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传统家长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孩子不打不成才”,对孩子犯错的行为不分青红皂白先打一通,采用错误的教育方式,不去了解孩子犯错的原因。这种行为很可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甚至严重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被打骂后的心理疏导
1、聆听孩子的心声
孩子被打骂后,内心会充满负面情绪,如恐惧、羞愧、愤怒、沮丧等。这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尽可能地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在这个过程中,不要打断孩子的发言,不要过分引导孩子的情绪,而是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被关心和被重视,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
2、正确引导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处于负面情绪之中时,家长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的情绪。首先,要告诉孩子,他们的感受是正常的,不必因此而感到羞愧或自责。其次,要引导孩子把情绪表达出来,可以让孩子写日记、画画、唱歌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最后,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自己可以控制局面,增强自信心。
3、塑造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被打骂后,往往会受到自尊心的打击。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有才华的。可以通过夸奖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支持孩子的梦想等方式来塑造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要告诉孩子,即使遭遇失败和挫折,也不必放弃自己,只要努力学习和改进,就能取得成功。
4、建立孩子的社交能力
孩子的社交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当孩子被打骂后,往往会变得孤僻和内向,这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社交能力。可以让孩子参加社交活动、与同学交流、参加文艺活动等方式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到自己不是孤单的,有许多人支持和关心他们。
经常打骂孩子的危害
1、孩子容易自卑
家长打骂孩子之后,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听从了家长的“教导”,实际上,他的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之路。
2、脾气暴躁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以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
3、孩子容易撒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久而久之,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开始说谎欺骗家长
4、性格懦弱
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
打骂孩子的补救办法
1、真诚道歉
冷静下来后,找到一个适当的时机与孩子进行真诚的道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清楚表达对孩子的伤害感到抱歉,并承诺不再重复类似的行为。确保道歉是真诚的,不带任何借口或推卸责任的成分。
2、听孩子解释
我们自己都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孩子当然也有。所以父母一定不要不问原由地对孩子发脾气,更应该静下心来听孩子解释。
3、包容孩子的过失
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要学会制怒,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4、亲密接触
批评孩子时,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跟他讲道理。这样他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也能够起到恩威并用的效果。
5、建立积极的管教方法
重新审视自己的管教方式,并寻找更积极、建设性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的行为。尝试采用肯定、激励和教育等积极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的错误。
教育孩子采用打骂这种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正确的,这样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记恨心理,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注意教育方式。
孩子被打心里有阴影怎么疏导
1、打骂孩子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惩罚,是对孩子不尊重的表现。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就是自己的私人物品,可以随心所欲地去对待。但是,孩子是实实在在的独立个体,家长所做的事情,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感受,彼此尊重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2、面对孩子的过失,父母要学会制怒,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避免的。所以,包容孩子的过失,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孩子的过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父母要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讲道理,帮助孩子分析过失所在,并指出改正的办法,让孩子从心底认同你的说法,这才可以保证在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
3、孩子犯错,最需要让他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一个勇于直面自身错误的孩子,即使偏离人生的道路,也能及时回头。教孩子承担责任,如果孩子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家长和学校和孩子一起弥补过失,能让孩子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4、正视打骂孩子这件事情。一般打骂孩子的父母并不会意识到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不想承认自己控制情绪的失败,也不会主动在人前提起。
但其实控制不住情绪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只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多加练习就可以达成。但首先是要大家能够正视这件事。
孩子被打之后,家长千万不要这样说
1、告诉孩子“没事”。孩子被欺负了,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没事”,然后会安慰孩子忍一忍,不要伤心和生气了,不要哭了,要懂得让着别人。一味地让孩子憋下自己的委屈无处发泄,孩子内心也是有情绪的,为什么我被欺负了还要说没事,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2、“你肯定做错了?要不然别人干嘛欺负你?”家长也是又气又恨之余,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这对孩子来说未必不是一种伤害。这样的观念灌输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自卑,每当有什么事不如意时总会把过错揽到自己身上,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怕事,性格也更加软弱。
孩子被同学欺负之后家长要怎么做
1、教会孩子要自我保护。在学校中经常被他人欺负的那个孩子,往往都是不合群的,比如体格小,懦弱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体能训练。
多带孩子出去进行体育锻炼,拥有了强健的体格,才不至于被他人推倒。其次,还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术,正确的躲避他人。
2、建立规则意识。一个好的父母,不仅要教会孩子在被欺负时如何反击,同时也要教会孩子不要伤到其他人重要的部位,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要明确告知孩子被欺负时,一定不能逃避,只要勇敢的面对,才可能摆脱被欺负的命运。
同时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和家长,如果孩子自己能够解决的就交给孩子自己解决。如果问题太严重,家长可以出面帮孩子协调。
3、安抚孩子。父母听到孩子被欺负时,应该安抚孩子的情绪,但不要过于紧张或愤怒,以免负面情绪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向孩子传达“欺负”并不可怕,是可以解决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
叛逆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表现出脾气暴躁、反抗家长等行为异常的问题。家长需要了解叛逆期的本质是什么,尽可能放下身段,用平等的态度跟孩子去沟通。家长要始终保持冷静,不要急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千万不能就是操之过急,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点关爱。
孩子叛逆期的心理疏导方法
1、面对叛逆的青少年,家长的情绪首先要冷静,不要急躁。对于有问题的孩子千万不能就是操之过急,要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要理解孩子,站着孩子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
2、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要缓解孩子们的压力,首先就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压力,而这压力又来源何处。因此,为人父母的你们要抽点时间出来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耐心地听他们诉说,做一个最忠诚的倾听者。
3、多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世界上没有坏孩子,也不要因为孩子顽皮和成绩不理想就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所有坏孩子的“坏”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抓住了问题的症结,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多站在孩子角度,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爱,对孩子的逆反要冷静面对,以柔克刚,终能制胜。
4、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孩子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一定要尽心去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就算孩子有些地方做的不对,也要先听听孩子的诉说,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打骂,与孩子一起齐心协力帮助孩子解决她现在遇到的问题。
5、教孩子学会勇敢面对挫折。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大大小小的挫折。如果孩子见了困难就害怕,遭受挫折就退缩,那么孩子时刻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煎熬,遇到挫折承受不了打击,困难没有来临时害怕它到来,因此身心疲惫,对成长十分不利。
孩子进入叛逆期通常有什么表现
1、出现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孩子在家因为一点小事就会发脾气,在家里摔东西、摔门、撕书、故意把东西丢得到处都是,当家长去批评孩子时,孩子不仅不听,还出现难以控制的攻击性行为。
2、与父母唱反调:父母要求做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比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在家里一直玩手机,孩子听后,反而玩手机玩的更有劲了。并时常出现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做事,也不要父母一起说话的情况,并对家长说的话当耳旁风,置之不理。
3、挑战规则:故意破坏之前定好的规矩,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和父母讲条件。比如家长和孩子说好每晚只可以看半小时的电视剧,可是,孩子却经常违背这个约定,与父母扯皮,要求多看半小时,否则就大吵大闹。
4、和其他孩子发生冲突:和别的孩子玩耍时,突然因为一两句话的事发生争执,进行互骂行为,甚至一言不合大打出手,行为很那控制。
孩子的性格越来越叛逆,罪魁祸首竟是着五个原因
1、不良的教育方式: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对于孩子的某些要求家长不能满足时孩子会通过发脾气的行为来取得家长的支持。如果家长无限制的在孩子发脾气后满足孩子的欲望,孩子就会错误的认为发脾气是满足自己需求的一种手段。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发脾气。
2、家人意见不统一:父母或者其他亲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教育标准,经常会在不同的环境中对孩子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导致孩子出现不满心理和负面情绪,从而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性格相对暴躁,容易发脾气。
3、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恶劣,比如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于严苛,或者父母关系紧张等,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发育,导致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发脾气,不听话。
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社会,迫使每一个人的压力都很大,包括孩子,但是很多家长都不理解说:孩子每天在学校里学习,他们有什么压力,其实不然,孩子每天的压力并不比我们大人少。那么,孩子有压力,家长应该怎么疏导呢?
家长如何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1、多观察孩子,及时引导孩子。平常要多关注孩子日常行为,看看孩子有没有出现异常表现,比如总是沉默不语,不开心或者喜欢一个人独处等等,孩子的异常表现,往往是孩子内心变化的反应。
当孩子有些让人生气的行为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平静,要尽可能地意识到:他可能是无法承受压力了。家长调节自己的认知,也就是提醒自己:孩子不是故意找麻烦,问题行为是孩子的求助信号!
2、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要缓解孩子们的压力,首先就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压力,而这压力又来源何处。因此,身为父母我们要多抽点时间出来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耐心地听他们诉说,做一个最忠诚的倾听者。
3、不断地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多注意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他的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不过,父母也要注意,对孩子的鼓励也应适当。否则,会让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变得任性、虚荣。这样,孩子就无法经受住困难与挫折。
4、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环境,而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需要每一位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因此家长要有意识的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可以多组织一些家庭活动,一家人到户外散心、旅行,共同参与社会实践,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相处的机会,一方面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孩子缓解心理压力。
5、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孩子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尽心去帮助孩子,而不是责怪,就算孩子有些地方做的不对,也要先听听孩子的诉说,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或者打骂,与孩子一起齐心协力解决他现在遇到的问题。
孩子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1、来自学校的竞争。许多学校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并逐步提高学习的负荷,导致学生的精神负担过重。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好,所以适应得很好,而有些成绩中等、成绩不好的学生却在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与奋斗。长期的压力和矛盾就很容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症状。
2、来自家庭的压力。有些家长忽视了孩子的实际能力,对孩子提出了过高的要求。经常性的拿孩子的弱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较。平时对孩子关心少,批评指责多,家庭关系紧张,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3、来自学生本身。很多孩子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无法完全理解自己和他人。很多时候,他们会无限夸大不好的结果,对自己要求过高,患得患失,在傲慢和自责之间切换,从而使自己的心理压力急剧增加。
孩子压力大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会使孩子的行为变得比较奇怪,还有可能做出些不正常的事情。
2、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会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差,怎么努力也没用的,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现象。
3、会使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变差,比如表达能力上。由于压力太大,可能说话也变得支支吾吾,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