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气就会砸东西。首先来说,如果孩子的行为有任何的问题,那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一定是家长的问题,光说生气了就砸东西。摔东西,这个动作有可能是习得而来的。那么孩子叛逆砸东西怎么办呢?
孩子叛逆砸东西怎么办
孩子叛逆砸东西脾气很大,一说就砸东西、哭,孩子从一开始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他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绪,他没有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但随之家长给的反应:不听话就打他,加强了孩子对这个动作的认同感。
这是因为孩子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寻找自己的家庭定位,他的定义是:“我不发脾气,你就不理我,如果你不是为我忙,那么我就没有价值,被打总比你不理睬我好!”
请进行判断
这里面涉及两个可能的方面:过分关注及权力之争。
孩子寻求关注,如果他发现撒娇等方式无法获取他希望的关注,孩子就会向坏的方向去尝试,一旦发现可行,那么他就会一直用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
而过分关注和权力之争的区别在于,当孩子叛逆砸东西,父母喝止孩子的时候,孩子是马上停下(而后又反复),还是更激烈的反抗,看题主的描述,更像是权力之争;
权力之争是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操控父母,你打他,就是证明了他成功了:“看!你除了力气大,有身高的优势外,你并不能战胜我。”
解决方式:无视
过分关注:我们应该给予孩子他想要的关注,但不是关注她的行为,而是孩子自身。此时要无视他的行为,转而关注孩子。把孩子抱起,告诉他:“你这样是不对的”,除此之外不需要说任何话,也不需要给予他怒气。
权力之争:既然是斗争,就必须要双方都有反应才能有效,此时家长若是气急败坏,孩子就赢了。同样的,我们选择无视。
举个例子,当孩子在马路上乱跑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呵斥他,我们只需要把他抱回家,并告诉他:“看来你并没有准备好去外面玩,我们回家玩吧,等你准备好咱们再出来。”
毫无疑问的,孩子会闹,再强调一次,不需要给他怒气。平静又坚定的坚持你的立场。
当回到家后,孩子还是闹,同样的再次缩小活动范围:“看来你不喜欢在客厅玩,那么我们先回房间玩吧!等你想出来客厅玩的时候你再告诉我,我们再出来玩。”整个过程,家长给孩子的回应是温和而坚定、不带一丝努力的。
几次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居然不闹脾气了,也不砸东西了,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孩子出现叛逆,最重要的是进行疏导。首先,家长要对孩子的行为表示理解、尊重,花点时间陪在身边,倾听他的诉求,尝试换位思考。其次,在日常生活中,不要把自己的意见、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尽量避免以强制性的命令口吻来沟通。
孩子叛逆怎么办家长必看
1、学会尊重理解孩子
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孩子叛逆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和观念,父母不要认为孩子是故意和自己对着干,对其进行说教。这时采用强制性的方法管教孩子,其结果往往相反。
面对孩子的叛逆期,父母应当学会理解,尊重孩子。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
当孩子“故意”和你对着干时,不要接招,先试着理解孩子。再与孩子进行沟通,沟通的重点,是双方能互相理解,这样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2、给孩子适当的个人空间
叛逆期的孩子不喜欢父母管得太严格,作为父母,要懂得给孩子留些个人空间,这时的他们,已经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家长不妨把自主权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
这个过程很重要,有助于他们日后形成坚实自信的自我认知,也能帮他们在未来遇到挫折时,不轻易否定和轻贱自己。坚实自信的自我认知,也能帮他们在未来遇到挫折时,不轻易否定和轻贱自己。
所以,父母可以远远给予隐性保护,既不要彻底撒手,以免孩子误入歧途,也不要过分担心和肆意责骂,以至于孩子更加主动疏离,从而让父母难以管教。
3、给孩子一个缓冲期
当孩子在气头上,家长切记硬碰硬,否则,在争吵过程中的语言暴力将是不可逆转的。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个缓冲期。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冷静了自然会意识到自己言行不当之处。待孩子冷静后,家长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教育。
4、多引导孩子沟通
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满腔心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作为父母,在这个时期,应该引导孩子多沟通交流。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事业非常重视,感受家庭对他的关爱。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敏感脆弱,很多时候,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来吸引父母的关注。这个阶段,孩子正在适应社会的变化,同时,又离不开家庭的帮助。多引导孩子沟通,可以对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观念,对一些偏颇的观念进行及时纠正。
5、为孩子树立榜样
叛逆期的孩子总会以挑剔的眼光来看待父母,儿时,他们或许会对家长产生盲目崇拜的心理。但当进入青春期后,家长的缺点直接不加遮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久而久之,直接影响给孩子。
都说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不当的言行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不及时改正,不仅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培养正确的品格,更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
孩子的叛逆与父母的关系很大
1、急躁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对待孩子时非常急躁的话,那么孩子的叛逆和这样的父母有着很大的关联。在孩子犯错时,家长从来不会在乎周围的环境,去对孩子进行教训或是打骂。认为在众人之中对孩子进行教训的话,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羞耻,这样也可以让孩子长记性。
但这种方式只会使亲子之间出现隔阂,孩子即便表面上承认错误,但也是不服的状态。孩子会变得叛逆,凡事都和父母对着干。
2、喜欢命令孩子的父母
长幼尊卑是很多家长都认同的理念,认为孩子在家庭中没有话语权,凡事都应该听从家长的命令,家长说什么孩子就要去做什么。但是家长发出的指令真的是孩子希望去做的吗?
孩子在自我觉醒之后,受到了学校的教育,同学朋友的熏陶,自然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产生了抗议,于是用叛逆的方式来向父母宣读自己的不满。
3、说话伤人的父母
说话总是可以对孩子产生重创的父母,最容易养出叛逆的孩子。也许你对孩子的冷嘲热讽是无心的,但是你的这些话已经严重对孩子产生了重创。孩子会对你产生反感,甚至也会因为你的教育方式走进恶性循环。
家长怎么做可以避免孩子叛逆
1、多关心孩子
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养成有很大影响。有的父母总是喜欢用贬低、威胁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有的父母喜欢掌控孩子生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些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如果孩子经常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关心爱护,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他们更愿意跟父母商量,就不容易有叛逆的问题。
2、理解青春期发育特点
儿童心理发展学家认为,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隐私,想要自己决定事情,这是青春期发展特点,家长要给宽容对待。
3、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
孩子叛逆常常出现在个人领域,比如从来不叠被子,上厕所看手机……孩子觉得这些是自己的事情,但父母则认为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主导权,青春期是孩子探索主导权重要的阶段,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
4、尊重孩子的个性
每个人成长环境不同,个性特点也有所差异。有的孩子个性温和,有的孩子内心非常坚强。如果孩子个性敏感易怒,家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自由,千万不要“硬碰硬”,这样会使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其实,孩子叛逆有很多种表现,家长要仔细观察,多跟孩子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发现孩子做得不对时,要及时跟他们交流,多给孩子些理解,鼓励孩子多种尝试。这样一来,也可以避免孩子的叛逆问题。
十四岁孩子不听话,是进入青春期了,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家长要理解、尊重孩子,不能以暴制暴,压服孩子遵照家长意见行事,与孩子交朋友。在理解、交流过程中让孩子明白道理。
14岁孩子叛逆不听话怎么办
第一点,接纳孩子的叛逆期
我们认为尚未接纳孩子的叛逆期,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了解的开导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我们只会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推着孩子往前走,完全不顾孩子自己的想法,其结果往往背道而驰,更有可能让孩子愈发叛逆。
我们需要接纳孩子的叛逆期,了解叛逆期是成长的重要标志,了解孩子出现叛逆行为的本质是内心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又缺少正确表达情绪的能力,因而才出现了一些叛逆行为。要允许孩子在不影响他人,不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下,出现一些小错误,有一些小情绪,吃一些小亏。
第二点,学会与孩子沟通
沟通是开导的必然途径,很多家长不会沟通,以为自己的一些长篇大论会感化孩子,其实不然,孩子面对说教式的沟通只会出现反感情绪,他们更渴望被理解,而不是父母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自己的身上,孩子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希望被尊重,不希望被束缚。因此好的沟通模式是聆听,而不是呶呶不休。
去认真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看见孩子内心的诉求,认真解答孩子的疑问、不解。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听话,听他们把话说完,给孩子最起码的尊重,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尊重的,进而更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第三点,去做孩子的榜样
开导孩子的最好办法就是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改变孩子的言行,孩子的学习与模仿能力很强,若父母自己有很多小毛病,比如爱说脏话,不懂得尊重身边的人,缺乏契约精神,孩子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在叛逆期这些影响会越发的明显。因此家庭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就是家长自身的力量,做好自己,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14岁青春期脾气暴躁怎么办
第一,家长需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孩子在青春期表达自我的欲望是正常的,不要觉得孩子是不听话,而要认为孩子长大了。
第二,运用恰当的方法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沟通。青春期的孩子们慢慢有了自己的秘密,通常把自己的东西锁起来,有小想法藏在心里,甚至和家长有强烈的冲突。
当孩子有强烈的情感表达的时候,家长要冷静地听,不要试图压制,这是一种没有效果的做法。
第三,给予孩子应得的的信任。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体验。爱他就放他飞,他早晚要面对这个社会。
家长不要觉得孩子突然的自我是一种“不良反应”,更不要惊慌和害怕。家长的这种担心、恐惧和害怕的情绪会带到与孩子的交往中,如果教育不得当,叛逆少年则会愈加叛逆。
14岁男孩正处于叛逆期,父母跟孩子沟通要注意哪些问题
用真诚的话语感动孩子
父母跟14岁男孩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和用语,不能用下达命令的态度和用语跟孩子沟通,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尊心受损,更加不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见或建议;也不能低三下四地恳求孩子,因为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经凌驾于父母之上,变本加厉地跟父母对着干。
所以,父母跟孩子沟通时要表现地不卑不亢,这样做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这次沟通的重视程度。而且,父母要用真诚的话语打动孩子,也就是说,父母要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跟孩子进行沟通,这样做才能彻底缓解孩子的叛逆情绪,主动跟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也愿意冷静地思考并接受父母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有些父母觉得叛逆期的男孩不愿意讲话,因为他们常常会拒绝跟父母沟通。其实,这些孩子并不是不肯说话,而是,他们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为了跟14岁男孩愉快地进行沟通,父母要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这样做才能逐步打开孩子的话匣子,让孩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当然,父母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并适当了解相关的内容,这样做才能跟孩子聊到一起去。同时,父母不要过分地反对孩子的这些兴趣爱好,而是要先对孩子给予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对孩子适当提出一些建议,这样做才能让孩子更加认真地与父母进行沟通。
孩子在青春期可能就会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他们的情绪也就会变得逐渐暴躁,也就会出现砸东西的行为。对此,家长就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不要再把自己当作权威,不然孩子反抗的将会更加严重,甚至就会造成极端行为。
青春期孩子砸东西家长怎么处理
1、给予孩子正确管教
父母别在用传统思想管教孩子,如果父母把自己当作权威,甚至让孩子害怕自己,那孩子很容易自闭,不会和父母倾诉。如果父母的权威方式是,用轻视的言语刺激孩子,那孩子的性格会急躁,喜欢闷头自己做事,做不好便会脾气暴躁。
小时候这些不好的性格可能会背着父母,但是到了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好会让他们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也不想控制。于是借此机会好好发泄,把长期对父母的怨恨,不敢向父母说的话全都以更加粗暴的方式表现出来,就比如砸东西的行为。
2、家长不要太过于重视成绩
不要把学习放在孩子的对立面、把成绩当成唯一衡量孩子的标准。这种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孩子本可以自己在学习中通过努力找到成就感,别让孩子变得被动。
不要给孩子灌输“学习是为了爸爸妈妈”这样的想法,孩子可能会因为孝顺和良心学习,但是会增大孩子的心理负担,这样在青春期也就会出现砸东西的行为。
3、不要对孩子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父母不要把生活中遇到的负情绪一股脑地发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能以为孩子小不会被影响的。父母要多带领孩子感受积极、美好的东西,让孩子对生活的眼光更远一些,这样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也会更强,在青春期也就会发展的更好。
青春期孩子砸东西有什么原因
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坏脾气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首先,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处在第二个迅速发展期。在这一阶段,孩子体内的激素大量分泌,在这些激素的影响下,孩子变得越来越暴躁,脾气很大。
其次,孩子的自我意识日渐成熟,她们时常把自己当成大人,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常常碰壁,接受不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所以情绪很不稳,变成了“急脾气”,也就在青春期做出了砸东西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