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并不提倡用打骂孩子来解决问题,更希望通过温和的教育方式,以温柔的行为示范来影响着孩子。但如果孩子真的出现上述情况,家长们也一定要及时纠正,从小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
孩子屡教不改该不该打
遇到不听话的娃,确实让父母很头疼,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同理心,先理解孩子的某些行为,然后再慢慢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比粗暴动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1、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的调皮捣蛋会让人怒火大发,而孩子的屡教不改更是让人火上加火。这个时候相信大部分父母都会对自己孩子进行最暴力的教育打骂,但是这样子是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让事情更加糟糕。而且还有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父母应该及时地控制情绪,让孩子知道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孩子,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在孩子调皮时不要进行说教。这个时候,孩子的情绪比较不稳定,我们家长的情绪也是很不稳定的,这个时候对孩子进行说教,只会让孩子更加的调皮,而这又会让我们家长更加的愤怒,最后爆发出来只会两败俱伤。所以待到双方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沟通交流,让孩子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才能改变孩子的错误做法。
3、让心态平和的家长出面。如果遇到比较棘手的问题,脾气不好的一方家长可以暂时回避,让另一个好脾气的出面协调,这样更容易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避免对孩子的“错判”。
打孩子的坏处有哪些
1、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有些孩子在犯错了以后,也会知道自己错了,如果孩子已经对自己的错误产生了内疚感,父母再以粗暴的打骂进行教育,就会让孩子的内疚感瞬间全无,随之而来的不是恐惧就是极端的逆反心理。
2、容易导致孩子心理自卑。经常性打骂孩子,会让孩子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孩子的心理长期处于阴暗的环境下,会导致孩子失去自信,变得自卑,不敢向父母坦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形成内向的性格。
3、胆小懦弱。长期被父母打骂,会让孩子变得胆小懦弱,自信心几乎没有。
孩子犯错屡教不改,家长父母如何控制好自己的“坏脾气”
1、动手时深呼吸。当忍不住要动手时,宝爸宝妈首先让自己深呼吸几次,或者暂时离开现场,让愤怒的情绪平静下来,再说话做事。
2、屋里贴上醒目的标语。管不住自己的父母,可以通过在房间内贴标语的方式警醒自己,比如写上“三思而行”“一出手千古恨”等,在想动手时看一眼这些话,说不定就能让自己平静下来。
3、妻俩都沟通。对于爱暴怒的爸妈来说,俩人要多沟通,脾气好的尽量多劝另一方,不要为了一点小事而迁怒孩子,多给孩子一次机会,就是多给孩子一点疼爱。
孩子的成长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犯各种错误,如撒谎、偷钱等,其中有些孩子撒谎成性,屡教不改,家长们十分生气,对孩子进行粗暴管理,其实孩子撒谎背后是有一定原因的,家长一定要找到背后的原因,对症下药。
屡教不改的孩子如何管教
首先,关注错误背后未说出的话。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往往只是表象。特别是当你的孩子重复犯错、屡教不改的时候。父母就有必要去理解,孩子是否在通过“犯错”吸引你的关注?
其次,批评要有理有据。重点在于引导纠正,不要聚焦在错误上,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不能爆粗口。有些家长一急一生气,不由分说直接教训一顿,孩子这时候是抗拒的,心理层面并不接受这样的批评。
然后,多给孩子一些鼓励。不能全盘否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从思想上觉得我可以做的更好,而不是在心里形成一个我不行,我很差,很糟糕的状态!这样才能让孩子敢于从自身找问题,找出不足,做出改变,从而向你预期的目标靠近。
还有,认可孩子。家长要认可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因为拥有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开始。同时,也要委婉地向孩子指出他们的不足,并提出家长的担忧。
另外,拒绝打骂。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打骂显然是最不好的那一种。打骂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家长应该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多沟通,理解孩子的想法,保有父母的教育威严。
最后,找到屡教不改的根源,对症下药。孩子屡教不改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自制力差、习惯不好、对外界的某些诱惑抵抗力差等。家长需要找到孩子屡教不改的根源,然后沿着这个路子坚持引导,相信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毛病会逐渐好转。
孩子屡教不改什么心理
1、社交问题:小孩可能受到同伴间的影响,压力和诱惑使他们难以遵守规则,比如在校园欺凌中,小孩很难遵守规则。
2、缺乏信任感:小孩可能没有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缺乏对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感,导致他们不听从他们的建议和指导。
3、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一个关键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经济状况,工作压力等都可能是小孩无法改变不良习惯的原因之一。
4、想要引起家长的关注:小孩的年龄还小,思想很单纯,有的时候总犯同样的错误,有一部分的原因是想引起家长的关注,他们想要更多的是家长的陪伴。
5、父母错误的处理方式: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只会一味的指责,他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6、形成了心理依赖:当孩子犯错以后,一旦没有被及时地纠正,那么这种错误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孩子非常自然地重复,这些重复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
孩子反复教育不听话,一定是父母没有做到这几点
关注孩子内心的需求。孩子是每天都在成长的,所以孩子每天也会接触很多新事物,他的需求也会不断地增加。咱们这里说的需求,不仅仅是平时生活温饱的需求,同时还有心理上的需求。
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现在很多父母还依然使用着传统教育的方法去教育孩子,所以往往会使用家长特权去逼迫孩子做一些他们认为好的事情。这样的教育方式往往是会缺少对孩子的尊重,咱们应该在看到孩子的需求,同时也给予他话语权,让孩子在生活中过得更有尊严。
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很多思想比较保守的家长认为,孩子就应该听从父母的安排,而聪明的父母应当学会和孩子之间建立平等的关系,在生活中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且在生活中愿意放下姿态陪他一起成长。
树立规则。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谈论一些事,并且树立规则。例如大人发现导致孩子在洗碗的时候淋湿地面的主要原因是孩子喜欢用湿手去拿别的东西。可以就此立下规则,以后不要这样做等。
让孩子承担后果。很多时候,孩子犯错服软,家长就心软了,怕孩子受委屈,来替孩子承担错误的后果。比如孩子打碎了花瓶,一认错,家长就原谅自己了,怕自己划伤还帮自己清理。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犯错了有父母兜着,自己什么事也没有,而不长记性。
当孩子出现叛逆行为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打骂孩子,可以和孩子多沟通,了解清楚孩子的内心想法,同时也要帮助孩子多舒缓压力,让叛逆远离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叛逆屡教不改怎么办
首先,家长要通过和孩子沟通,找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如果是故意为之,要进一步了解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适当地进行引导和批评;如果是缺乏生活经验导致的,则要耐心地教导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帮助和引导孩子纠正错误。
若是多次教育孩子屡教不改怎么办,这时候试试这个办法,在引导纠正时,不要过多聚焦在错误上,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教育尺度把握不好,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且这种记忆会伴随孩子直至成年。
其次,在经过引导和批评后,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接下来的行为和情绪。如果孩子接受了批评并且纠正了错误,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更有信心。
孩子也是需要被尊重的,如果孩子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时,作为家长的你从来不倾听和从来不让孩子说出来。那么孩子心里一定会有种自己没有被重视的感觉,从而很容易变成一个家长永远猜不透的叛逆孩子。只有多沟通多交流才能帮孩子度过叛逆期。
最后,如果你愿意停下脚步去看一看孩子,那么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世界其实也是五彩斑斓的。他们也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也有自己讨厌的人和事。家长不防陪着孩子做一些他喜欢的事,这是陪伴孩子最好的做法。
孩子叛逆屡教不改的原因
1、总是太过严厉压制孩子。有些父母希望望子成龙,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比较的专制,总是以父母的态度去教育孩子,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反而会阻止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所以,有的时候孩子之所以会突然淘气不听话,很有可能就是被压抑得太久需要情感的释放。
2、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好奇心。当家长的应该都知道,在孩子儿童时期,好奇心是最旺盛的,这个时期的孩子对各种事物都充满着极强的兴趣的,看到什么东西都想上去碰一碰,看一看。
而这个时候,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同,则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有的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受到伤害,看到孩子碰一些东西就会指责孩子,不让孩子乱碰。但是如此只会让孩子感到迷茫,没有办法分清事情的对错,长期这样下去也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孩子开始形成独立的性格。有的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太小,能力不足,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于任何事情都是一手包办,几乎没有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其实这样并不是孩子所想要的。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是由于父母长时间的溺爱,让他们越来越想要表现自己,想要变得独立,从而就产生了反抗的心理。
如何教育叛逆期孩子
1、耐心沟通。叛逆期的孩子都很难沟通,对于家长和老师的话大部分都听不进去,家长和老师在与其沟通的时候要多些耐心,这个时期的孩子犯一点错是难免的,只有多些耐心,和孩子细心的沟通,知道孩子的心里想什么,才能教好孩子。
2、舒缓压力。许多家长和老师只知道给孩子学习压力,却不会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的心理情况,繁重的学习作业,考试名次排名,只知道要求孩子要考上好的学校,却不顾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孩子们的压力不比家长小,精神压力过大没有适当的放松的话,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尊重信任。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灵的成长,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长和老师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会增加,有一种你认为不行,我就要做给您看的念头,要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认可,家长和老师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对孩子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现象令家长们手足无措,其中说谎就是最令家长头疼的现象之一,其实孩子学会说谎是成长的表现,家长千万不要盲目责备孩子,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
孩子说谎屡教不改家长如何处理
1、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当孩子面对一件事情说谎话,甚至是无理取闹时,家长应该保持心平气和的态度,了解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从整个事情来看,孩子“说谎”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最好一次性能够了解清楚。
2、认真和孩子交谈。在得知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家长可以认真地和孩子进行交谈沟通。找出孩子内心的需求点,引导孩子说出事情的真相和结果,让孩子明白原来说出事情真实的一面,才算是对家长的尊重。
3、多陪伴孩子。孩子需要大人的陪伴,然后要以身作则,说到做到,要给孩子定规矩,不能说谎,严格要求孩子和自己,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4、尊重孩子,尊重规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当问题发生以后,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要把自己的主观判断强加给孩子,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5、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机制。设立一套明确的规则,让孩子清楚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错误的行为,哪些行为会受到奖励,哪些会受到惩罚。
15岁孩子总是喜欢撒谎是怎么回事
趋利避害。有些中学生说谎是因为想逃避责任、自我保护。比如,有的孩子不想上学,就会逃课,一旦被老师发现,就会说谎来逃避老师的追究,以实现自我保护。还有的孩子考得不好,为了躲避父母处罚,就会偷偷改分数,这些都是中学生常见的行为。
叛逆心理。孩子一到了中学,有独立的个性和思想,他们开始试图摆脱父母和老师的控制,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但又由于他们在很多方面如经济、生活、情感和学习上还得依赖父母和老师,构成了他们内心错综对立的矛盾和冲突状态,导致极易发生撒谎行为。
虚荣心理。中学生特别好面子,自尊心会比以前强很多,尤其是有的男生特别喜欢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他们把自己吹得天花乱坠,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满足自己的想象力。有些孩子说谎,其实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想象力,他们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会想象自己成为了一个公主,或者是一位侠客,甚至是一个受虐待的小孩儿。
逃避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像上面所说的,有的孩子为了不去上学,撒谎自己身体不舒服,其实他只不过是想逃避上学,并没有恶意的欺骗。
孩子撒谎要当面揭穿吗,如何解决孩子撒谎问题
不要!因为比起孩子心理成长里的自尊自信自辨自立,真相的价值小得可怜。只不过,这种“不要”是要看年龄看情况的。
说谎其实是孩子不同年龄的不同特征,这不是品质问题。它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甚至于学会说谎标志着他们的思维正在逐渐形成。
面对孩子撒谎,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大人不要第一时间指责或惩罚。如果父母们第一时间情绪消极,就会错失了了解孩子的机会,也会关上了亲子沟通的“大门”。未来,可能需要你更多的努力才能“开启”,甚至有些父母与孩子间的“屏障”永远也没能消失。
针对他说谎的动机给予耐心引导,让孩子知道,即使他说了谎,你还是爱他的,你能理解他的心情,父母与孩子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是孩子诚实的前提条件。
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事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所以,父母“正人先正己”,亲子教育中,要持之以恒,反反复复地对孩子进行诚实守信的教育。