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孩子的很多习惯都是受到家庭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拖延和自律就是两个比较明显的代表,自律型的孩子往往内驱力都比较强,有强烈的责任心,一旦设定好目标都会愿意坚持,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勇于克服。

家长怎么引导孩子的内驱力

1、家长学会放开手,家长对于孩子学习情况的掌握应该是适度的,包括对成绩的关注,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正常人都不喜欢被人监督甚至催促的感觉,家长的过分干涉对孩子来说是压力,同时也会让他们认为家长只关心成绩,根本不在乎他们。

2、引导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孩子的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家长首先要沉住气,坚持不打骂,不训斥,多鼓励和引导的原则,来帮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很多的孩子都是因为没有办法进入学习状态,而导致内驱力不足的情况发生。

3、平等的沟通,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的方法往往行不通,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心服口不服,父母管一管,就学一会儿,父母不管就不学,学习好像是给父母学的。父母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温柔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急不得,慢中生快,一开始别给孩子定太高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欲速则不达。

4、认同孩子,包括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家长都应该客观冷静地接受,每个孩子肯定在某个方面做得好,也会有做的不好的时候。不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是很重要的,别人家的孩子那是别人家的,对比不会让自家孩子变得更好。

为什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1、内驱力让孩子的参与度更高:小孩子内驱力一旦被唤醒,参与到家庭生活中,他甚至可以合理安排好周末一家人的活动。内驱力也让孩子的行动更持久:有内驱力的孩子会把做好一件事当成满足自身的需要,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他会主动思考,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内驱力还会让孩子的成就感更足:没有了奖励和惩罚的筹码,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

2、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学习这件事有一个特点就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深入其中不断探索新知,挑战难点。

3、内驱力能推动一个人坚持奋斗,这个人的绝对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儿童时期,孩子希望自由探索,不被批评,对各种事物都充满好奇。小学时候,因为父母无心的责骂,导致状态时好时坏,到了初高中就彻底不愿意学习了。 内驱力是观察自己,感受自己,反思自己,是身心都想创造和表达这件事,如果我不做,我会很难受。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首先,要给孩子制造成功。挫折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消极,而成功则能给孩子带来胜利感。在家不妨给孩子降低作业难度,给孩子“制造”成功。比如,孩子原本不爱阅读,可以从每天阅读5分钟开始培养习惯,先让他获得一些我能做到的成就感,孩子的行动力会变得更强。

其次,要给孩子正向的反馈。当孩子蹒跚学步时,不小心磕倒,家长都会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且为孩子鼓励加油。得到正向反馈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厉害,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作为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成绩落后,我们不要区打击他,而是要多鼓励孩子。

自从孩子上学之后,家长需要操心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其中最让父母担心就是孩子会产生厌学的心理障碍。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家长最需要的就是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减少厌学情绪的产生。

父母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什么叫自主权?就是在没有人逼迫的情况下,自己打心眼里想做,对孩子而言,学习不是为了讨好父母,也不是为了逃避惩罚,就是发自内心的想去学。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特别是对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对“自己做主”这件事毫无抵抗力,只要能自己说了算。给孩子学习的自主权,是唤醒他内驱力最基本的条件。

2、带着使命感持续努力。孩子其实都有归属感,都想被需要,只有被需要生活才会更精彩。只是为了自己而活,太狭隘、太没意思,往往没了方向。为了别人、为了世界、带着使命感去生活,就会感觉浑身充满力量。什么是使命?应该去做的事就是使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有改造世界的想法,用使命感鼓励孩子学习,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为之持续努力,是个非常不错的方式。

3、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偶像,有的喜欢影视歌星、有的喜欢科学家、有的喜欢工程师、有的喜欢平凡岗位但具有匠人精神的人,只要是偶像是积极向上的,都值得尊重。在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时,可以让以向往成为的人为目标,孩子的斗志将被点燃。

4、点燃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有目标不代表能读某一学科突然就感兴趣了。想要孩子真的学习成绩能够提升,那么除了给孩子奋斗的目标之外,还要让孩子切实的感受到学习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并且这个兴趣的培养越早越容易成功。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学业知识含量还没有高年级那么多,正是培养孩子自信的好时机。

点燃孩子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家长可以用心理学上称为“阳性强化”的一个行为。通俗一点说,就是及时鼓励孩子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成功,这也是会让孩子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从而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热情。同时继续学习并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的一种动力。这样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内在驱动力的定义: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在学习中,孩子如果能够拥有内驱力,就会更加的热爱学习,更加的有自信。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办法

1、温柔平等地沟通。采取高压政策,逼迫孩子的方法往往行不通,无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孩子心服口不服,父母管一管,就学一会儿,父母不管就不学,学习好像是给父母学的。父母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温柔平等地和孩子沟通,急不得,慢中生快,一开始别给孩子定太高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欲速则不达。

2、耐心陪孩子学习。父母陪孩子学习不是看父母有多高的学识能力,关键是耐心,孩子刚开始学习,不要期待太高,看到孩子有错误,没有必要大发雷霆,写错了,让孩子自己改过来就是了。相信孩子的能力,学会解决学习中碰到的问题,收获的是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3、把批评改为夸奖。越是成绩差的孩子越希望得到鼓励,如果老师和家长夸对了,孩子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内心深处的学习动力也就被激发出来。试着把批评改为夸奖,掌握好度:“八分夸奖,两分批评。”孩子主动写作业,解出一道难题,成绩有进步时,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的鼓励和夸奖,孩子学习的内驱力更强。

4、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孩子上了高年级,尤其是上了初中后,孩子已经不需要父母陪伴写作业了,喜欢自己安排学习计划,父母就需要改变策略,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当孩子真正想认真学习时,是用不着父母催促的,父母越催孩子越逆反。父母提醒孩子学习,也要云淡风轻,采用商量的口气,而不是强制,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5、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孩子没有认真完成作业,如果受到老师批评,就要承担这个后果,在自省中不断前进。当然,要在孩子心理承受范围之内,和老师提前沟通好,以免孩子过于难堪,影响心理健康。

激发孩子内在驱动力有什么好处?

1、参与度更高。孩子会认为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因此,他会自觉自愿的投入,他不在意任何的奖励和惩罚。

2、行动更持久。由于孩子把学习当成满足自身需要的事情,因此,他会持续不断地行动,因为学习这件事的特点是,越学越无知,越学越投入,孩子会不断探索新知,不断挑战难点。

3、成就感更足。由于不需要奖励和惩罚的筹码,所以,一旦孩子有所突破,他的内心感觉会非常棒,他会更享受这种成功的喜悦。

家长如何避免扼杀孩子的学习的内驱力

不要轻易拿物质奖励,去哄着孩子学习。实在要奖励,建议用精神奖励,比如给孩子鼓励的话,允许孩子给妈妈化妆,跟爸爸比赛等。

尽早找到孩子眼里发光的东西。就是孩子提到一个事情时,眼里有光。捕捉那个光,就是孩子的兴趣点,然后去支持他。

多暗示学习的乐趣,少暗示学习的痛苦。尤其不要过早、过度强调“学海无涯苦作舟”,而要多陪带孩子玩有挑战性的益智游戏,比如算24点纸牌游戏,数独游戏,成语接龙等,让学习的乐趣本身,不断引领和吸引孩子。

孩子内驱力不足,在学习上、在平时生活中,孩子没有自信心,动力不足,这对孩子是很不利的,如果要改变这个情况,家长要好好转变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多鼓励和表扬,平常不要动不动就批评孩子。

孩子的内驱力怎样培养

1、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是分不开的的,好的学习习惯往往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延伸。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在上学以后,也能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地学习,就要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

从小事开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儿让孩子自己做,有困难的事儿我们可以提供支持和帮助,仍然鼓励孩子自己去做尝试。在一次次体验的过程中获得成就与价值,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还能提升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学习上对于提高内驱力很有帮助。

2、常给孩子积极反馈。在学习的过程中,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正向反馈,让他们保持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态度是内驱力充足的最佳表现。情绪影响智力、记忆力、判断力、思考能力等。孩子在某件事情上长期经受负面情绪,会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做出消极的行为。

要想让孩子在学习这件事情上变得积极主动,先得让孩子拥有积极的情绪。而这个的前提是父母保持积极的情绪,积极的思考,积极的态度,积极的行动。

3、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学习看得很重,一门心思地投入到孩子的学习中去,干涉、控制孩子,以为看得紧,管得严,孩子的成绩就会提高。这些家长忽视了自主性的重要性,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自主性,就是让孩子有自主决定的能力,这是一种内驱力的必备条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需要培养自主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发展自主感,就会否定自我价值,从而产生自我怀疑。

为了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做一些我们通常称之为“自主权”的决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空间,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这样孩子才能学会独立思考。通过自发的调整行为,孩子们就会懂得为自己负责,拥有自主权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很有力量,很有价值,做事更有主动性。

孩子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培养

1、要让孩子学习有兴趣,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学习有什么用。

2、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去名胜古迹,去各大名校参观,去博物馆、艺术展会、书店签售会,你能接触到的,知识多元、密集的地方,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知识有多匮乏,以后要想做自己喜欢的事业,要学哪些东西,要让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要培养孩子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孩子在学习上才能事半功倍。

3、首先要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讲道理、说故事、分析身边的事例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学习对于人的重要作用;其次是通过简单的考核奖励,让孩子体会到用学到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再次是多鼓励孩子学习过程中的小成绩,当有较大成绩时,鼓励要有一定的仪式感,让孩子在生活仪式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最后,还要树立正反面的典型,让榜样典型的力量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干什么都没有动力,家长怎么做

家长对孩子不能太苛刻,要尊重孩子的一些选择,这些都是家长们最应该做好的,给孩子们的奖励和鼓励也是必须的。

生活中要注重孩子独立生活的养成,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决策性的事情,比如节假日活动计划、家庭会议、孩子卧室装修等等。如果孩子的建议合理,家长在肯定的同时,一定鼓励孩子,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