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无数孩子的初二现象

初二的孩子有青春期孩子的特征,盲目、叛逆、情绪化,因为初二阶段的学习非常关键,所以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毁掉无数孩子的初二现象

初二这个年级在整个初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之所以很多同学在这个年级感觉到不适应,主要由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学习习惯的差异化。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而且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好处于学习最大的转折个分水岭时期,从小学记忆为主转变为记忆加理解分析为主的思维,学业难度也从初二开始陡增。稍有情感挫折,不安心学业成绩马上就会掉下来,从而影响学习进步。

建议家长从六年级开始到初一初二要紧盯孩子,不要让他或她有任何能接触其他不良信息和其他不良学生的机会。定时定点接送,以学为主,活动父母陪同引导,到了高一以后定型人格,就会逐步不需要再看管了。

压在初二孩子身上的“三座大山”,分别是什么

第一座山:青春期困扰

青春期是指儿童过渡为成人的阶段,是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一般女孩的青春期由10岁开始,持续到18岁;男孩由12岁开始,持续到20岁。青春期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青春早期、青春中期和青春晚期。

相对以前,他们更关注自己的社交形象和地位,渴望人际交往,对成年人的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此时家长若不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孩子则很容易出现早恋、沉迷游戏或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学业甚至性格与未来生活。

第二座山:学习压力

孩子升入初中后,生活与学习上与小学相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据调查显示:初中学生在学习上最不适应的两个地方就是“学习难度增加”以及“学习科目增多”。

此外,这些科目的学习,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从学习方式上都与小学不同。小学的学习方式相对简单,主要以记忆练习为主;而初中则更加强调思考和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孩子如果不摆正学习的态度、掌握一定的学习技巧,再加之青春期各种问题的困扰,则很容易跟不上学习的节奏,掉到学渣队伍中去。

第三座山:家长不理解

2019年,全国初中毕业生是1454.09万,普通高中招生是839.49万。这就意味着全国普高录取率只有57%左右,有将近一半的初中生,上不了高中。

所以,在一项对初中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几个问题”的调查里,学习成为父母最关心孩子的问题,也不足为怪。

小学的时候,孩子考不好,多数家长还可以亲自上阵辅导。但是到了初中,家长想要辅导孩子已经力不从心了,于是他们就转换方式,以为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无休止的刷题、上辅导班……

“初二现象”的焦点问题,看看你的孩子有没有

(1)早恋

“不许跟某某聊天,打招呼也不行,每天晚上必须说一遍喜欢我。”宋女士帮儿子整理书桌,发现一张语言暧昧的纸条,一看便知是女生写的,而有如此语言,说明儿子与这个女孩的关系已经非同寻常。宋女士本想好好教训一顿儿子,晚上便亲自接儿子放学,谁知在学校门口,她却看到好几对男生女生手拉手亲密地往前走。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2)上网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

这些同学往往很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初二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初二进步很快,由成绩中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初三往往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初二现象是很多孩子都要经历的,这个阶段孩子一般是13岁、14岁左右,出现这种现象家长肯定不能忽视,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孩子度过这一艰难时期。

初二现象怎样帮孩子顺利度过

1、对待孩子们的学习不能操之过急,家长们应该冷静对待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急于求成”,尤其是孩子成绩一下滑就着急报各种辅导班,实际这根本不能解决事情的根本,在这个时期最应该做的是找找孩子究竟哪门课哪个环节出问题,而不是强制孩子盲目求学。

2、家长要对孩子有耐心摆正好自己的心态

很多家长孩子不学习就是和自己对这个,这个心态就应该摒弃,家长应该明白青春期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不要孩子成绩一有问题,就总是不断的催促,试卷买的一堆一堆,认为孩子的任务只有学习,把孩子所有自由的时间全部占用。这样只会让孩子压力更大,在进入青春期后,也会更加叛逆。

面对孩子的青春期家长要做的就是要端正心态和和孩子和平相处,对于孩子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悉心教导,而不是粗暴盲目的解决。家长要给孩子留出足够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让自己去接纳理解孩子学会跟孩子我好好的沟通相处。

3、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家校合力帮孩子渡过难关

孩子的教育要从多方面看起,单是学校或者但是家庭根本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学校教育效果取决于家校联合教育的契合度。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保持密切联系,家长和老师都积极沟通配合,谁都不能做“光杆司令”。

4、家长们教育孩子要学会张弛有度

孩子就是一个爱玩得寸找我,家长们不能单纯为了孩子的未来让孩子死磕学习,对孩子的生活要学会适当放手,让孩子独立,认识自己,有自己的想法让孩子体会“成人”的快乐。

但叫孩子“玩”可不是随便玩,手机电脑能电子产品一定要有严格的时间控制,不管怎样,孩子的学习生活上,坚决不能太放纵,最好的方法就是养成孩子爱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比如错题积累,阅读,定时做数学题等等。

什么是初二现象

初二现象是指初二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发生的一系列现象。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存在着种种发展的可能性,心理学家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断乳期”。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违规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征,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教育的关键期。

为什么会有“初二现象”

1、学习压力增大,思想放松

经历了初一的适应阶段,课程从小学四门增加到七、八门,初二又增加了物理,初一学习优秀的同学如果感觉良好,到了初二可能会小福即满,思想放松。其实初二要比初一的知识要深得多,难得多,不端正态度,很快被别人追上。

也有的同学经历了初一的努力,成绩不见起色,便情绪低落,一蹶不振,到了初二不思进取,上课不认真听,课后作业不会做,形成恶性循环,成绩出现大幅度退步。

2、生理的发育,小心思越来越多

初二阶段这个年龄,大部分在14岁左右,身体快速发育,进入青春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被许多人称为“人生的花季。”

这个时期很多孩子小心思越来越多,不再像小学那样一心扑在学习上,开始有了自己喜欢的异性,喜欢穿衣打扮,注意外表形象,对学习的投入时间减少,专注力不集中,自然成绩会下降。

3、心理成长,矛盾重重

青春期的孩子也很难,各种矛盾重重。自感长大,又不成熟,即独立又依赖;有些事不想和家长诉说,和同学推心置腹,有时得不到想要的回应,甚至受到伤害;自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和父母顶撞之后又非常后悔。

孩子的内心矛盾重重,性格也变得复杂多变,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没有小时候乖巧懂事了,原来做什么事情积极主动,现在是“支一支,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脾气变得暴躁不安,易激惹,让父母整天唉声叹气。

每个家庭都有厌学的孩子,只不过有的孩子没有表现的那么明显,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很多家长,那么,初二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初二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

1、让孩子拥有学习的乐趣

可以和班主任沟通,创造机会让孩子认可自己,同时意识到努力的意义。比如小测试,可以进行一些善意的谎言,提前了解下考题之类,逐渐帮助孩子体味学习的乐趣,让他学而能用,能对。

2、需要检查自己的教育方法

因为大部分家长都是骂自己孩子,有的甚至直接打解决,这样造成小孩的逆反心理,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基本都处在叛逆期,所以很多孩子都厌烦自己的父母,因为嫌太多嘴舌,什么都和你对着干,家长要去上学,孩子就偏不去。

3、和孩子沟通

跟孩子好好沟通,问她排斥什么,为什么不愿意上学,然后做出正确的引导,初二的孩子正是思想活跃的时期,有很多想法,所以家长要给与正确的引导与疏导,帮孩子揭开谜团打开心结。

初二学生不上学,整天玩游戏、无法沟通,该怎么办

1.今天刚看到心理专家授课,初一下学期和初二是青春期逆反的关键时期,解决矛盾激化的方法就是“换位思考”。

2.初中生自我约束能力弱,打游戏确实影响学习,一旦沉迷,将严重影响学习,家长必须跟踪监督,坚决杜绝。

3.加强沟通,讲清楚利害关系,确实让孩子能理解支持,主动去戒除,适当时间在家长陪同下,限时间去玩。

4.带孩子多到室外活动,把兴趣引导到能促进将来发展的活动中去。

儿子初二未读完就不想去了,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你硬逼着孩子去上学,结果也是非常糟糕的,孩子只会越来越讨厌上学。

建议跟孩子深入的聊一聊,了解一下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不愿意去上学。把这个原因解决了,孩子自然就愿意回去上学。

如果还是不行,我建议给孩子两个选择:

一、继续上学。这个选项,孩子基本上应该是自己否决了。

二、既然不想上学,那就出去自己养活自己,给孩子找一份工,让他去体验一下生活的艰辛。孩子没有学历,没有技术,估计也就只能干点体力活,打个小工,一段时间辛苦下来,自然就感觉到,原来上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只要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自然就会回心转意,愿意去上学了。

只有让孩子有意愿去学习,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初二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1、课程太难

孩子不愿意上学,一定有他的原因,可能是现在的课程对他太难了,学习有困难,也可能是学校有人欺负他,或者老师对他有偏见,还可能有其它原因。孩子的自尊心很强,一定要把孩子当朋友平等交流,找出孩子不上学习的原因,而不是一味责骂他,并帮他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2、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

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有和他沟通过吗?孩子在学校是否有什么问题?如果孩子不肯和你交流,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不会无缘无故不想上学,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事情才会这样,希望能和孩子平等地沟通,千万不要动粗。

3、受到刺激

有可能受到突发刺激,如被批评、恋爱等,也可能染上不良习惯,如手机网游等,还可能学习遇到困难,心理落差大,家长、老师和个人要求过高,造成应激反应,还有家庭矛盾原因等。

初二是孩子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他们不仅要巩固初一的知识,还要为初三奠定好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在这个阶段丧失掉了学习动力,对学习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敷衍,甚至还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

初二孩子读书没有动力怎么办

1、要找出孩子学习困难、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是孩子自身学习能力不足,致使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还是家庭环境给了孩子不好的影响,抑或是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

2、家长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和欣赏。当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和成功,父母都不要吝啬自己的赞赏为了让孩子对什么事情产生兴趣时,父母就不要吝啬自己的赞扬和欣赏。当孩子做好某件事来告诉自己的父母时,家长要给予孩子赞赏,并给予鼓励。

3、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有不少家长一味的责怪,从而害怕学习,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更不愿意去学习了。只要这次考得比上次好,家长就应该及时鼓励,然后陪孩子分析原因。平时也不要把孩子盯得太紧,给孩子必要的空间。教会孩子痛痛快快地玩耍,踏踏实实地学习。

4、家长要避免因自己的错误观念抹煞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有的家长受到陈旧观念影响,把语数外当成主科,其他学科作为副科。现在每一门学科都在塑造孩子的某种核心素养,考试也是考察孩子的核心素养。家长的误导会加重孩子的记忆负担,难以培养思维能力,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为人处世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想孩子热爱学习、积极向上,自己先要做到爱学习、求进步。无论是父母在工作与事业上的孜孜以求、全力以赴,还是父母在家时手捧书卷、乐读好学,或是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抱怨不退缩,而是努力解决问题,父母的这些优良品质,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孩子在面对学习时也能够满怀信心、不甘落后。

初二孩子读书没有动力的原因

1、体验不到成就感。人之所以会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最重要的原因是要让他体验到成就感。同样的道理,要想让孩子学习有动力,一定要让他在学习上体验到成就感。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全是挫败感,老师的批评,家长的不理解,同学的瞧不起,这些都是对孩子学习动力的极大伤害。

2、努力而不见效果。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有些还是很努力的,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得不到家长的心理支持,如果经过自己努力而成绩不见起色,自信心就会受到打击,慢慢学习动力就会丧失。

3、得不到家长的认可。有不少家长把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都归结于孩子自己不努力,很少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孩子的努力和小的进步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鼓励,孩子慢慢就会和家长拉开心理距离,从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

孩子读书缺乏动力会有哪些影响

逃避学习。每当说起学习,孩子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辞。即使老师在上面讲课,自己也会有各种理由去做小动作,以此来逃避枯燥的学习。孩子对于上课没有任何的积极性,更感受不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不爱学习到学也学不会,再到到彻底不学,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注意力不集中。明明一个小时能够完成的作业,两个小时也完不成,不是因为不会做,而是因为不想做,一边玩一边做,或者一边看手机一边做。老师讲的内容经常是听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就已经进入梦乡了,学习缺乏动力,注意力涣散,很容易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