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自律性差就是懒,但是家长看着孩子写作业时候浑水摸鱼,辅导孩子作业时候总是感到很累,孩子也与其他学生的差距也越来越大,才深刻意识到孩子自律性差对孩子的危害有那么多。下面为大家分享些改善孩子自律性差的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孩子自律性差的改善方法
1、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自律的孩子在做事上是需要极强的专注力,就要有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保证不被打扰。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爸妈千万不要去干扰孩子,在一旁放电视、玩手机,又或者在一旁指点孩子的坐姿,孩子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集中精神在作业上。
2、培养孩子自律观念。在孩子玩耍前,爸妈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
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这样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会受到惩罚,逐步培养起孩子自律的观念。
3、父母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想要教好孩子学会自律,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孩子的自律,很大一部分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自律性很强的家庭里,那么他在生活中也会很自律,反之,则使孩子学到不自律的不良习惯。
要做一个立得了规矩又能守住原则的家长,家长只有坚守原则,才能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形成自律性差的因素有哪些
1、生理的影响。孩子形成自律性差有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神经系统发育处于不完善的阶段中,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诱惑,他们没办法像大人一样,说停就能停住,便往往约束不住自己。
2、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自律有一个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专注力,如果孩子做一件事情经常被他人打断,那么就很容易被周围事情所吸引,最后就完不成该做的事情。
同样,如果太过于吵闹或者有人在旁边玩游戏的环境中学习,由于小孩自律性不强,就会容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诱惑,自律性也就越来越差了。
不自律会对孩子造成哪些不良影响
1、孩子的专注力缺失。我们都知道专注力高的孩子往往学习成绩更好,因为他们学习的效率更高,而那些缺乏专注力的孩子却因为无法集中精神,所以在孩子吸收知识的时候效率容易很低,作业和考试的完成效果也比较差。
2、孩子的内心会有心理问题。因为孩子的内心比较脆弱,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自己的不自律造成的孩子在某些事情上的表现并不好,那么就很容易导致孩子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批评,也容易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变得自卑、失去自信等情况。
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一放学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游戏,别说写作业了,甚至连饭都不吃,每天都要熬夜,无论怎么说他都不听。这表明孩子的自律性太差了,所以做什么事情非常拖延,没有计划和规划。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又该怎么管教呢?
学生自律性差的改善方法
1、培养孩子自律观念。在孩子玩耍前,爸妈要先和孩子约定玩的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孩子可以尽情的玩,约定时间一到,孩子必须自觉停止。
如果孩子不能马上停止,就需要对孩子适当“惩罚”,可以减少玩的次数或减少下次玩的时间,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付出代价,这样做孩子才知道自律的重要性,不自律会受到惩罚,逐步培养起孩子自律的观念。
2、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意识。从小给孩子定下家规。凡事都有一个规则,培养孩子的自律习惯从培养规则意识开始。通俗说就是,孩子要懂规矩,要遵守规矩,破坏规矩必须受到惩罚。
3、孩子养成自律好习惯,根源在于家长。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做好了,不用过多的语言一个懂得自律并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真正自觉的孩子。
比如,一天到晚看着视频玩着手机的父母,总是去要求孩子要看书,多学点知识。当孩子听到这些“言传”的感受,最多只能是纸上谈兵,不为所动。因为他眼中的大人们,并没有把这件事在日常里体现出来,所以他更不可能自觉主动的去学习去看书。
4、自律需要设定目标及时鼓励。在自律的培养上需要注重孩子的成就感,只有当孩子从某些事中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时,他会愿意持续去做。
比如每学期初,我们可以先和孩子设定一个期末成绩目标,当孩子完成目标后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这样的成就感可以给到孩子正向影响,强化刺激,最后让孩子养成主动自觉的去做这件事的自发性。
孩子自律能力不足有什么表现
表现一、没有时间观念。自律能力弱的孩子没有时间观念,也无法合理地分配时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是时间的所有者,时间的分配应该由他自己决定,而不是由其他人来决定。因此,他在做事时总是会不自觉地拖延时间。
表现二、孩子专注力不高,容易情绪化。孩子的自律能力很弱,很容易转移注意力。例如,在做家庭作业时,他们总是觉得周围的事物很有趣,而且通常触摸其他事物并会去玩耍。经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种情况。
自我控制能力低下的孩子在面对事物时容易情绪激动。当他面对自己无法实现的事情时,他总是习惯性地抱怨,这种类型的孩子在遇到困难时无法理性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对孩子应对事物的能力的未来发展非常不利。
表现三、需要别人的干预才能完成某些任务。让我们以家庭作业为例:自律能力强的孩子会很好地分配时间,并且可以在没有父母提示的情况下自发地完成家庭作业。
对于自律能力比较弱的孩子,他们总是需要父母在做功课时一遍又一遍地催促他们。这表明他们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他人的干预和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学生自律性差的好处有哪些
1、自律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律的学生生活和学习都有适合自己的规律,包括学习计划安排,按时作息,饮食起居等,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快乐而充实。
2、自律可以提高孩子的执行力。很多学生说起学习目标也是侃侃而谈,学习计划也做了一大堆,学习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就是虚荣心作怪,喜欢做表面文章,都是“假努力”,更缺乏严格的执行力。
3、自律可以让孩子赢得尊敬。走到哪里,各种学霸都让人尊敬。学霸除了学习能力和方法超强外,自律是他们身上最亮的闪光点。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经常抱着手机各种游戏上网,怎么还要求孩子。其次要培养孩子兴趣爱好,通过兴趣爱好让孩子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自律意识,增强进取心,从而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下面具体看看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1、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自律性差的孩子注意力也很难集中,如果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在旁边说话、看电视或者玩手机,就很容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无法安心学习。
所以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放下手机,关掉电视,不要大声说话。孩子做作业的时候也不要一直指点孩子,比如这里做错了、坐姿不正确等等,家长一说话就会让孩子分心,很难再次集中注意力,从而降低了做作业的效率。
2、培养孩子的自律观念
劳逸结合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家长不要一直逼迫着孩子长时间的学习。
如果孩子想玩耍,家长可以同意,不过要与孩子规定好玩耍的时间,时间一到必须让孩子准时坐到书桌前学习,不能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孩子没有及时的停止,那么家长就要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减少孩子下次的玩耍时间等等,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律的观念。
3、父母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强的,如果父母是个自律性很差的人,那么孩子怎么可能会有自律观念呢?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有原则的人,孩子看在眼里也就渐渐的学会了。
4、不要对孩子的期望太高
望子成龙,望子成凤是很多家长的心愿,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的主要原因都是来源于父母之间的攀比心、竞争力。
为了让孩子成为同学中最优秀的,很多家长会给孩子定一个很高的目标,如果孩子怎么努力也做不到,可能就会失去自信心,甚至变得自卑,失去学习的兴趣。
所以家长给孩子定目标时一定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一步一步的去完成。
5、要学会拒绝孩子
很多家长对孩子已经到了溺爱的地步,不管孩子想要什么都会满足孩子。如果家长拒绝孩子的时候,孩子大声哭闹,那么家长一定不要心软,可以鼓励孩子如果下次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就可以得到适当的奖励。
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孩子产生“只有自己努力,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观念,这样就可以慢慢的把孩子无理取闹的坏习惯改掉了,也让孩子产生了自律的观念。
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
1、受父母影响
如果父母的自制力比较差,那么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会非常的差,父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包括父母说过的一些话,自己却没有办法坚守原则,会容易妥协,这样也会导致孩子的自控能力比较差,不管是在情绪上还是在其他方面
2、过度满足孩子
父母过度满足孩子,孩子想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这样也会让孩子自控能力,变得很差,不仅自控能力差,而且孩子还会很自私,不懂得感恩。
3、父母过于苛刻
父母对于孩子要求过于苛刻,过于严格的话,也会导致孩子自控能力变差,因为父母过于苛刻,孩子的内心会积压情绪,而且孩子即使有自己的想法,由于父母管教比较严格,比较苛刻,孩子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藏在心里,不管是情绪也好还是孩子个人的一些想法也好,一旦到了孩子叛逆期的时候,这些都会全部爆发出来,导致孩子自控能力变差。
4、父母经常发脾气
父母如果经常发脾气的话,而且情绪不稳定也会容易让孩子的情绪变得不稳定,因为孩子会变得很敏感,这样的孩子他的情绪自控能力很差,很有可能会变得跟父母一样,容易乱发脾气,而且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脆弱很敏感。
5、父母过度宠溺孩子
父母过度宠溺孩子也会让孩子的自控能力变差,很多时候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即便做错了事情,父母也会护着自己的孩子,以孩子还小为借口各种去包揽孩子这样的话也会让孩子自控能力变差
自律性差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家长一定要知道,自律性强的孩子,平时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玩耍时间,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独自完成自己的任务,不会让家长每天为自己操心。
很多父母经常抱怨孩子的自律性太差了,干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下去,给他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总是三天不到就全部泡汤了。孩子自律性如此之差,令家长感到深深的无奈。孩子自律性差,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然后针对性的解决孩子的问题。
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是什么
1、父母自己缺乏自律,恶劣的“模仿效应”。孩子们从出生到幼年和童年甚至青年的成长,会把身边的视作学习的标杆。父母理性温和,孩子也大多会成长为那样的样子。反之,父母生活方式混乱,性情喜怒无常,孩子也同样会依样画葫芦。
更别提还有的父母,毫无尊严和良知,甚至背信弃义。这样的情况,就算孩子不会照搬,也极有可能长成一个随心所欲,毫无精神追求和道德责任感的人。所以,父母是孩子成长的最直接的标准。当发现孩子有“不自律”倾向的时候一定要先即使审视自己,从自身着手,改正缺点,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2、父母对孩子的爱不够。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缺失,着重体现在没有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孩子身上。为什么爱的缺失也与自律有关呢?父母的爱之多少,决定了家庭教育的优劣。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的深度的关爱,在面临痛苦的时候,也会充满勇气。能够领悟到痛苦也是具有意义的。
同时,因为爱得深厚的家长,势必陪伴也多,孩子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知道父母会与自己一起面对。所以他们的内心没有焦虑和恐惧。他们更倾向于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一个人自律的最基本要求。
3、孩子抵挡不了外界任何的诱惑。只要是孩子,他的心性都是不稳定的,外界的很多事物他都会觉得很新奇,然后注意力很快就会被这些事物吸引。想要让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我控制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终究只是孩子,心性方面还是比较崇尚自由的,所以约束对他们而言是比较难的。
孩子自律性差,家长该怎么办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年幼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观察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心领神会,并奉之为最高准则,最终通过模仿和学习,成为和父母一样的人。
2、坚守原则,不能退让。和孩子立规矩之后,坚守原则,不能因为孩子的软磨硬泡就不用守规则了。要做一个立得了规矩又能守住原则的家长,家长只有坚守原则,才能让孩子知道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错的,才能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兴趣爱好。兴趣会让一个人意识到抵制玩乐的诱惑;兴趣也会使一个人愿意制定计划,愿意坚定执行,因为这会让自己离自己热爱的未来越来越近。家长可以通过帮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自律。
孩子自律性差有哪些表现
1、丢三落四,没有责任心。因为缺乏自律性,通常都没什么责任心。东西经常丢三落四,不是笔不见了就是作业本不见了。有些甚至连上学书包和书本都可以忘记带。
2、情绪控制能力差,容易暴躁。自控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也差。可以不顾场合和时间乱发脾气,容易暴躁。
3、做事没目标,没有干劲。没啥理想,也没啥目标。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坚持。
4、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拖拖拉拉。因为没有责任心,自控力差,所以时间观念感也不强。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原本一小时能写完的作业,这里玩玩,那里摸摸,可以拖到几个小时才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