,知道他喜欢什么,迅速按下其他兴趣按钮。
5.设定环境
引领小孩发展自己能力 带着孩子跟大人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先从简单的片段开始,不时设定孩子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增加耐心,感受自己的能力。
赞美他们的努力,但是别空洞的乱夸一气,让孩子为自己能做的事感到具体、不断升级的自豪。
孩子不听话脾气大,性格急躁,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会从哭、大哭,发展到尖叫、踢人,躺地上打滚,甚至看上去呼吸困难,一副会崩溃的样子。 大人也不用特别惊讶,这本来就是孩子学习应对挫折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孩子们需要长期习得的技能,那么,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孩子不听话脾气大怎么办
1、平时相处,要积极关注孩子
养成良好的温和的互动习惯,让孩子总是感觉会得到积极的态度,比如爸爸妈妈奖励的言语、真诚的关注和务实的赞美。
大人首先不要心情好的时候耐心温和,心情差的时候暴躁严厉。本来孩子还指望你帮他平复呢,结果你比他脾气还大,就完蛋了。
2、在小事上让孩子感觉自己有决定权
比如提供选择时可以问 “你想要橙汁还是苹果汁?” “你想在洗澡前或洗澡后刷牙吗?” , 但是避免问 “你现在想要刷牙吗?”。
因为答案几乎很肯定,通常是“不想”。 如果提供了选择, 要言而有信,别老说话不算数。
3、整理物品,把引起冲突的东西搁置
眼不见为净,极大降低你们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当然,这招不总是灵,尤其是出门在外。
每个小孩都有不同的软肋和命门,你要安抚他缺乏把握,就少带孩子参加聚会,或者找人帮忙让孩子留在家。
4、提供备用选项,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提供备用选项,代替他们得不到的,孩子注意力相对短暂的缺陷,爸爸妈妈马上很起劲儿的关注其他新的事情,以取代刚刚令人沮丧的选择,或禁止孩子做的事情。
要不就带着孩子尽快离开事发现场,换个环境,比如从屋里去院子里,或者从一个房间换去另一个房间,知道他喜欢什么,迅速按下其他兴趣按钮。
5、设定环境,引领小孩发展自己能力
带着孩子跟大人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先从简单的片段开始,不时设定孩子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增加耐心,感受自己的能力。赞美他们的努力,但是别空洞的乱夸一气,让孩子为自己能做的事感到具体、不断升级的自豪。
孩子在十三岁至十五六岁这段时间,也就是初中这段时间容易出现叛逆的现象,这是比较普遍和正常的。这是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段生理心理达到一定成熟度的一个重要过程,那么,孩子上初中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上初中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1、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你的孩子
初中的孩子对世界,对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已经改变了,家长也要跟着改变,在用对待小学生的那种全面干涉的态度,不要说:你应该,你必须,你什么都不懂,那些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多用:我理解,你觉得呢?你说呢?要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并且在孩子发言时耐心倾听,积极的做出反应。先肯定他的好的地方,切记不要随意指责,记住,你和你朋友怎样交流,就跟孩子怎样交流。
2、转变观念,想办法成为孩子的朋友
人在一生中的不同时期,他的重要他人是不一样的。叛逆期的孩子,他的特点就是反抗权威。你越权威,他越希望反抗。
所以,这个时候,家长如果还是以权威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那么,“孩子越来越难管了”,这是当然会出现的事情。
因此,家长要主动转变观念,把叛逆期的孩子当作大人来看待,给他应有的尊重,在家庭上一些无关大局的事上也给他一些发言权和做主的机会。如此一来,就能明显减少孩子叛逆的想法。
3、态度冷静、亲切
叛逆期的孩子,最大的特点是敏感。只要在谈话的时候,稍微话不投机,他们就会关上沟通的大门。任凭你怎么说,他们就是不搭理你,让你空着急。
所以,和他们交流,我们千万要注意,疾言厉色要不得,我们在态度上要冷静,要亲切,他如果愿意听,你就多说一点儿;如果不愿意听,就表达一下态度就行!
有些事情,说一遍就够了,他们其实都已经听进去了,反复唠叨反而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