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是一个生理问题,叛逆期是一个心理问题。二者是不一样的概念,但是又有联系。青春期是指人的生殖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成熟。叛逆是一个人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中,自身由被呵护被照顾被约束的状态,要进入独立的,自主的,自我的状态。下面具体来看看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
叛逆期和青春期有什么区别
青春期人人都有,但不是所有人的青春期都叛逆!
青春期是人生中,一个既神奇又懵懂;既迷惘又渴望;既现实又美好的
重要阶段!需要理解与关爱;更需要教育与引导。而此时正走向青年的孩子,却是最讨厌说教的时候!一旦没有得到正确引导与关爱,缺失来自家庭的基本教育。青春期被无知的无限延长,到头来,更年期比青春期更叛逆,更王道!
众所周知,青春期是身体上的生理变化。而叛逆正是青春期的孩子,自以为成长后,内心膨胀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平日里缺乏关爱,生活在说教与压抑甚至不堪环境中的孩子们,一切都会反道而行!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们,最需要父母关爱。尤其来自父亲的关爱与引导!
此时的女孩子处在懵懂与未知,母亲适时告诉女儿青春期的一些注意事项,父亲与女儿要比平日,多些语言上的沟通与聊天。
父子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同性,很方便与男孩子聊天,告知儿子一些知识或是基本常识。但事实上却被忽视!
此时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一些基本常识大多是从书本上或孩子们之间的聊天中获取的。知识不一定准确,但信息影响之快,成人始料不及!此时孩子的心理,很容易走向极端与歧路。
孩子叛逆期家长怎么办
1、平视孩子,你们是闺蜜,不用施舍家长的权威,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孩子互动沟通。
2、减少焦虑,孩子并没有变坏,而是成长得太快让你有点措手不及,你只要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就可以。
3、不要用讲道理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因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事情你不见得比他懂得多,你会把自己陷入一种委屈的境地,失去仅留的那点表面威严。
4、如果孩子主动和你沟通,你要同理同情,赢得孩子的合作,给孩子引导而不是指导,让孩子去探寻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有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更能顺利的解决问题,并且以后犯同样的错误的几率会很小。
如果家长急于告诉孩子怎么做,并帮他去解决问题,那么孩子就未能真正感受到问题的原因,以后遇到问题时会犯同样的错误。
5、允许孩子犯错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不要因为孩子的一时犯错而质疑否定孩子,让孩子学会吸取教训,长大后才能少犯错误。
青春期与叛逆期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青春期,在这个时期正是年轻活力四射的年龄,对事物都是充满着热情,积极的态度,对未来充满着希望,而叛逆期则是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坚持已见,不是正常的做事行为,总是和人反着做,这个叛逆在任何时期都可能出现。
一些家长明白孩子青春期与叛逆期起始时间完全不同这一事实,但对青春期和叛逆期有什么区别还不太清楚,父母只有分清青春期与叛逆期的界限与不同,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健康平安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和叛逆期有什么区别
在青春期阶段可能会出现叛逆,在处于叛逆期阶段的时候不一定处在青春期。因此青春期和叛逆期存在一些交叉性,但是有一定的区别。
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认为10-20岁。在青春期阶段,身体以及心理会不断的进行发展和转变,该阶段是人身心发展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时期,需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同伴教育等方式来有效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叛逆期是指青春期会出现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的时期,可能会产生不计后果的行为,但并非所有青少年均会出现叛逆期,部分青少年可能不会出现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所以青春期和叛逆期不一样。
孩子的青春期一般早一点,叛逆期一般是青春中级或末期的时候。孩子的青春期就是刚刚开始发育的时候。身体上,心理上都会有一点点变化,叛逆期的孩子很难管教。家长也会很焦虑,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所以孩子到了青春期和叛逆期,家长都要引起重视。
家长认为青春期就是叛逆期会掩盖以下问题
1、会掩盖问题背后的原因。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的情绪容易激动,行为出现异常,如果父母将此视为青春期孩子的正常反应,就很容易忽视对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的探索。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因情绪问题爆发出来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2、会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鲁莽,对于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和发展需要不以为然,无形之中就会限制孩子的发展,阻碍孩子的成长。
比如:放暑假了,孩子想到外面参加社会实践,或想参加夏令营,和同学一起去露营,父母往往认为这样不安全,或觉得没必要,然后拒绝让孩子参加。
3、会降低父母的威信。父母认为青春期的孩子叛逆,不重视跟孩子搞好关系,不重视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很自然的,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和影响力就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教育孩子,孩子可能口服心不服,甚至会故意和父母对着干。显然,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青春叛逆期孩子如何教育引导
1、应该善于理解孩子。首先父母要在心理上把青春期的孩子当作大人来看待,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和孩子说话沟通时要平等,注意和孩子说话时的语气,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调整管教方式。
2、尊重孩子隐私。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其实,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3、多倾听,少说教,帮助孩子尽快独立。当孩子有了独立的愿望时,父母应更多地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她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后,便会回过头来理智地再去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所以,多倾听,少说教,也是在帮助孩子尽快独立。
独立的愿望代表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应通过有效的倾听,更多地去了解孩子的独立意识,以便于给予孩子更有效的指导。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之后,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该如何解决,其实孩子叛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家长们在孩子青春叛逆期来临之际,要及时的改变教育方式,不能体罚或者责骂,否则会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带来很大影响。
小孩青春期叛逆期是什么时候
孩子从十二岁开始便会进入青春期,这个时期是所有家长最头疼的时期,因为孩子的三观在这个年纪基本已经形成,想法和行为都产生剧烈的变化,此阶段的孩子就像长了犄角的小马,既倔强又刺儿头,以自我为中心易怒,爱发脾气,不再听从父母的命令和安排。
如果家长在这时为了管教孩子,因此对孩子的限制更加严格,那么只会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欲望。其实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比起严厉的管教,家长更应该成为一名倾听者,不要随意打断、反驳孩子的表达,让他畅所欲言,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展现他真实的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叛逆情绪。
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多一些耐心,细心。学会和孩子相处,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允许孩子参与家庭的管理中,当他们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多安慰鼓励,才能保持亲子间沟通的顺畅。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之后有哪些表现
1、行为举止很暴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体内激素明显上涨,所以脾气非常不好。他们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情和父母、同学产生争吵。有些脾气很急的孩子还容易和对方大打出手,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
2、不听父母教导,喜欢顶撞父母。之所以青春期教育会成为难题,就是因为孩子不在听父母的教导,而且还容易和父母唱反调。父母让他们做的事情他们偏不做,反之不让他们做的就会积极地去尝试。他们开始根据自己的意识和思维做事情,不再听从别人的安排。比如,我表姐家的孩子,父母不让他玩游戏,他偏要玩。
3、出现虚荣心理。青春期的孩子开始给同学朋友进行攀比,买手机买名牌,甚至有些女孩子开始打扮自己,打扮的成熟、性感。
4、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什么事他们都喜欢自己做主,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在他们眼中,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太听得进去他人的意见,对大人的讲道理很反感。
叛逆期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1、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大家都知道,三岁看大,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会影响一个孩子性格的形成。但是,当他们进入叛逆期之后,自我意识会增强,希望摆脱家长对自己的监护,不在把自己当小孩,由此会产生一种批判的性格。
2、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小孩处于叛逆期时,他们是会产生一种对任何人或任何事的逆反心理,不仅仅是对家长,在学校对老师也是一样的。他们不听老师的话,反对老师管束自己,由此会与老师对着干,也不再好好学习,把心思不放在学习上,这种做法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必须要经历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但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家长来说更是一个挑战,一些孩子进去叛逆期会出现情绪不稳定、仇视父母的现象,此时家长的管教方式,将对孩子的心理和未来产生巨大影响。
青春期叛逆期对父母的影响
对于父母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常常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易怒、挑衅等行为,这种紧张情绪会对亲子关系造成很大的冲击。叛逆行为可能导致家庭氛围的紧张和矛盾。
青少年的叛逆行为常常涉及不服从家规、挑战权威、与家人发生争吵等,这些矛盾和紧张会对整个家庭的和谐产生负面影响。
青春期孩子特别叛逆是什么原因
首先,家长的忽视让孩子失望。一些家长原本他们就不喜欢自己的生活状态,再加上孩子平时给他们制造更多的麻烦,使得他们并不喜欢和孩子进行过多的沟通。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会因为家长的冷落而心灰意冷。
其次,内心压抑的情绪想要得到释放。有的家长属于较为强势的类型,不论孩子的喜好和需求是什么,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将计划或是物品强加给孩子。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观点被别人认同,而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很多孩子便采用了一些叛逆的行为来向大人证明自己长大了。
然后,家长过度溺爱。有些家庭中,家长从小对孩子宠爱无度,百依百顺,做错事了也不管,认为孩子大了再管也不迟。殊不知,随着他的成长,性格上的特点也会逐渐放大,问题行为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再管起来就更难了。
还有,亲子关系出了问题。很多家长管孩子,重点都放在了“管”这个动作上,忽视了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孩子不听话就发脾气、大吼大叫,跟孩子说话态度强硬、冷嘲热讽,慢慢的,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最后,教育方式一成不变。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感增强,渴望独立、自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和信任。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是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叛逆、不听话的方式反抗父母。
叛逆难管教,家长如何循序渐进地减少孩子的叛逆行为
第一,重塑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维系亲子关系的基础,它可以很牢靠,也会很脆弱,如果孩子没有感受到被信任,认为父母是不值得信赖的人,信任关系是很容易瓦解的。
第二,做倾听者,引导孩子思考。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沟通会更加轻松、顺利,但我们不要就此松懈,注意沟通方式,不要端着架子,不要太过自我,不要用我们的经历带入孩子的想法,人与人不同,孩子与大人不同。
第三,给孩子足够的耐心,保持情绪的稳定。这一点确实很难,尤其是孩子一些行为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大人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不要被情绪控制,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第四,勇于探索,不断调整。孩子在长大在改变,之前的方法可能不管用了,父母要时常改变方式。根据孩子的情况不断调整,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第五,接纳孩子的变化,从心理上接纳孩子已经独立,离你越来越远的事实。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有了自己的交集圈,自己的话题,对大人的话题,大人的聚会都不再感兴趣。
第六,鼓励孩子多做户外运动。喜欢一项体育运动,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过程对孩子来说,是自己最有魅力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放松方式,还能培养孩子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反过来,有氧运动对孩子的学习能力其实也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