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改变孩子的打人问题,会是一个比较耗时耗力的过程,所以父母也要做好思想准备,并需要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改正好孩子的行为。如果父母以身作则,坚持更合理的方法去与孩子互动,你会发现孩子身上有些缺点也会慢慢消失,而且是孩子心甘情愿地去改正。
爱动手打人的孩子是什么心理
阶段一、不会说话之前,用打人吸引父母关注。孩子在没有发展语言之前的打人,尤其是在孩子一岁左右的时候,他是在用“打人”引起你的关注。那时他不太会说话,又特别希望你关注他,刚好他的手部动作已经可以支配得很好了,所以他就可以用手的语言告诉你:妈妈,我需要你关注一下我。
阶段二、1至2岁孩子打人,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很多孩子这个阶段打人,是他在表达一种情绪,这种情绪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可能是很兴奋的情绪。有一个词叫“手舞足蹈”,孩子高兴的时候就是如此。
不过,孩子还没有任何边界概念,手部力量也还没有发展好,没有轻重,所以他们就会失控打到你。而你也可能会认为,孩子打人了。
当然,也有时候,若孩子的情绪是愤怒的,那他这种“打”,有可能也是在表达一种愤怒的情绪。慢慢地,当孩子的很多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者回应的时候,也有可能是想做的事情被父母拒绝的时候,会主动发出“打”的行为。
阶段三、三岁以后打人,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三岁到六七岁的大孩子,他们的打人行为,更多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即孩子极度渴望父母能够跟他在一起,去看见他,去感受到他的存在。所以,这个时候大人不要对孩子的打人行为上纲上线。
比如有的父母会觉得,这孩子必须得好好管管才行。殊不知,这个时候,孩子能控制的身体范畴也就是他的手、胳膊、腿。他在用他能够利用的全部力量,向父母发出一个信号:你们需要关注我一下了。无论是心理上的需求,还是情绪上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每个年龄段,孩子刚出现打人的时候,其实背后的心理原因,基本都是上述三种情况。但是若父母应对方式不恰当,就会让孩子的打人变得复杂起来,让打人行为固化。比如下面两种,就是常见的、被复杂化的孩子“打人”情况。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第一步、马上制止孩子。不管孩子是为什么打人,你都要立刻坚决制止,握住孩子的手,告诉他不可以。注意只说不可以就行了,千万不要再责骂孩子,不然反而会给孩子强化打人这件事。
第二步、分析孩子打人的原因,帮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如果孩子打人是因为没办法用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你要帮孩子说出他的想法,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如果孩子情绪真的非常激动,你可以先抱住他,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去,帮助孩子和自己都能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下来,你再用缓和的语气和他沟通,了解到孩子的诉求并帮他解决。
第三步、引导孩子为自己的行为道歉。对语言能力还不错的孩子,可以引导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如让他主动的和被打的人道歉,这样也能让孩子练习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对于语言能力还不够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主动去抱一抱被打的小朋友,或者让两个小朋友拉拉手,表示歉意与谅解。
孩子喜欢动手打人,会对他的成长发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孩子喜欢动手打人会使他周围的朋友逐渐疏远他,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当孩子在学校缺少朋友就容易和社会的闲散人员混在一起,影响学习。
2、孩子容易被人欺负。孩子喜欢动手打人,反而容易被人欺负,当孩子和别人产生冲突时容易受伤,令父母担心。喜欢打人的孩子也容易被班里的小朋友孤立,对孩子的内心也会产生伤害,缺少伙伴令孩子感到孤独。
有些孩子遇到事情就非常喜欢动手打人,脾气也是非常的暴躁,家长对此感到十分的疑惑,不明白孩子是因为什么才导致这样的,身为家长,当孩子爱动手打人的时候,要及时制止孩子,采取正确的措施引导孩子。
孩子爱动手打人脾气暴躁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对孩子的想法采取一贯忽视的态度,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抗议。
2、剖析孩子打人的缘故。父母第一要正确引导孩子讲出事儿出现的缘故,进一步想到相匹配的方法。那样孩子之后会产生遇事冷静分析问题、不易不理智的性情。
3、孩子缺乏关注。有的孩子本性并不坏,但是他会出现打人这一行为,是因为没有得到关注,他觉得自己总是被忽视,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他只能采取这种极端的方式。
4、孩子面临着挫折。情绪也是影响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开心的时候,孩子做什么都很顺利,不开心的时候,他就容易受糟糕的情绪影响。尤其是当孩子屡屡受挫,他就会愤怒,这个时候再有人去激怒他的话,就容易产生肢体冲突。
孩子小的时候都比较调皮,对很多东西都充满了好奇,但是作为家长,就要时时刻刻管着孩子,不能总是由着孩子来。有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玩具,妈妈不会给买,孩子就会大发脾气,甚至摔东西来表示抗议。
关于孩子打人,家长做好这几件事情
1、父母要重视,切忌反以为荣。当孩子扬起手想要打人的时候,稳稳地握住他的手,严肃地告知:不可以。这个难吗?不难对吧。可是很多父母却做不到,从根本来说,就是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有些家庭里,大人被打了还在笑。甚至觉得自己孩子这样出门不吃亏,说起孩子打人还有强烈的愉悦感。这样的态度是在纵容孩子,给孩子带来混淆,他们不知道究竟怎么样的行为是可以的,更缺乏掌控自己力量的那个练习。
2、严肃坚定的告诉孩子,不可以。你要从行动上,去握住孩子的手。孩子在这个被限制的过程中,从父母的坚定态度中,他会感受到规则规矩,他会慢慢习得规则感。
但是如果孩子感受不到这个不可以。他们其实也就不知道什么是可以。他的内心其实是无法安稳下来的。她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跟这个世界相处。
3、要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孩子在社交遇到冲突的时候打人,父母除了告诉他不可以,还要告诉他,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什么,当孩子学到更加便捷,有效的方法来处理问题,就不容易通过打人来处理问题,释放情绪。
小孩子脾气暴躁易怒怎么办
1、注重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率作用。大人之间,大人和小孩说话要轻声细语,尽量避免吵闹。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通常会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更多地与他们交流,给孩子讲更多的故事。
2、冷处理孩子的火爆脾气。一旦孩子犯了错误,如果他不听劝告,就不要理他,如果他哭闹闹,不要哄他,等到麻烦够了,再去找他吧。
3、一边给孩子讲道理,一边定规矩。清楚地告诉你的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那些犯过错误但可以承认错误的人,有机会改正错误。对不承认错误或者只口头表示不实际改正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处罚。
4、家长要与孩子真诚沟通。如果问题确实发生在家长身上,家长应该主动承认错误,并与孩子达成协议,改掉这个坏习惯。
孩子在社交过程中,难免会和伙伴有些矛盾,有了矛盾,有些孩子就爱用拳头解决问题。出现这种情况时候,要了解孩子动手打人有哪些原因,才能尽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孩爱动手打人是什么原因
1、动手打人,能用最快的速度获得关注。有的孩子打人,是在博取父母的关注。有的父母很忙,忙到没时间和孩子聊天,没时间陪孩子玩游戏。孩子在偶尔的动手打人之后发现,父母投入到自己身上的注意力变多了,父母要带着自己给别人道歉,会教育自己不能打人,自己的重要性一下子提升了,他会享受这种“被重视”的感觉。
2、动手打人,能快速实现想要的结果。小朋友间起了冲突,动手把别人打跑,就能轻而易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简单粗暴有效果,更何况对孩子来说,语言的发展是滞后于动作的,他们更喜欢动手,而不是吵吵。
3、没有平视孩子。家长处事时不考虑孩子的自尊心,不顾及孩子的感受随意斥责,引起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或者家长对孩子限制太多,不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对孩子的想法采取一贯忽视的态度,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的方式表达抗议。
小孩爱动手打人如何教育
1、大人要以身作则,不打孩子。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如果我们平时出现情绪失控,会发脾气骂人,甚至动手打人,这其实就是在告诉孩子,打人行为其实是可以接受的。所以我们首先要以身作则,不打孩子。
2、提高孩子自信心。孩子很多时候会闹情绪打人是因为语言表达不清,想做的事情没办法做好,比如:叠高高老是掉,串珠子串不进去等等。父母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多引导孩子做好他想做的事情。当他慢慢能把事情做好了,自信心也就变强了,他也会更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再随意闹脾气打人。
3、清楚地告诉孩子原因。家长除了制止了孩子的打人行为,并没有结束,还要告诉孩子原因,为什么不能打人。简单的说“打人不对,不能打人”,很容易让孩子走向极端,妈妈说不能打人,打人不好,那遇到坏人的时候也不能动手,因为打人不是好孩子。
所以,告诉孩子原因的时候,要结合具体的环境,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通过打人来解决问题。原因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对和错的规则层面,第二层,就算是对,打人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父母任由孩子打人的三大不良影响
1、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能力低。因破坏行为和攻击性被排斥的儿童,成年后都面临心理失调的危险,在学校中表现出各种适应不良的情况,逃课、小霸王,学业不良比例高达74%。
所以孩子在同伴间是否受欢迎、被排斥、被忽略,以及孩子在同伴交往中所处的地位,与孩子成年后社会发展的情况密切相关。
2、孩子越早学会打人,将来就越难改掉。孩子很小就形成了打人的坏习惯,等他长大以后就很难改掉了,因此父母当发现孩子有动不动就打人的习惯时,要趁早制止并纠正。
3、学不会处理矛盾的正确方式。有的家长甚至要孩子以牙还牙的处理矛盾,被打了就要打回去,长期下去孩子就无法学会正确的处理矛盾方式,将来更可能会出现各种社交障碍,因此当孩子出现打人的情况,我们一定要及时介入,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在某个阶段,出现爱打人的行为,不是变坏,也不是发脾气,而是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父母不要觉得烦躁,而是要保持耐心,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加以科学引导,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孩子打人是什么心理
1、想要引起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会意识到自己不同于他人,有别于世界,渴望得到关注,尤其是父母的关爱、陪伴。当孩子发现父母沉溺于手机或者忙于其他事物而忽略了他,孩子就会通过一系列行为来提醒爸妈。
因为幼小的孩子自身的语言发育不成熟,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因此就会通过打人、抓脸、抓头发等等行为,来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获得关注。
2、出于模仿。每一位孩子,几乎都拥有肉嘟嘟的小脸蛋,满脸的胶原蛋白,婴儿肥的脸蛋,让人心生喜欢,于是身边的人看到宝宝脸都会忍不住地捏两下。
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看到大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在行为上会表现出来。因此也就会对大人的脸“下手”了,由于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力度,于是就演变成了打人的行为。
3、发泄不满。人都有小情绪,孩子也拥有自己的小情绪,成年人有情绪可以找人倾诉,做一些事来排遣自己的不快与不满。而孩子的语言发育不成熟,无法清晰表达自己,行为上又受限,因此只能通过打人脸,抓头发等行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孩子打人不是因为变坏了,而是通过行为来表达自己的诉求,行为的背后蕴含着孩子的心理学,父母对此要有所了解,从而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处理。
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1、家长要保持严厉的教育。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爱打人的行为习惯,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进行沟通,找到孩子爱打人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教育孩子以理服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不应该用打人的方式教育,最好应该在孩子冷静之后,然后用适当的处罚方法让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对的”、“打人是不对的”,让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是不妥的。
3、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爱打人的孩子,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打人,这需要家长们多多引导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如何跟别人相处。
如果孩子经常打人,那么一定要耐心教孩子一些社交的方法。让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时,可以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在别人打人的时候,就会变得越来越冷静。
孩子爱打人会给自身带来什么影响
1、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父母而言,不管是在家中与孩子相处的现实还是自己的想象中,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打人倾向。一般来说,孩子也很少在家中体现出这样的行为,这使得家中对孩子疏于观察。
其实对于年纪还小的孩子,还是会有保持人的天性,对于不能满足自己的时候就会情绪失控,这是正常的现象,需要在成长的时候,老师与父母多加引导,帮助孩子学会控制情绪。
2、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孩子出现打人行为的时候,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承受这些伤害的人,多半也是孩子。而且,大多是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的同龄人。可能在十几分钟之前,两个人还是好朋友,由于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好,而使得一个孩子的情绪失控,最后就会是的孩子失去一个能够交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