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反反复复的给学生讲玩手机的危害,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还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对待沉迷游戏的学生要进行心理疏导,不要强制没收他的手机,不允许他有玩耍的时间,要放下父母的架子,主动了解孩子的心理想法。
沉迷游戏的学生如何进行心理疏导
1、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劝解,让学生懂得学习与网络相比,学习更重要。因为学习是进一步掌握电脑知识的基础,也是学生的首要任务。同时应教会学生自我调整和自我约束,把学习的位置放在玩网络游戏的前面。
2、和老师交流,加强教育,积极引导,双方都发挥作用。有时间多陪陪孩子,面对沉迷游戏的学生,作为父母首先不能强制孩子,而应该是正面教育和疏导,平时生活中加强对孩子的关心程度,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告诉孩子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培养孩子辨认是非的能力。
3、增加孩子的户外运动,没有兴趣爱好的孩子特别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选择一些户外活动,比如说篮球,羽毛球,哪怕家长带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散步,遛遛弯,只要能让孩子动起来就是好运动。
4、针对游戏过度使用的处理方式,比如:如果游戏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连续5天的话,在接下里的一周内是不能再玩平板电脑的。这些规则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制定,充分讨论后形成共识,并执行下去。当然这些规则也可以随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尤其在自己违反了规则后要主动承担惩罚。
学生沉迷游戏的原因
1、孩子负面情绪无处疏解: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遭受了委屈、被别人误解、被同学嘲笑等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不良情绪无处疏解。因此,孩子就会在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大肆发泄情绪,而心理压力过大的孩子就会不受控制地在打游戏时大吼大叫。
2、家长管太松:有的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和管教他,孩子只能“自生自灭”。沉迷游戏的学生就是因为没有了大人的管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做事。喜欢玩游戏就可劲儿玩,不沉迷才怪。
学生沉迷游戏的危害
孩子迷恋游戏,通宵达旦地玩能达到可以不吃饭、不睡觉的地步。对身体的伤害很大。同时学生由于长期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往往会把虚拟的网络世界当成现实生活,其思想和情感都会与现实生活脱节,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
学生一旦沉迷游戏,成绩肯定会直线下降,其主要的问题是上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孩子学习压力大,拿玩网游当成放松的借口,有时坐在电脑旁就是好几个小时。另外在上课中总是想着虚拟的网络游戏,会产生走神,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容容易使学生模糊道德认知,迷失了自我,以至不能理性地行使现实社会中的角色。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游戏?孩子出生的时候就是一张白纸,打游戏或者学习好都不是天生的,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很多家长的做法未必正确。在对待孩子痴迷游戏一事上,往往会采取围堵的方法,但其实,除电子产品外,孩子还会有其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游戏欲,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游戏:
1.家长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戏,这样只会让他一有机会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段里玩3到4个小时,玩不完不能离开。起初孩子会开心一段时间,但是他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2.游戏设计的本身就是为了让玩家“沉迷”,因此设置了很多的奖励机制,比如:做任务可以得游戏装备,有了装备就更容易打怪升级,这种模式就吸引了很多孩子继续玩下去。
家长也可以这么做:准备一个表格,如果孩子能够一天不玩游戏就贴一张贴纸,等满20个就可以领取一个奖励。以此类推,用相似的奖励制度让孩子逐渐远离游戏。
3.家长平时可以多帮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阅读、篮球、足球、书法、画画等等,孩子有了其他的兴趣爱好,并且兴趣爱好也能给孩子带来满足和成就感,自然也就不需要从游戏中寻找满足感了,玩游戏的时间也就减少了。
4.孩子喜欢玩手机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太无聊,没有人陪伴,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平时忙于工作,下班又抱着手机,孩子没人陪伴、没地方玩也只能玩手机。
孩子的成长过程正是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注的时候,家长工作之余,不妨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和孩子一起做亲子游戏、讲孩子喜欢的故事等,多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孩子有了亲人的陪伴自然就不会想玩手机了。
很多玩手机的孩子自制力差,抵制不了游戏的诱惑,常常会沉迷手机游戏,打骂都不管用。对于孩子沉迷手机,一部分家长会采用强制手段,一味地强制和命令很可能激化亲子矛盾,孩子会更加叛逆,情况会越来越糟。那么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如何拯救沉迷游戏的孩子:
1. 研究发现:如果家长爱读书看报,孩子的成绩也会很优秀。我们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以父母为榜样学习。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玩游戏,孩子也会跟着效仿;强制性规定也会遭到孩子的驳斥:为什么你可以玩,我就不可以?因此,想要孩子理性对待网络游戏,家长要做好表率,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人都有惰性,大人和孩子都不例外。但相较于认知不足、自律能力差的孩子,大人更具逻辑和理性。所以家长要辅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和玩游戏的计划,如果孩子认真执行要有所奖励。也可以像主持人董卿学习,不把电子设备带进卧室,能防止孩子睡前玩游戏损害视力、影响睡眠,也能利用在这个时间和孩子做一些小游戏促进亲子关系。
3.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少父母陪伴、感到无聊”是很关键的一点。父母要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简单的交流,分享彼此的趣事和烦恼;带孩子做一些亲子运动,如跑步、打乒乓球等;假期组织家人户外旅游或者野炊,引导孩子走出游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
和孩子沟通,本应不是什么事儿,我们不是每天都在和孩子沟通?尤其孩子在身边的时候。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的功课越来越重。孩子总忙于功课,和家长单独相处的时间渐少,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就自然渐少,更严重的是,大人和孩子相处,大人总说功课,话题单调,令人不胜烦,有时,孩子都懒得搭理呢!孩子长大了,有什么心事总藏在心底,不喜欢透露心声。这时候,就需要掌握一些沟通的技巧,让沟通更有效,那么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呢?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
一、尊重。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会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这种父母往往没有将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将其当成自己的附属品,但是孩子都是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所以,父母必须强化尊重的意识,尊重孩子,才能够交流。
二、倾听。
在交流中,很多父母会习惯性的打断孩子的话,然后开始发表自己的见解,到最后孩子会说的越来越少,对你的见解也习惯性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在交流的时候,请不要打断孩子,认真听他们要表达的心声。
三、耐心。
生活中有很多问题,不是能够通过一次交流就可以解决的,所以,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心里准备,很多问题需要多次交流,才能够解决,不要操之过急。
四、冷静。
交流的过程,是双方思想的交锋,可能会有某些观点的不同,不要因为观点冲突而导致情绪激动,最终将交流演变为争吵。所以,在交流中,保持冷静,深呼吸,不要让急躁的情绪赶走你的理智。
五、适当的场合。
双方的交流应该选择一个安静的场合,适合双方长久的交流,如果场合不合适,会导致交流一再中断,最终会使得双方丧失耐心,导致交流失败。
六、愉快的结束。
无论交流是否达成共识,双方都应该拥抱一下,思想存在差异,但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是一样的,所以,思想差异可以通过下次交流逐步化解,但是爱是永恒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