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挨打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都很单一,总是会打骂孩子,认为这样能让他更加懂事听话,这是不可取的,效率也很低。尤其对于不怕挨打的小孩子而言,家长要学会运用正确的引导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好孩子的目的。那么不怕挨打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呢?

不怕挨打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1、学会引导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过度的指责与打骂,不仅不能让他明白为什么错了,还会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但如果家长可以用提问、比喻的方式启发孩子,其结果更加明显。

所以,直接了当并不一定有效、合适,正确的引导,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启发效果,教育好不怕挨打的孩子。

2、耐心倾听与解释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避免要接受一堆的教育,多数父母在孩子情绪还较为激动时,就给他灌输一堆的观点,而且所用的语气还是一副权威模样。要知道,孩子并不能接受这些状态。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等孩子冷静下来,倾听他的想法,同时给他解释你的做法的原因,让孩子打心里明白你是为他们好的。

3、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给孩子选择,让他自己做决定。人们喜欢做多项选择题,无论他们是老板、对手还是孩子,都有自主选择性,通常就会很容易达成协议。

也就是说,孩子可以自己做决定,人们通常会发现更容易接受和遵循他自己的决定。如果别无选择,对方很容易与我们对抗以保持自己的决定。

4、接受他的不完美

家长都期望孩子展现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时候太过急切纠正或改善他的表现例如,嫌弃他们没把桌子擦干净,干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纠正他们一定要把东西摆到一定位置;或是经常打骂孩子。

事事要求完美,会减弱孩子的自信心与不怕犯错的勇气。下次当家长忍不住想要参一脚,急着帮他把事情做的更好时,要学会放手,对于不怕挨打的孩子来说,束缚只会让他越来越不快乐,没有自信心。

5、情绪隔离

家长在面对孩子情绪化严重时,要采用情绪隔离法,自己保持平静的状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有利于拉近与他的心理距离。

待孩子情绪发泄完,再用平和、温柔、坚定的语气与孩子交谈,千万不要用打骂的方式。当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感受他的情绪,说出孩子的感受时,就能有效的缓解孩子的情绪,更好教育好他。

主动去和自己的孩子聊聊天,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尽量做到让孩子愿意对你敞开心扉,这样你才能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帮助他们答疑解惑,更好的引导他们。

叛逆的孩子怎么教育方法

耐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否定孩子。面对孩子的辩解,父母应耐心地倾听,而不要急于否定。因为孩子的每一种观点背后都是有原因的。例如:孩子放学晚回家,因为一点小事和你发脾气,这时你不要急于否定他、指责他,而是试着询问原因,了解孩子不良情绪背后的原因。也许孩子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或者和同学发生了不愉快,心情不好,才会闹脾气。

作为父母,我们要耐心听孩子的声音,让孩子有机会表达,他的不良情绪才能得到释放。切勿在孩子说的时候打断他、否定他、反驳他、批评他。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平等和尊重,孩子才愿意坦诚相告。

学会欣赏,适当认可孩子的想法。当孩子顶嘴、争辩,甚至冒出歪理邪说时,父母没必要生气。要知道,这种行为一方面说明孩子思维敏捷、伶牙俐齿,另一方面还说明孩子不盲从家长的观点,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是需要勇气的。因此,家长明智的做法是:学会欣赏孩子,认可孩子的观点中合理的部分。采用“部分认同法”对待孩子的想法。

平等协商,用友好的态度争取配合。当孩子有行为不当时,父母如果想指正,最好摆出平等协商的姿态,用友好态度争取孩子的配合,如果像案例中的妈妈那样,命令孩子的话,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积极回应,只会让孩子叛逆和对抗。

叛逆期孩子表现特点

1、倔强

叛逆的青少年对待传统的一些观念还有看法会出现抵触的行为,只认为自己的都是正确的,不愿意听别人提出的意见,总是想反驳别人提出的意见,只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且在性格上也是十分的固执,行为上也会偏激。

2、自以为是

叛逆期的青少年虽然在社会上和生活的经验上都有所缺乏,但是她们仍然在思想和行为上盲目的自大,做事情也不考虑后果,把自己当做中心点,不考虑其他人。而且情绪的波动也会很大,同时内心还是十分脆弱敏感,真是打不得也骂不得啊!

3、反抗与长辈

叛逆期的青少年对于老师、父母的管教极其容易厌烦和产生抵触心理,这就是为什么叛逆期的青少年这么不好管的原因了。他们遇到事情十分的容易冲动,容易暴走发怒,在家里和父母顶嘴、发生冲突,在学校里和老师对立,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如何预防孩子叛逆

1、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平等对待孩子,与孩子交朋友。

相信孩子,不断表扬。常说:孩子我非常欣慰的看到你已经在努力学习了,希望你再接再励。你有很大的潜力,要充分发挥,你是好样的。

2、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却对自己要求松,孩子能心甘情愿听你话吗?比如佳佳的爸爸在吃东西的时候看电视,他却不让佳佳吃东西是看电视,跟孩子说吃东西看电视对胃不好,可他自己却经常这样。佳佳好几次忍不住给爸爸提意见,他发脾气,还摆出家长的架子压人。时间长了,爸爸说的话佳佳都不愿意听,孩子的逆反心理越来越重。这是造成孩子逆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3、要与孩子多接触,让他愿意与你交流。

放下大家长的架子,坐下来,和孩子面对面,平易近人才是沟通的前提。了解孩子的生活,他的兴趣爱好,和他一起玩,多给他自由支配的时间。

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但是只要有教育的地方都会或多或少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个时候选取的教育方式也至关重要,因为你的教育方式会决定出你教育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

同样的教育下会有不同的成果。对于有些调皮的孩子来说,如何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更是让人头疼。但是我觉得没有屡教不改的孩子,只是你没有选取正确的教育方式。那么面对屡教不改的孩子怎么教育?

1、父母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正面的、积极的、鼓励的?还是负面的、打击的、抱怨的?如果要做到有效沟通,反面的肯定不能说,如果一出口都是反面的,没有人想听,一定要关上自己的嘴巴,不要说了,因为一点作用都没有!孩子屡教不改,这就是“说”的负面结果。

2、要帮孩子从错误中获益即试着把孩子的行为导向一个良好的、起码不那么糟糕的动机,使孩子好的意愿被强化。比如,面对一个损坏了别人东西的小孩,你可以说:“你爱玩没有错,只是没掌握好分寸,你现在需要怎么做,以后最好怎么做”而不是说,“你总是毛手毛脚的”、“你就知道给我闯祸”当孩子有了改变,及时鼓励,强化孩子好的行为。

3、要让孩子自己承担那个错误导致的自然而然的责任。比如打了别人或者弄疼了别人需要说对不起;在学校违反了规矩听凭学校规章制度的惩罚等。总之要在错误发生后,喊停那个错误的行为,简单明了指出发生了什么,并引导孩子去领受那个错误的后果一些事情的后果孩子可能无法独自承担,那么大人在第一时间代为处理,或者一起分担,但事后仍然需要陪孩子一起进行总结。

4、关注错误背后未说出的话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只是表象。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是不是你对孩子的关注太少了,还是孩子近期的外部环境有变化,抑或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以下有几个比较温和的方法,提供父母参考。

1、向孩子解释行为的规范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和成人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的规则。再一次的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

要用坚定、温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记得吗?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才不会妨碍别人。][记得我们今天上街是要给奶奶买礼物,其他东西一律不买!]

2、以周围的孩子或成人作榜样

年龄小的孩子虽然知道指令和规则,却很难决定该怎样做。当他不行动或不接受指令时,我们又以为孩子不听话话,因此,在让孩子了解行动规则的同时,还要指点他怎么做。

例如,书如何摆、玩具怎么收、坐要怎么坐、话要怎么说等等。

3、奖励和赞许良好的行为

当孩子不听话时,可以用赞许的话来转移他的行为:[我记得你是一个热心的小孩,记得吗?上次你帮我做了……]在奖励和赞许孩子时,最好让孩子能具体了解自己的行为,不要只一味的称赞孩子:[你好棒!][你好乖!]而是选用一些具有美德的语句,譬如[你很有礼貌][很热心]……,使孩子的行为更具体性。

4、对不好的行为进行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因素(气愤、激动、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成人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说要纠正他的行为。

此时利用[严肃的谈话],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止他的工作,请他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和处罚,更能启发他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