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孩子打妈妈应该怎么教育

14岁正是叛逆期,最不好管教,小时候的坏毛病没有重视起来,就会更加难教育。这个阶段也是最容易和家长起冲突的时期,当出现了打妈妈的行为时,就要立即阻止,不能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那么14岁孩子打妈妈应该怎么教育呢?

14岁孩子打妈妈应该怎么教育

1、善于倾听孩子不良情绪

爸爸妈妈不要害怕孩子有负面情绪,日常生活中要密切关注他的思想变化。当孩子因为遇到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做事总是不顺心等问题,感到有压力,出现负面急躁情绪的时候。要及时和孩子沟通思想,倾听他的烦恼。

同时家长要学会帮助孩子泄压,等到他心平气和的时候再帮助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引导孩子尊重妈妈

父母必须跟孩子强调尊重妈妈、爱护妈妈的重要性,因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妈妈,是妈妈悉心呵护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一点点长大,这样做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打妈妈的行为是错误的。

父母要跟14岁孩子一起回忆与妈妈愉快共处的感人瞬间,最好跟他一起看一看小时候与妈妈合影的照片,这样做更有说服力,能让孩子更深切地感受到妈妈的爱,进而打消对妈妈的对抗情绪。

3、树立好榜样

孩子发生动手打人的情况下,家长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能以暴制暴,二话不说,对孩子一顿打骂,这样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会让他因为惧怕大人形成懦弱、孤僻的性格,或者跟着爸妈有样学样。

另外,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持家庭和睦,夫妻产生矛盾绝不能以吵架的方式来解决,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家庭和谐是他形成良好性格的基础。

4、批评孩子打妈妈的行为

孩子做错事了,该批评还是需要严厉批评的,不在批评的时候打骂孩子,并不意味着不能够批评孩子了,家长一定要让让认识到行为的错误性,打父母是不可以的,如果家长不加以制止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

5、学会与孩子相处的技巧

大人不要总是说孩子这里不对、那里不好,让他积累情绪,以至于产生14岁孩子打妈妈的行为,家长要学会与逆反期孩子相处的技巧,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再者大人不要对孩子一些问题过宽,一些问题过严,不能放任孩子的无理行为,也不能总看他不顺眼,过多干涉他。

很多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尤其是孩子有打妈妈的行为,妈妈很多时候没有去问孩子缘由,而是不知道怎么去哄孩子,那么孩子打妈妈是什么行为呢?

孩子打妈妈是什么行为

孩子打妈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行为,我们需要科学去看待这一行为。因为孩子毕竟不同于成人,他的大脑发育并不成熟。大脑发育会影响到孩子的自控力,情绪的控制能力就会要低一些。所以遇到问题时他会选择大吵大闹,家长这时一定要冷静下来,免得刺激孩子情绪。

而且3-4岁的孩子还不懂得为其他人考虑,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喜欢什么就做什么。对待妈妈也是一样的态度,让他开心的时候就跟妈妈亲昵,让他不开心的时候就会表达愤怒甚至动手打妈妈。

这时候的孩子会有一点“熊人”,和谁好他就欺负谁。对于孩子打妈妈这个行为,妈妈可能也明白孩子只敢对自己这样。孩子打妈妈是要攻击掉妈妈身上让自己不喜欢的地方,他们的想法还是很单纯的。

孩子打妈妈的行为是怎样造成的

1、孩子不被理解

年幼的孩子在表达能力上会受到局限,很多时候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不能准确的表达出来,而妈妈又没有足够的耐心去了解孩子,因此孩子的内心就会感觉非常急促,因此就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而当孩子出现这种行为时,很多家长就会给孩子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这样不仅没有解决孩子的实际问题,还会让他们的内心很受伤。

2、过于宠爱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因此需要我们更多的陪伴和宠爱。于是,父母宁愿牺牲自己,也要让孩子活的快乐。有时父母想多睡一会儿,可是孩子醒了以后,会马上起来给孩子做吃的。就是长久一来这样对自己过度牺牲,而对孩子过度关注造成的。

3、对孩子不够关注

或许当你正在认真玩手机想休息的时候,这时候孩子突然过来抓了你一把,这时候大部分父母可能会狠狠的训斥孩子:“你怎么可以抓伤妈妈?”或者是顺手打几下孩子。但其实这种行为反应出来孩子的信息是:妈妈你别忙了,我需要你爱我。

这时候父母不应该推开孩子,而是应该蹲下身子抱住孩子:对不起,妈妈不应该打你,妈妈这就陪你一起玩。

我们家长从小都在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但是还是会有些家长对这些不重视,然后等孩子到了叛逆期就出现了打妈妈的情况,这很有可能是因为爸爸的威严较重,孩子不敢挑衅,那么叛逆期孩子敢打妈妈怎么教育呢?

叛逆期孩子敢打妈妈怎么教育

1、与孩子进行沟通,唤醒其同理心

爸爸可以等自己和孩子情绪都冷静下来后,找一个独立的空间来和孩子进行沟通。不要责骂孩子,从孩子的立场去体会他的感受。然后告诉孩子,父亲看到他伤害亲人行为后的伤心、难过、痛苦。

在沟通的时候,你要观察孩子的行为反应,看看孩子的“同理心”有没有被唤醒。如果,孩子出现一些愧疚的表现,你可以再问他,他打妈妈后的感受是怎样的,你还可以继续问他,他在外面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或者困难,以这种交流的方式帮孩子找到缘由所在。

2、不冷处理,做好孩子的表率

孩子叛逆敢动手打妈妈,家长不能冷处理,如果想叛逆期的孩子自己想通这个问题,可能性不太大,他可能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严厉地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比如对父母长辈动手是一定不能做的。

要知道教育孩子是个漫长的过程,孩子的很多性格和行为习惯都是慢慢形成的,我们也要做好孩子的表率,不要在孩子面前动手。

3、教育孩子目的明确

对于孩子在叛逆期敢打妈妈,那无论是自己教育或者是请亲人教育孩子都要明确目的。父母的付出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希望孩子可以理解。而父母同时也需要对孩子给予爱的关怀、理解和尊重,孩子犯错后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不合适的标签。

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时,父母要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意愿。

4、让孩子懂得尊老爱幼

现在不少孩子是“小太阳”,父母也如众星捧月般地百般呵护,使得孩子缺乏孝敬父母的意识,叛逆、不高兴时就与父母顶嘴、吵架,甚至动手,完全没有尊敬长辈尊重父母的观念。

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生养自己最亲的人,不能颠倒主次,不尊重父母,在家里胡闹,更不能与父母顶嘴、吵架。

教育孩子是每位父母都一定会面临的,不管有没有付出行动,都是在教育孩子。因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如果孩子打妈妈,也侧面说明了家庭教育环境是怎样的,这需要家长重视起来,及时的引导他的行为。

孩子打妈妈应该怎么教育

1、尝试通过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分清是非。

有的父母反映,孩子太小,如果单纯是说教的话,孩子根本就听不懂,而且也听不进去。所以,给孩子讲道理还不如直接斥责他。其实,家长要明白,这种事情是不能着急的。即便孩子这个时候并不能听懂,或者听不进去。

但是,孩子的成长是很容易受环境影响的,对孩子来说,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慢慢会明白自己这种行为是不对的。长期坚持讲道理的父母也会发现,孩子慢慢就变得不再发脾气、动手打妈妈了。

2、坚持原则,不要过分溺爱孩子。

如果孩子不任性的话,就不会随意发脾气,更不会动手打人。作为父母,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则。即便是疼爱孩子的话,也不要过分迁就孩子。如果父母过度迁就孩子的话,孩子就会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这种强烈的自我意识一旦形成的话,就会对被否定特别敏感。

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的话,拒绝的态度一定要坚决一些。平时也要给孩子定一些规矩:有些事情能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也要明确告诉孩子。

3、教育孩子时要耐心,平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

当孩子处于一个温暖、温馨的家庭氛围之中的时候,也会学会如何去爱人。如果家里经常鸡犬不宁的话,孩子也容易养成暴躁的脾气。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发脾气、打妈妈都不是奇怪的事情,这是因为他们受到环境的影响。

所以,父母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尽量创造一种温馨的环境。在自己的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如果孩子觉得自己是处于一个宽容、平等的家庭环境中的话,也不会爱发脾气,乱动手打人。

孩子打妈妈的原因

1、孩子不懂得处理事情的方式。比如,孩子心里不爽,肯定要发泄出来,打骂是一种发泄方式。叛逆期孩子,加上家人平时的溺爱让孩子成为家里小霸王,在孩子心里,所有人都得让着他,他想要什么就得有什么,否则就会出现孩子打妈妈、情绪不稳定、脾气暴躁的情况。

2、父母缺少陪伴导致的爱缺失。孩子需要爱的陪伴,也需要榜样的力量。父母一次次的言而无信,一次次的“毁约”,让孩子原本善良的心播种下“欺骗”的杂草,而同时父母之间的吵架也会给孩子的成长蒙上阴影。孩子和女人一样是感性的,很多时候讲大道理不如一个爱的拥抱。

孩子叛逆妈妈如何教育

第一、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从温室里长大的花朵,经历一点风吹雨打就会蔫萎,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习惯了家长的保护,长大后很难经历困难的试炼,无法拥有正常的人生。

正确教育孩子的做法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让孩子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有了困难家长不要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先让孩子试着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家长再帮助孩子。

第二、拒绝包办孩子生活

有些孩子成年后,但依旧没有独立生活的自理能力。这是因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到父母的照顾,父母包办孩子生活里的一切,就会使孩子容易成为巨婴。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对孩子影响也很大,孩子在今后很难独立生活。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是拒绝包办孩子的生活,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独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