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长期打压孩子的后果

不管是什么样的家庭,孩子都是需要父母的,因为他们对父母都有着与生俱来的需求,需要和他们在一起,需要被陪伴,需要被爱,更需要刺激内心的暖心鼓励。

家长长期打压孩子的后果

1、叛逆:

部分孩子性格倔强,父母要是总时不时地批评他,打压他,叛逆心理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故意对着干。

2、容易遇到困难就退缩,害怕困难:

经常被否定打压的孩子,自信心很低,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敢去挑战。他们害怕自己会失败,更害怕会遭到父母的否定性说教,所以会采取维稳策略,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么他们宁愿放弃尝试。

3、亲子关系问题:

经常被父母否定的孩子可能会与父母建立不良的关系。这可能会导致沟通障碍、信任问题和对父母的情感疏离感。

4、难以接受新事物:

如果父母经常否定孩子,孩子可能会变得保守和抗拒新事物,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术和职业发展。

你知道长期受到打压的孩子,最后会怎样吗

会变得非常之不自信

打压无非就是心灵上的压迫,这种压迫感久而久之会让一个孩子的心里不健康,变得暗淡无光泽,自卑感从此而生。

举一个例子,如果孩子今天没有把某一件事情做的很好,这时候家长会进行指责并且说出一些与其他孩子相比较的话时,那么在孩子看来他接受了一个没有对自己有任何帮助的批评,他并没有吸取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内心会很无助,他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衡量这件事,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做事,总觉得自己不是做好的,因此他会不自信很自卑,这就是打压带来的后果。

不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

你知道吗?如果自己做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得到肯定,会让自己在失望中痛不欲生。就我而言,之前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而我随着慢慢长大,有效的避免了这样的问题。

现在我觉得有事情会模棱两可时我就会像他人寻求帮助,听听建议然后与自己的想法结合找准自己做事情衡量的定位。所以说一个长期被打压的孩子的内心是无法找准自己做事情衡量的标准的。

为什么一句否定的话,会对孩子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1.否定性的话,也属于一种语言伤害

“爱之深,恨之切。”家长以为骂孩子是为了他们好,“激将法”可以让孩子幡然醒悟,积极向上,是对他们负责的表现。于是“坏孩子”、“笨死了”、“你再这样一辈子都没出息”等恶语便不加思考地抛向孩子。

殊不知,有害无益,只会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甚至给孩子一生留下不可抹灭的阴影。有些孩子甚至因此结束自己年幼的生命。伤人的话,一旦说出口,就像一颗颗钉子,拔掉后依然留有伤痕。

2、标签效应,让孩子对号入座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标签效应。说的是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比如:你怎么蠢得跟猪一样?你就是个坏孩子?唯唯诺诺的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据调查和研究发现,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很低,他们主要是根据别人,尤其是心目中崇拜的老师或父母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如此一来,上述这些具有“权威性”的评价,使他们深信不疑,并且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不知不觉中按“坏孩子”的标准行事,长此以往,就可能变成真正的“坏孩子”了。

很多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会不自觉的采取严厉管教的方式,认为这是最行之有效的。以期望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言行有所顾虑,好好学习。然而,从长远来看,严厉的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却是十分严重的。

家长管孩子太严厉的后果

1、限定孩子的充分发挥

父母过度严苛的教育,会让孩子做一些事儿或是一些决策的情况下,顾忌过多,乃至是舍弃自身的决策,那样会限定孩子的充分发挥,不利孩子自身工作能力的展现。

2、孩子与父母关联不亲密无间

因为家长的过度严苛的教育,会让孩子对父母造成一种束缚,在父母的眼前始终维持聪明的品牌形象,没法和一切正常的家庭成员关系那般亲密无间。

3、危害孩子的性情

过度严苛的教育,非常容易让孩子造成极端化的性情,要不判逆性尤其强,要不过度柔弱,这种都恩可以危害孩子将来的发展趋势。

4、危害孩子的心理状态

长期性髙压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的孩子,会存有一种心理状态上的黑影,乃至会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心理病。

家长应该怎么选择合适的方式教育孩子呢

1.坚定与和善并行

“和善与坚定”意味着既尊重孩子也尊重自己。例如,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首先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暴制暴或许能平复孩子的心情,但是治标不治本。

可以自己先冷静一下,然后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这种表达方式是错误的。我们尊重孩子的表达方式,但是也要坚定教育孩子的底线,不能一昧宠溺孩子。换句话说,我们关心孩子,但是不宠坏了孩子。

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在限定的规则内做事情。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会思考自己的所作所为,需要承担的后果,更加有责任感。

2.一个家长和善,一个家长坚定

孩子的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事情,需要父亲共同参与。一个人和善,一个人坚定,孩子遇到挫折之后,有一个人要安慰孩子,有一个人则要勉励孩子继续前行。

父亲可以多带孩子运动,例如爬山、跑步,坚定孩子的信念,教会孩子勇气,担当,孩子的胸怀与见识会更加广阔。而母亲更关心孩子内心深处,教会孩子和善、心细,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也能拥有融洽的人际交往圈子。

3.体验归属感与自我价值感

不要过于宠着孩子,把一些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也不要过于严厉,孩子一些事情做不好就严厉责骂,这样只会让他变得不自信。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批评孩

1、大庭广众下不适合批评孩子;

孩子也是人,他也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有自己的自尊心,在大庭广众下批评孩子,会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容易变成胆小懦弱的孩子,严重的可能还会形成社交障碍,让他无法适应公众场合。

孩子如果真的是犯了错,可以回到家里面以后再跟孩子好好地聊一聊,或者是找个无人的地方跟孩子谈话,千万不要在众人面前批评他。

2、孩子正开心的时候不要去批评孩子;

孩子开心的时候批评他,无异于泼了一盆冷水,而且孩子还会莫名其妙的,为什么家长要批评我,我哪里做错了呢,孩子会对自己有自我否定,患得患失,疑神疑鬼的。

3、孩子沮丧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

孩子沮丧的时候,本来心情就不好,这个时候再去批评,就是火上浇油,除了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以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4、刚起床的时候不要批评孩子。

我们说一天之计在于晨,美好的一天才刚刚开始,你就批评孩子的话,那孩子接下来的一整天不都得在不开心中度过了吗?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候,发现孩子不论进步还是退步,对孩子都是第一件事就是打压阻止,父母一边生气着急,孩子还在一声声打压中也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甚至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长期打压孩子的影响

1、破坏亲子关系。家长如果总是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愿,把自己的喜好强加于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破坏家庭关系。

2、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孩子对父母是一种仰望态度,不被父母认可的孩子,内心有很强的挫败感和内疚感。父母的每一次否定,都是在强化孩子归罪于自己不够好的心理,从而变得自卑,甚至自闭。

3、内心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家长的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处于自己一直不被父母看好的恐惧之中,人也变得焦虑和紧张,进而在与父母的关系处理上产生偏差。

4、容易遇到困难就退缩,害怕困难。经常被否定打压的孩子,自信心很低,遇到困难容易退缩,不敢去挑战。他们害怕自己会失败,更害怕会遭到父母的否定性说教,所以会采取维稳策略,如果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那么他们宁愿放弃尝试。

为什么家长会打压孩子

1、家长也是被打压过来。很多家长采用“打压式”教育来对待自己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小时候也是被这样教育长大的,而且觉得有效果,所以会继续借助这种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2、担心孩子过于骄傲。都说骄傲会让人失败,而家长也担心自己的孩子过于骄傲,容易浮躁,所以一般不爱夸奖自己的孩子,而是实行“打压式”教育,不助长孩子的傲气心理。

父母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1、给予孩子应得的爱和鼓。长辈在照顾晚辈的时候,不光是供给他们的衣服和食物,还要给予他们爱,这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一个人缺乏爱,那么他的人格就不是完整的,其世界观也是错误的。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给予他们爱,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他们鼓励,唯有如此孩子才能够自信!

2、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过于暴躁。父母越是暴躁,越是会把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只有心平气和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千万不能过于暴躁。以暴制暴只会适得其反,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使孩子厌恶父母的行为举止。

3、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措辞。当用词严肃会使人觉得呆滞刻板,而委婉的用词能够给人以如沐春风的感觉。所以和父母教育孩子时应注意自己的用语,不能过于严肃,应该用委婉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流。

其实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有出息,但是事实证明,孩子在父母的打骂中是不会成才的,所以家长们应该放弃打骂教育,在孩子犯错时,把沟通放在首要位置,让孩子认识到错误是关键。

家长老骂孩子有啥后果

强势的父母教育出的大多是弱势的儿女,这句话是非常正确的。那些经常挨骂、挨打的孩子内心是极度自卑的,父母的教育在他们眼中可能只是具有攻击性、破坏性、侮辱性的行为。

家庭,本应该是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地方,而父母的强势则很容易破坏他们的这种舒适的感受,并且还会影响孩子早期性格的塑造,孩子长大后也会是不自信的。

而且,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也会很没有安全感,他们时时刻刻都被恐惧情绪笼罩,行事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又被毒打一顿,一直在担惊受怕中过日子。

慢慢的,孩子会出现负面情绪堆积。心理学家指出,这种负面情绪往往在青春期会到达瓶颈,青春期是人们走向成熟的开端,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如果在小时候极度缺乏安全感和自信,青春期会极度叛逆。

因为缺少情感交流,更多的是直接的暴力行为,遇到自己难以处理的问题,也会抗拒和父母交流,甚至会在不成熟的年纪里做出不成熟的事,甚至是无可挽回的错误。

家长老骂孩子的原因

1、传统教养观念。不可否认,传统的教养观念对我们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为在传统观念中,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上对下,并没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的概念。传统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辈的相处上,但在亲子关系中却十分欠缺。

2、自我情绪管理不佳。如果家长的心智不够成熟,那么对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压力与包袱。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有些家长就容易把怨气发泄到孩子身上。当家长对自己生活或工作的期望无法满足时,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来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现不能令家长满意,那么家长多半会打骂在前。

3、熟悉的成长经验。由于没有及时接受新知识,或是经验不足,所以有些家长就直接就套用原来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顺父母的意,就会受到这样的打骂处罚。因此,当他无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来做事或生活时,也就喜欢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家长应该怎样控制好情绪,教育好孩子

1、冷静几分钟再说话。我们当了太久的大人,早就已经忘了当孩子是什么感受,所以很难去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有时候家长情绪上来了,直接就会大吼大叫,认为这样的管教方式更有效。

熟不知说“狠话”并不能真正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家长看到孩子犯错误,尽量让自己冷静几分钟,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理智地跟孩子谈论问题,而非带着情绪“威胁”、“说狠话”、“贬低”孩子。

2、换位思考,听听孩子的心声。家长看到的,并非孩子的本意,所以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急于否定他。这样的引导可能会让孩子更好的建立自信心,孩子也会更愿意跟你沟通。

3、有自己的立场,温柔而强硬。对于孩子做错的事情,家长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可以过分迁就,更不能掺杂过多的情绪发泄,尽量保持一种温柔而强硬的语气,让孩子明白整件事情的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