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时,都会盲目地采取一些粗暴的方式,企图让他们改掉这些不良习惯,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有让孩子意识到错误,反而还出现了撒谎的行为,让父母十分无奈。
孩子偷东西撒谎屡教不改怎么办
1、家长应该保持平静。当发现孩子偷东西和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要他坦白承认撒谎,而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要弄清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难以面对真相。
2、反思和改变家庭教育方式。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偷东西说谎的行为,要主动反思和改变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为孩子偷东西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严厉地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孩子在犯错后说谎则很可能是因为家长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所以,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做出适当的改变。一方面家长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要求,而且要尽快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即便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家长也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说服孩子。
另一方面家长不能用打骂的方式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而是要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明白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孩子寻找改正的方法,这样做才能避免孩子再次犯错。
3、让孩子归还物品。如果孩子的东西是在商店或其他地方拿的,事情发生后,父母必须监督孩子归还物品和道歉,并且必须面对面返回,不能偷偷放回去,这样孩子就可以意识到偷东西的性质和相应的后果。
4、注意孩子的物品。父母注意孩子的物品,如果是“来路不明”的话,即使你怀疑你的孩子撒谎,也不要当场透露,但私下里,你应该和孩子核实一下。父母不应该轻易定性孩子“偷”,也不能对孩子拿别人的东西视而不见。
5、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孩子小偷小摸行为的背后,往往来自于缺乏。比如:孩子从来没有零用钱、看到别人有零花钱,自己的自尊心受挫了等等原因。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一些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顺便还可以培养下孩子的自控能力。
孩子偷东西撒谎屡教不改的原因
1、希望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有的孩子知道随意拿别人东西不对,但见到别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总希望自己也能有,但父母又不给买,于是就只好来个既满足愿望又不被人发现的“偷东西”行为。
2、物权意识太弱。有的孩子偷东西是因为其物权意识太弱,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对规则和物权概念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加上家长在此方面疏于管教,就导致他们无法很好地分辨“自己的”和“别人的”。
3、想借此博取关注。有部分孩子会通过一些恶劣的行为来引起身边人的注意,借此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也有的孩子为了博取父母的关心和注意,故意偷东西让父母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
避免孩子出现偷东西的方法
1、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有区分你、我、他的概念,把孩子的物品区分出来,让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属于自己的物品,如果大人要拿孩子的东西,要经过孩子同意后再拿。这样孩子就能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2、引导孩子合理消费。过年过节给孩子零花钱,要帮孩子规划好,比如买书包、买练习本,孩子用自己的钱买会比较有成就感,而且比较容易学会珍惜,大人需要做的是告诉他们哪些应该买,哪些不需要买,学会积蓄,避免浪费与攀比。
针对孩子偷东西说谎屡教不改怎么办的解决方法,其实我个人建议“疏”比“堵”要更实用一些。一方面这样可以保护到孩子的自尊心,另一方面也是通过疏导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往往这样的教育更容易记忆深刻。
孩子偷东西说谎屡教不改怎么办
帮助孩子形成“这个东西归谁所有”的概念。
教育孩子对物品的所有权。在孩子知道这个东西是谁的之后,父母可以教孩子玩玩具,他们可以在成年人的同意下获得玩具,而不是私自拿走。
如果存在偷东西的情况,成年人也无法严肃地批评他们,因为他们无法理解成人世界的所有权概念。
在这里,我建议家长尝试这样做:让别人拿走一个孩子特别喜欢的玩具,看看孩子的反应。如果他们强烈抵制,此时可以和孩子沟通:你把孩子之前的玩具带回来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玩具会和你现在一样不开心!
其次发现孩子内心的需求,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做法。
在了解到孩子的错误后,家长一定不要火上浇油,安慰孩子下次不要撒谎,等孩子平静下来,再慢慢和孩子认真沟通,找出孩子内心的需求,并引导孩子说出来事情的真相和结果。
然后慢慢引导孩子关于这样做的后果,并告诉孩子接下来要做什么,让孩子觉得说出真相是对父母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纠正自己。同时也要引导孩子做诚实快乐的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孩子偷东西说谎屡教不改的原因
父母的过度溺爱,干涉孩子太多东西。有时候孩子撒谎也是和父母干涉太多东西而导致,孩子在专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却让他们放下手头的事情吃喝东西,所以孩子就会很烦躁,以各种理由推脱,所以父母应该正确关心以及理智疼爱孩子,不能过度溺爱。
另外也可能是孩子的嫉妒心理作祟。许多偷拿过别人东西的孩子,是由于嫉妒心。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于是就拿了,至于自己需不需要这个东西,孩子并没有多想。
还有一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家长管得实在太严格,平时孩子所有的要求,包括那些合理的要求也得不到满足,而他自己又确确实实有这个兴趣和爱好,因此只能铤而走险。
这个跟一些偷偷摸摸打游戏的孩子道理是一样的。如果父母蛮恨的,禁止他们打游戏,如果发现就是严厉的惩罚,那孩子就只能偷偷摸摸的,而且肯定会撒谎。
这就是游戏规则与孩子的实际需求之间产生的矛盾无法解决。天生喜欢偷东西和撒谎的孩子是没有的。这个是我们需要的反思之一。
8岁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家长要抑制住自己的情绪,也要能够继续教育孩子,不要放弃对孩子的品性培育,在日常生活里,家长要做好自己,给孩子以良好的示范,孩子犯错了,也要能耐心引导,不能动不动就发脾气,我们也要能反思自己的问题。
8岁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保持冷静,了解原因。当发现孩子偷东西或者偷钱时,应该保持冷静,了解孩子把钱用在什么地方了,不要强调“偷”这个字眼,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训斥或者打骂孩子,甚至还把孩子赶出家门。
应该调查清楚孩子偷拿钱的原因,掌握孩子把钱花在什么地方,这样才能知道孩子为什么私自拿钱,根据原因再做处理。
2、跟孩子强调问题的严重性。如果孩子出现了偷东西说谎的问题,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满足愿望的有效途径,进而屡屡犯错,甚至会形成坏习惯,直至彻底堕落。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以后就要立即跟孩子进行沟通,尤其要跟孩子强调偷东西说谎的行为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3、给孩子积极改正地机会。当孩子偷了别人东西犯了错了,家长不要对孩子一概否定,而是要给孩子积极改正地机会,能够让孩子主动地去把东西还给别人。是能够从自己积极地改正行为中,意识到自己偷东西是不对地,改正自己地这一种错误行为。
4、适当的给孩子一些满足。家长不要对孩子过于严格要求,一点也不满足孩子,让孩子内心总是处于渴望的状态,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满足,让孩子内心得到安慰,这样孩子就会因为得到了满足,而不会想着去偷来满足自己。
5、家长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
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只能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
小学生的品性不好,家长如何教育
1、要在现实生活中,从点滴做起,树立规则意识,培养自理能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要尊重。家长要让孩子有良好的品行,首先要给孩子示范自己良好的品行,也就是说带头示范,潜移默化,以身作则,这是培养良好的品行习惯的最重要的根源。
2、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小孩子从小就开始目睹父母的言行举止,不免会从父母身上得到一些启发,换句话说,父母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并且跟孩子待的时间也最长,所以自己的思想品质将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心理发展。
小孩子犯了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怎样的
1、听听孩子的说法。孩子犯了错,父母要听听孩子自己的说法,或许孩子并不认为自己犯了错,或许他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的。听一听孩子的声音,再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及时改正过来。
2、不要在外面说教,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犯错要关起门来在家里教育,不要在外面对孩子说教,以免孩子的自尊心受损,孩子的自尊心是很强的,父母在外面说教会让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会让孩子变得自卑。
3、表扬孩子的积极行为。如果孩子主动承认错误,要就他主动承认错误的行为进行表扬。做错事是做错事,但主动承认错误是好的,一码归一码。所以要做到“有奖有罚”,有抑有扬。不要一味批评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对承认错误产生恐惧心理,以后很可能会撒谎不敢承认错误。
在父母的脑海里会有:“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观念,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偷钱,都会大惊失色,对孩子也是采取打骂的方式,家长不知道的是,这种方式非但不能帮助孩子改掉这一问题,还会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那么,孩子偷钱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十岁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必须给孩子适度的零花钱。很多家长总是认为:“小孩要什么零花钱?吃饱喝足了,花钱不是浪费吗?”还有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已经比我们小时候好太多了,生活在这么幸福的时代,哪还需要零花钱?”有的家长认为:“把钱给孩子,他就去买垃圾食品、三无产品,这不等于害了孩子吗?”
事实上,学龄前儿童其实就已经形成了消费意识,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钱是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从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应该适度地给孩子零花钱了。
一方面,在手机支付格外便捷的今天,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已经落后了很多。尤其是在孩子上一年级学习人民币的换算时,很多孩子都是懵的,因为平日里接触人民币的几率太少了。从这个层面上说,给孩子零花钱,能够促使孩子对人民币的换算掌握得更加牢固。
另一方面,给孩子零花钱的过程,就是满足孩子适度消费欲望的过程。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偷钱的情况?因为孩子想要某个东西却得不到,所以只能出此下策。也即是说,孩子偷钱的本质是自己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或者说是自己的需求不可能被父母满足。
2、让孩子吃挣钱的苦,远比打骂有效。面对孩子偷钱的行为,很多家长都意识到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所以为了证明这个坏习惯很严重,家长总是习惯通过无尽的数落和打骂来解决此事,希望能够以此震慑住孩子。但这样的做法,好像一直是收效甚微,又或者说这样的做法,对一部分孩子有用,而对大部分孩子来说却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一旦孩子在尝到了偷钱的甜头后,往往是很难收手的。因为孩子认为这是一种快速满足自己需求的途径,不像平日里问父母要一个小东西,也得被批评指责很久。所以当家长发现得不够及时,孩子偷钱的频率不仅会提升,连数额也会不断地加大。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学学网上那些因为贪玩不愿意上学的孩子,被父母领着风雨无阻、暴晒着捡矿泉水瓶的例子。只有让孩子明白挣钱的辛苦,孩子才会对铺张浪费和偷钱有一种更为深刻的认识。
3、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归根结底,孩子偷钱都是没有建立正确的金钱观而导致的。什么东西必须买,什么东西没有必要买,什么东西完全不用买,这都是孩子必须要捋清的。
孩子为什么会有“偷钱”行为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富足的生活,不给钱也没什么,而且钱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太希望孩子过早接触,所以,大多数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忽视了他们的金钱教育。
如果家长长时间不给孩子钱,而且无法满足孩子的需求时,他们就会出现“偷钱”行为,这也说明,孩子偷钱,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长做的不对,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家长的错误做法会给孩子造成伤害
1、打骂孩子。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偷钱时,往往不问清楚孩子偷钱的缘由就开始打骂孩子,他们认为,必须要通过打骂才能让孩子吸取教训。殊不知,这不仅不能让孩子吸取教训,还会让孩子下次依然不知悔改,甚至会让亲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要知道,在孩子出现任何状况时,沟通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家长只一味的打骂,很有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2、威胁孩子。我们有些父母固执的认为,当孩子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时,他们只有采用威胁孩子的方式才能让孩子理解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也会杜绝孩子下一次再犯。也许父母对孩子的威胁会让孩子产生畏惧,不过,这个做法很有可能只是一时起到作用,从长久来看的话,这个办法是根本起不到作用的,甚至还有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